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随时待命,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他们在“生死之门”,守卫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将心比心,最大程度为患者和家属着想,他们是重症医学科(ICU)的医护人员。
陈兵阳就是这样一名医生,同时作为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他坦言,每个病人的生命都值得全力守护,为应对突发状况,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必须时刻准备着。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陈兵阳(身穿白大褂)
坚守
挽救生命的“守门人”
与普通科室不同,重症医学科(ICU)的患者病情往往复杂且急危重,陈兵阳介绍,ICU的患者覆盖不同年龄段,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百岁老人,病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急性呼吸衰竭,另一类是循环衰竭。“有的患者是要紧急抢救的,有的患者是在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的。”
陈兵阳补充道,ICU的患者生命体征随时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常常会出现突发情况,医生也常常处于应急状态。“每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医生必须立即作出反应。”
他印象深刻的有一次,一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生命体征迅速下降。陈兵阳当时正在病房,他接到消息得知,“病人氧合不好,血压往下掉,很可能不行了。”
陈兵阳迅速赶到这名老人身边,“当时我一看病人双侧胸廓不对称,我第一反应觉得这个肯定是气胸,外出CT、床旁X光检查来不及了,我就拿了空针,穿刺到他的胸腔上去,然后就看到一股气从空针冒出来,病人的状态马上就稳定了,血压也起来。最后给抢救过来了。”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病人可能很快就不行了。”陈兵阳感叹说,当病人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时,因为医生的正确判断,也许一根针下去、一支药下去,病人马上就恢复了,“这种情况下,内心会很欣慰。我成功了,我又抢救了一个病人,这是我内心最高兴的时候。”
抢救生命
温暖
将心比心的“仁医者”
ICU患者的病情变化,不仅牵动医生的心,更牵动家属的心。“这里的病人情况都很严重,有时病情突变,家属往往难以接受,情绪难以平复,这时,医生与家属的沟通非常重要,一定要将心比心。”陈兵阳说。
在陈兵阳看来,沟通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如实告知病情。告知病情时需要讲究技巧,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刺激情绪的词汇,让家属有时间接受现实,而不是被情绪冲击。
二是理解家属的心情。有些时候,医生很难完全理解家属的痛苦,尤其在面对突发事故,如年轻人车祸导致重伤,父母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作为医生,我们可能在情感上帮不上太多忙,但可以递上一张纸巾,倾听他们,安慰他们。”
此外,沟通不仅限于解释病情和情感理解,还包括与家属一起商讨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尊重家属的决定。特别是在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时,需要医生综合考虑,尽量平衡医疗需求与家属意愿。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天府院区重症医学科
责任在肩
重症医学科的“带头人”
2010年,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开始筹建重症医学科,当时陈兵阳决定:离开熟悉的心内科,投身重症医学科的组建工作。
“虽然医学是整体的,在心内科时,就已经接触了很多重症医学科相关知识,但是这次转型还是很有挑战性。”他说,在重症医学科成立的早期,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们齐心协力,为这个新兴科室注入了活力。
在他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逐步壮大,成为医院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科室主任,陈兵阳强调,科室的能力不取决于个人水平,而是全体医生和护理团队的综合实力,“比如ICU的护理人员,他们能最先观察到病人病情变化,因此护理团队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只有团队整体水平提升,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为了提高科室的业务水平,陈兵阳采取了多种方法,例如平时注重长期业务训练,定期开展病情讨论,总结经验与教训。此外,他还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
如今,陈兵阳更注重培养年轻的医护人员。他认为,年轻一代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整体医疗水平,还能在未来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推动重症医学科持续发展,“希望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让科室成为业内领先的团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