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云:“小土豆”撑起 “大产业”

“没想到今年我5亩地膜覆盖土豆纯收入竟有5000多元,昔日的‘土蛋蛋’今日变成了‘金豆豆’。照今年的行情看,明年我还得多种几亩,地膜土豆栽培模式成为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山西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李胜大爷在早市上边卖山药边高兴地说。
李大爷一说起他的地膜山药,脸上乐开了花:“我家地膜山药在寒食前就下了种,还覆了膜,覆膜自然比露天山药上市早,9月中旬我的山药就上市了。如不覆膜,国庆节后才能收获。咱上市早,价格自然卖得高,最初一斤两元钱。这几天大的1元、小的8毛,总算账,我这山药平均也卖1块钱。今天再卖一天,1万多斤山药就全卖完了。前几天和老伴估摸着算了一下账,除去成本,1万块稳赚”。这是左云县以马铃薯种植业为龙头,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左云县把打造优质“左云土豆”品牌作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初步形成了“种薯繁育牵龙头,基地培育壮龙身,加工增值舞龙尾”的生产体系,成为全省“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县”。
育好种 助农“增底气”
多产产好,种子是关键。该县充分发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着力构建马铃薯“种薯扩繁、质量监管、科研服务、贮藏销售、品牌宣传、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马铃薯实现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积极与山西农大、山西高寒作物研究所合作,从品种升级入手,积极采用脱毒马铃薯苗培育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转思路、调结构、创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
走进马铃薯蓬勃种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马铃薯组培苗长势。据了解,从基础苗脱毒到试种,每个好品种的研究周期都要2至3年,等到试种性状稳定后就能开展大面积的扩繁种植。通过多年技术研发,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使全县马铃薯种植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进一步夯实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县通过种薯扩繁,可生产原种2000万斤,生产一级种约2000万粒,能够满足15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用种需求,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远销京津冀地区,真正让马铃薯从“救命粮”变身“致富薯”。
“集群牌”助推产业腾飞
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土豆产业发展走上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快速发展之路。到目前,全县已涌现出6家土豆生产龙头企业、46个专业合作社、种植300——500亩以上的村62个,1000亩以上的12个,种植大户160户,实现了规模扩张。
特色产业结硕果,田间地头采收忙。每年国庆节前后,左云县的马铃薯便进入了集中收获期。在十里河畔的北十里村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大小均匀的马铃薯翻滚而出,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装袋、搬运、装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据了解,2024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总产量达到21万吨以上。黄土地里的“土蛋蛋”脱胎换骨,变成了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延链条 拓宽市场“新路径”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旱作物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牛、羊、菜、薯”和小杂粮“4+1”全产业链快速成型。马铃薯产业作为本地特色产业,不仅重视薯苗培育、新品种引入,更是将拉长马铃薯产业链条作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引进马铃薯加工设备,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加强百姓对技术管理的认知,提高马铃薯附加品质量,打造有特色的地方品牌,推动马铃薯产业‘接二连三’,不断做强做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自信满满地说道。
把马铃薯加工为淀粉,再由淀粉深加工为粉条等,不知不觉间,土豆的效益便增加了30%。为拓宽马铃薯上下游产品销售渠道,全县培育发展了一批农村经纪人并成立了马铃薯销售协会,形成了内联基地、外联市场的销售网络,不但使“左云土豆”成为省内外各大超市的“香饽饽”,更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据该县大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官介绍:“企业每年收购马铃薯2万吨以上,在加工马铃薯淀粉的基础上,生产粉丝、粉条及相关食品,转化加工淀粉1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做好“薯头食尾”文章,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加大重点农业项目培育力度和政策技术帮扶等服务,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马铃薯产业,推动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特色产业+科技支持+强村富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