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5周年 来看云南水运发展巨变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河流众多,拥有六大水系,水运资源丰富,历史上云南的水运曾经非常发达。然而,由于云南的河流处于大江大河源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和技术水平限制,云南的水运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只有金沙江、红河、滇池、洱海等地有少量木质船航行,少量沿江民间渡口渡运,水运发展非常缓慢。 

  50—60年代初期的内河航运

  从1950年至1955年间,绥江县、昆明市、盐津县、思茅等地区人民政府相继设立了航运管理站,加强水路运输管理,全省各地也相应开展短途水上运输和农村渡运。

图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运输船

  50—60年代航道普查和勘测

  1956年2月22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云南省交通厅航务处,开始对金沙江、澜沧江、南盘江、红河、怒江进行历时近十年的航道普查,对全省水运资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水运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图片

20世纪50、60年代开展航道普查、勘测

  50年代云南红河航道勘测、整治

  1956年2月至1957年2月,省交通厅组建第一航道调查组,蒙自专署成立整治红河施工委员会,组成一个整治红河施工处及一个造船工程队,组织沿江各县民工千余人,完成了蛮耗至河口段90余公里的航道勘测设计、15个重点滩险整治。

图片

50年代航道勘测设计、滩险整治

  60年代粮食运输

  1960年,全国自然灾害,为支援灾区的粮食运输,省交通厅成立昭通大关县关河试航站,由交通厅车船厂在盐津县开展了造船工作。1962年2月至1963年6月,完成货运量3325吨、货运周转量116971吨公里粮食和生活物资的水路运输。

图片

20世纪60年代金沙江运输船舶

  60年代金沙江中下游河道踏勘

  1965年,中央交通部组成“431工程”工作组,由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会同滇、川两省交通运输部门,对金沙江中下游进行全线勘察,形成金沙江河道踏勘报告和规划报告。这是云南省最早的航运规划,金沙江航道整治由此拉开序幕。

图片

20世纪60年代开展金沙江航道河道踏勘

  70年代云南省重点项目水路运输 

  1975年,为配合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建设,省交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组织船队,从上海装运成套设备,溯长江而上。1975年开始历经两年,完成了1.5万吨美国成套设备及材料的水路运输任务。

图片

70年代金沙江水上大件运输

  80年代云南船队走出省门

  1980-1983年间,云南运输船队第一次驶出高原,由昭通水富沿长江经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驶向上海,开辟了水富至上海2880余公里全国内河最长航线。

图片

1983年云南省401号远航船队,从水富抵达上海

  90年代云南港口建设

  进入新世纪,相继建成景洪港、思茅港,大理港以及一大批库湖区航运基础设施;完成了全省500余道渡口设施改造。“十二五”以来,云南水运建设驶入快车道,昆明港、东川港、富宁港、水富港扩能工程等水运建设项目相继开工。

图片

90年代景洪港

  《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签订

  1990年,中老联合考察组对澜沧江—湄公河进行考察,完成中国景洪至老挝万象一千多公里的试航任务。历经十余年的共同努力,中老缅泰四国于2000年4月20日在缅甸大其力正式签订《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

图片

中国—老挝澜沧江-湄公河载货试航成功

  澜沧江四级航道工程建设

  2017年,澜沧江四级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实施。同时加快港口设施升级改造,相继开展景洪港、思茅港、关累港转型升级改造工作。

图片

四级航道建设疏浚现场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运输

  省航务局积极引导扶持航运业发展,相继开通了大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冷藏运输,货物运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稳步发展,船舶由50吨级逐步发展到600吨级。2023年以来,汽车整体出口成为国际航运大宗货物和货运增长点,依托澜沧江—湄公河航运,云南将从西南边陲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图片

关累港轻卡吊装现场

  金沙江港口工程建设

  “七五”期间,建设完成绥江港和水富港。“十五”和“十二五”期间对水富港进行改扩建,将水富港打造成云南的“北大门”。截止2023年底,水富港吞吐量达697万吨,集装箱运输超过5000标箱。水富港作为云南省通过金沙江连接长江航运的主枢纽港集、疏、运功能逐步凸显。

图片

2023年9月水富港二期扩能改造工程完工后的水富港全貌

  库区湖区旅游航运绿色发展

  云南湖泊众多,星罗棋布,被誉为“高原明珠”。90年代前后,洱海滇池抚仙湖、鲁布格库区等地旅游航运得到全面、全方位发展。为适应库湖区旅游航运绿色发展,创新设计双体客船。2004年投入营运的“洱海一号”,载客1000客位,是目前全国载客最多的双体旅游客船。

图片

大理“洱海一号”大型旅游客船

  云南省渡口渡船升级改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水运依托国家有关政策,投入资金5710余万元,研发29种标准化船型,全面改善全省512道渡口、渡船,撤销或渡改桥渡口62道,保留渡口450道,报废更新渡口船舶417艘,用好农村水路客运补贴资金,有效解决全省4个州(市)1700多名学生上下学集中免费乘渡问题。

图片

农村渡口提升改造新面貌

图片

新建造的标准化农村渡船

  云南水运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06.04亿元,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5188.43公里,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11位,其中界河航道439公里。重点内河港口12个、码头79座、泊位239个、渡口450道。2023年完成综合周转量8.5亿吨公里,其中,完成客运量615.6万人、货运量661.2万吨,客运周转量1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1亿吨公里。

图片

  75年来,经过云南水运人一代又一代的艰苦努力,在航运资源禀赋有限的条件下,云南水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辐射中心的定位和要求,未来云南将继续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建设,发展绿色航运,助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云南水运的优势,实现通江达海的宏伟目标。

  云南网记者 李承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