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建筑和自然风光同时get?这里藏着北京最美的秋天 | 张宝秀

图片

图片

希望大家可以去走一走,
看一看“三山五园”
山美、水美、景色美
还有深厚的传统文化。

张宝秀 ·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格致论道第86期 | 2022年9月17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宝秀,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三山五园”名称的由来

大家都很熟悉颐和园和圆明园吧?在2017年发布的最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界定“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
 
图片

▲ 左:颐和园

右:圆明园


现在我们说的“三山五园”通常是指“三山五园”地区,是指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请大家记好,这是“三山五园”目前的界定。
 
图片
▲ 《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2019年—2035年)》

“三山五园”在哪里,具体怎么样?刚才我们讲的“三山”和“五园”,其中的三座山和三座园是一体化的,就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万寿山颐和园。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三座园林里面有山,是山和园一体化的园林。香山和玉泉山基本都是山林型的,以低山丘陵为主,而万寿山颐和园有山有水,水的面积非常大。圆明园畅春园则是典型的平地造园。它从东到西大致延伸有10公里这么长,其实“三山五园”的核心地区到北京老城也差不多是10公里,也不是很远。

虽然“三山五园”现在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有明确界定,但这么一个名称是怎么出现呢?我们现在查历史文献可以发现,其实历史上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三山”的说法,当时这“三山”都有官员在管理,所以在《大清会典》里面都有。

但是真正把“三山五园”这个名称合在一起最早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为主的“三山五园”。当年就有一位官员、学者叫鲍源深,他在他的诗集《补竹轩文集》里就提到了九月初的时候,夷人也就是外国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的这些胜景都已经被焚毁。这里九月是农历,圆明园被烧是在阳历10月18号。这里是提了一次“五园三山”。
 
图片
▲ 武侠小说《永庆升平》

再查历史,发现光绪年间有一部小说,后来被编成评书,就是《永庆升平》。之后又有人写了后传,所以就把这个叫前传。书中的两个主人公讨论要出去转转,就提到要到西直门外,到颐和园万寿山、香山这一带,去逛逛“三山五园”。所以在清朝的中后期就出现了“五园三山”或“三山五园”的说法,实际上就能看出来它是一种民间的约定俗成。

其实,清代的文献明确提“三山五园”的非常少,但是到了民国时期这种文献就比较得多。进入新中国时期,我们现在到网络上去检索,可以看到学者们写的文章很多人用“三山五园”这个词。但是这个词真正进入政府层面的报告是在2012年,北京市的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于是这个词进入了北京市一级的政府的报告,而之前都叫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这就进行了转换。

三山五园的地理区位与生态环境
已完成:20% //////////

包括颐和园在内的这么宏伟壮丽的“三山五园”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出现的呢?这“三山五园”实际上虽为人作,宛若天成,肯定是离不开人的高超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但是它需要一定的适宜的山水条件。
 
图片

▲ 中国地势图

(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http://bzdt.ch.mnr.gov.cn)


我们看一看“三山五园”的地理区位和它的生态环境。“三山五园”是在北京的西北郊,我们得先从稍微宏观一点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北京在什么样的地理区位。

北京之所以成为北京,之所以成为从金中都算将近这870年来的首都,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它地处华北平原、内蒙高原和东北平原这三大地貌单元汇接的地方,又是太行山所隔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的地方,正好在太行山脚下。所以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农耕、游牧和渔猎三大民族汇聚的地方,不管是从自然生态还是人文历史都有一个过渡性。

 上:北京市地形、水系

下:北京小西山


北京在华北平原的最北端,“三山五园”从中观一点的位置看就是在西山脚下。西山实际上是太行山的太行之首,神京右臂。你看这个地方依山面水,山前的地方微观一点说是位于小西山,实际上是太行山或者说它在北京这段叫西山的余脉,是向平原延伸的地方,海拔都在800米以下,它的地理名称叫“香峪大梁”。

那么,“三山五园”就在这个像小鸟展翅一样的小西山的东南怀抱里,在跨着山和平原的地方。因为北京是三面环山,北部和西部有山罩着,能够遮挡强烈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又干又冷的气团。夏季有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在山前会形成比较集中的降雨区,所以降水量比较丰沛。它又在山脚下,是山前地下水集中的溢出带,所以泉水特别多。
 
