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加冕,启航新程 | 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荣誉时刻

图片

他们不惧挑战,勇于创新;

他们不畏艰难,敢于担当;

他们不计得失,乐于奉献;

他们是麻醉界的新星!


9月27日,由《医师报》麻醉医学专栏指导,《医师报》主办,扬子江药业集团公益支持的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论坛为25名“中青年麻醉学菁英”颁发了荣誉,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众多医学界人士和麻醉学专家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誉时刻。

图片


荣誉是阶段性成果,也是新旅程的开始。论坛旨在通过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激发青年医师的创新潜能,传承麻醉学科的卓越精神。会上,专家们寄语麻醉菁英们:须秉承品质麻醉、人文麻醉、安全麻醉和学术麻醉的‌麻醉学科发展核心理念,不忘初心,将荣誉转化为推动未来发展的动力,持续提升麻醉医学服务质量,展现中国麻醉医师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




俞卫锋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仁济医院

图片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学科强。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推动青年麻醉人才的培养,力求在80后、90后中挖掘并培育出更多杰出人才,为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俞卫锋教授的一番话鼓舞人心。

他表示,此次论坛不仅为青年麻醉学者搭建了展示才华与智慧的舞台,更成为了一个思想交汇、智慧碰撞的活跃阵地,充分体现了行业对青年力量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他鼓励青年医师:“你们肩负着推动中国麻醉医学向前的重任,期待你们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勇于担当,为麻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同时表示,前辈们将作为坚实后盾,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为青年医师的成长保驾护航,期待他们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图片



姚尚龙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

从省到区,再到最终对决,菁英们经过层层严格把关,终站在了巅峰之上,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他们的汗水与智慧。姚尚龙教授及专家团队见证了中青年菁英们的辛勤付出。他表示,麻醉菁英们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色的演讲技巧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麻醉医师的崭新风貌。

姚尚龙教授认为,“中青年麻醉学菁英”活动不仅是一场技能与智慧的精彩较量,更是麻醉学界“传帮带”优良传统的生动传承与体现。“新一代青年麻醉医师正以其独特的时代步伐,为中国麻醉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前辈,姚尚龙教授深感欣慰,并坚信在青年才俊的引领下,麻醉学的未来将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他期待菁英们能够不负众望,继续引领中国麻醉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申乐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图片

申乐教授介绍了麻醉医学专栏的工作进展。专栏自2022年启动以来,编委会的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重点围绕“专题、公益和菁英活动”展开。在公益科普方面围绕相关主题,如麻醉周、镇痛周、分娩镇痛日、医师节等主题进行了系列科普工作。这些活动不仅是科普,更是面向专业人士的学术报告,目标受众主要是基层同行,这项工作在过去两年中连续进行,反响良好。


主持人

图片
图片


论坛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刘际童教授、《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共同主持。

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荣誉时刻




共有25名优秀医师入围“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姚尚龙教授、缪长虹教授、米卫东教授、王国林教授、王天龙教授、李天佐教授刘克玄教授、杨建军教授、申乐教授及张艳萍执行社长为4类麻醉学菁英颁发荣誉。



菁英代表风采展示



安全麻醉菁英(技术创新类)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潮金作为安全麻醉菁英(技术创新类)代表,分享了其在安全麻醉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

“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而术前预测并发症风险和术中实施保护措施是当前麻醉领域的挑战。”陈潮金分享了他对安全麻醉的深刻见解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和团队利用临床大数据,构建了一个跨院区的协同数据治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其团队还开发了多个器官损伤的分子标记物和风险预测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集成到手术辅助系统中,实现了术中风险的实时评估。在生物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中,陈潮金和团队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机制,并筛选出了多种具有围手术期器官保护作用的潜在药物。

最终,其团队将这些技术整合成一套全面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个科室中成功应用于超过6万名患者,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术后恢复速度。


学术麻醉菁英(科研创新类)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罗猛强作为学术麻醉菁英(科研创新类)代表,分享了他的职业经历与成就。作为科室主要负责人之一,罗猛强专注于小儿肝移植的麻醉管理工作,每年平均完成700例神经外科与危重症患者的麻醉任务。

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罗猛强聚焦于神经外科加速康复策略及机械通气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还在全身麻醉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核团而发挥麻醉作用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发现了腹外侧视前区VLPO调控全身麻醉与睡眠的差异性调节机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作为主编成员之一,神经外科麻醉领域的著作及参与编写的权威书籍广受认可。