图片

 北京平原永定河冲积扇上分布的泉水与湖泊

(来源:《北京历史地图集》)


这是《北京历史地图集》(图幅),是由侯仁之院士主编的。“三山五园”是在我们的母亲河——永定河在历史上摆动、冲积、洪积形成的北京小平原的山前地下水的北部溢出带上。所以这个地方山水相拥,水草丰美,环境幽雅,是非常好的地理格局,特别适合建造园林。

三山五园的时空演变
已完成:30% //////////

这个“三山五园”是在怎么样的时空进行演变的呢?实际上是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是辅助性、配合性的,是服务中心城的。随着北京中心城市的诞生、发展和地位的提升,“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层类越来越深厚。
 
图片
▲ 北京城市历史发展阶段

北京建城3000多年,从最早的西周诸侯分封时候诸侯国的都城;一步一步地后来成为秦汉隋唐大一统帝国的东北军事重镇,中间分裂时期是北方民族南下活动的地方;再到辽金北半个中国的陪都或者是都城,都是五京之一;到元明清它就是统一帝国的都城;经过民国,到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这个过程中,“三山五园”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明年(2023年)就是金代的金海陵王迁都北京870周年,也就是在金代北京成了帝国的正式的都城,所以对“都”的营造就更加地着力。“三山五园”地区的文化层累也可以说是从辽其实就开始了,到了金代就加速了。

我们简要地来介绍一下,金代实际上在北京西山就建造了著名的八大水院。这八大水院就是寺庙和行宫,辽金时期佛教比较兴盛。其中有两个院就是在现在的“三山五园”地区,比如说泉水院,就是玉泉山的芙蓉殿,再比如说潭水院,就是香山公园的香山寺。
 
图片

▲ 上:金中都周边水系分布图

下:海淀台地打通前后

(来源:《北京历史地图集》)


实际上,香山在唐代的时候就开始有寺庙。但是金代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打通了海淀台地。海淀这个台地比周边稍微高两三米,是温榆河和永定河的一个分水岭。“三山五园”坐落在温榆河,它南边海淀台地隔着的是过去永定河的故河道,现在都是调整了,进入了北运河。海淀台地打通之后,就把西北“三山五园”这个地区和北京中心城紧密地关联在了一起,成为了北京地区运河体系的水源段。

在金朝,北京地区的运河体系基本就形成了。其作用就是修了一条皂河,把玉泉山的水,瓮山泊的水汇集起来,穿过海淀台地以后再经过紫竹院,汇到了当时的高粱河,也就是现在的什刹海水系,就这样跟中心城连起来了,意义还是非凡的。
 
图片

▲ 元大都地区水运河道

(来源:《北京历史地图集》)


那么到了元代南北统一了,元代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比如在香山寺继续进行营造,就造了甘露寺;再比如昭孝寺,就是现在的卧佛寺。现在卧佛寺里面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槃的铜像,就是元代的作品。元代时期还在瓮山泊,也就是今天的昆明湖的前身,在玉泉山和万寿山之间造了一个大承天护圣寺。它虽是寺庙,但是前面水中架着两座阁,后面建园林,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有一点皇家园林的意味了,元代的皇帝也经常到这里避暑消夏。

元代在金代的基础上,把西北“三山五园”地区的水跟北京中心城,当时叫元大都的关系进一步关联起来了。不仅是把过去的皂河用起来,而且沿着翁山泊继续沿着西山向上寻找。找到了哪里呢?找到了昌平的白浮泉。然后郭守敬主持修了一条渠道,从白浮泉到瓮山泊,修了一条白浮瓮山河,沿途就把西山大大小小十个泉的泉水收集起来,什么一亩泉、冷泉、温泉、玉泉,现在在这附近还有温泉镇。把山前的这些泉水收集起来之后,水汇到了瓮山泊,再进一步地引到了大都城里面。一方面给城市解决用水,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运河的水源,通过增加水量让船容易进城。

▲ 元大都西北郊河湖水系分布图

(来源:《北京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