展望未来,罗猛强表示将继续深耕基础与临床科研,特别是皮层与皮层下网络调控全麻诱导意识消失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他坚持临床需求导向,致力于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品质麻醉菁英(管理创新类)


图片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研究与创新转化为突破口,通过临床管理、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影响力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麻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倪诚作为品质麻醉菁英(管理创新类)代表,分享了他在麻醉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倪诚积极推动科室的临床安全体系建设,实施依规治科、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优化团队结构。他高度重视围术期急救制度和国际标准药物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科室的应急救治能力。在癌痛治疗方面,他负责开设了癌痛多学科门诊,并兼任儿童领域国家级学术职务,致力于建设国家癌症中心的儿童培训基地。此外,他还主导了麻醉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了麻醉与围术期模拟培训中心,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我将继续秉承初心,与大家携手共进,为推动中国麻醉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倪诚说道。


人文麻醉菁英(公益基层类)


图片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刘春元作为人文麻醉菁英(公益基层类)代表,分享了他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作为一名基层麻醉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2013年,刘春元和团队秉持“源自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创立了“基层麻醉”平台。该平台覆盖全国各省市的会员群超过3万人,并与十多所专业麻醉护理院校建立了紧密联系,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第二大新媒体阵地。

此外,他们创新性地建立了“麻醉大讲堂”网络继续教育平台,他们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并成功举办多期基层麻醉技术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多位基层麻醉医生前来免费学习和进修。

同时,他们持续开展“萤火虫爱心助学助医”活动。自2013年1月起,已有超过400位麻醉医生成为“萤火虫爱心公益大使”,支持四川、云南等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及支教老师的帮扶工作。

他表示,将继续为中华麻醉事业的崛起而努力,为推动中国基层麻醉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术热点:艾司氯胺酮在围术期应用的多面性与前景‍


在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的学术热点分享环节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主任、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教授,就艾司氯胺酮在围术期的应用发表了见解。

图片

“临床上使用的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其作用机制通常是通过激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从而增加抑制效果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而氯胺酮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NMDA受体来发挥其麻醉效果。氯胺酮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能减少患者的兴奋性。氯胺酮的这种特性使其在特定临床应用中,如在小儿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中,表现出色,同时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杨建军教授介绍,艾司氯胺酮具有多面性,其使用方式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杨建军教授指出,在麻醉药物的联合使用方面,艾司氯胺酮展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通过与其他麻醉药物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此外,对于休克、先天性心脏病等特定患者群体,艾司氯胺酮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脑保护方面,其抗焦虑、抗抑郁、改善睡眠等特性,使得该药物在围术期患者的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扩张血管、减少注射痛等特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氯胺酮是由等量的左旋氯胺酮和右旋氯胺酮混合而成的消旋混合物。氯胺酮曾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艾司氯胺酮是近年来在国内上市的热点药物。作为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艾司氯胺酮在具有氯胺酮作用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使其在精神治疗领域以及麻醉领域的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语



图片

“先驱们将中国麻醉医学推向世界舞台,开创了‘伟大’的先河。相信中青年菁英们定能不负众望,引领中国麻醉事业走向全球前沿!”在聆听了四位同仁的精彩汇报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国林教授深感欣慰,作为专家团成员,王国林教授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青年麻醉医师群体的茁壮成长与蓬勃发展。

王国林教授特别提及氯胺酮这一经典药物。多年前,他因氯胺酮的研究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深知其特性鲜明。他希望,在中青年菁英们的创新运用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降低风险。

“‘从麻醉大国迈向麻醉强国’不仅字面富有深意,更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王国林教授呼吁年轻医师们,深入理解并践行这一口号,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麻醉事业的飞跃。

图片

姚尚龙教授对所有参与者、专家顾问、主办单位《医师报》以及公益合作伙伴扬子江药业等表达了感激之情。他表示,艾司氯胺酮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受赞誉的优质药物。他提倡:“我们应该用好药、用安全药、用民族工业的药。这不仅是我们麻醉专业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患者健康和民族产业发展的承诺。

江山代有才人出,姚尚龙教授希望来年有更多的优秀医师们参与到“中青年麻醉学菁英”活动中来,展示自我,传承和弘扬麻醉领域的菁英精神。

排版:张晶

编辑:玉辉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