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切特被清算,美国选边站

矛盾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家能看见的矛盾,这一部分往往简单易懂,而且在明面上,大家一看就知道矛盾的双方是谁。还有一部分矛盾属于潜藏的矛盾,这一部分矛盾如果不耐心,基本不会看到,往往这一部分矛盾属于根本矛盾,这才是矛盾的核心,如果没有根本的矛盾,那些表面上的矛盾就不会发生。如同当下的俄乌冲突一样,表面上看是俄罗斯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类似的还有巴以冲突等等。当大家看到了表面的矛盾之后,其实看看核心矛盾是什么,这样才全面。


图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伯爵》就是一个将表面矛盾做到极致的故事片。《伯爵》讲的是南美独裁领导人皮诺切特的荒诞故事,本片当中的皮诺切特被描绘成为了一个法西斯吸血鬼,他不仅仅是智利政变的核心人物,而且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期间。从那个时候开始,皮诺切特就诞生了而且变成了吸血鬼,因为一直对于共产主义有着很深的敌视态度且通过不断的吸血维持自己的永生。皮诺切特慢慢的演化为一种人人追捧的某种象征。本片在这个层面上开发了想象力,变得异常荒诞讽刺。


图片


这部影片为我们强化了一种认知,什么认知呢?那就是对于皮诺切特这个已经被盖棺定论的人的评价,熟悉这个名字的人都知道,他就是1973年智利政变的主要人物,当时皮诺切特在美国中情局的暗中支持下,通过军事手段推翻了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政府,且此后,皮诺切特对于智利有着共产主义主张的人大肆追捕,他做过的最惨绝人寰的事情莫过于将共产主义者从直升机上往下扔。


图片


一直到皮诺切特去世,智利人民才从他独裁统治的阴影之下复生,此后,对于皮诺切特的批判不绝于耳。这就是皮诺切特的社会评价以及行为,而且是大家可以看到的明面上的行为。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点很少有人愿意了解,那就是在皮诺切特发动政变的过程中,美国的中情局扮演了什么角色。


图片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同时也是智利1973年阿连德政府被推翻的核心点,如果没有美国中情局对于皮诺切特的支持,他是无法完成军事政变的。这一点在本片中也有所提及,伯爵皮诺切特接受了美国中情局的资金,从而背叛了阿连德总统,这才是智利政变的基础核心,但是这个核心并没有人深究,即便是本片,即便是主打揭示皮诺切特的本片,依旧是对于这一点一笔带过。


图片


上文提到过,问题总有一个核心点和一个外在点,本片看似对于皮诺切特做了大范围,全方位的讽刺,实际上却并没有解释智利政变的核心本质。智利政变的核心并不是本片所讽刺的那样,皮诺切特是一个一直以来骨子里跟共产主义作对的人,而是智利在南美洲,在美国的后花园发展共产主义,而且最为关键的点是阿连德政府属于民选政府,这已经彻底的动摇了美国当时大肆宣传的自由选举的核心点了,如果任由阿连德政府顺利执政,那么美国的颜面何在。


图片


即便是今天,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会坐视别的小国可以通过民选让共产主义者上台执政,更何况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的关键时期呢。因此,这才是本片的应该有的核心矛盾点,没有美国的推手,阿连德政府无法被推翻,没有美国中情局的支持,皮诺切特也不会发动政变。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呢?皮诺切特是作为核心主导参与的政变,而不是美国中情局在智利的棋子。这就有点玩味了。


图片


其实不难理解,俄乌冲突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全部集中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身上,而且在舆论场,也是这两个国家声音最多,但是乌克兰背后的推手美国这个时候神隐了,这就跟本片当中皮诺切特背后的推手美国中情局神隐了如出一辙。是所有人都看不到美国在这样的冲突当中扮演的作用吗?不是,是因为看到的人没有舆论权益,没有发言权。


图片


当美国等西方世界主导了舆论权力之后,舆论就变成了一种单向的传声筒,它所传播的无疑是美国的价值观,而美国的价值观之下,历史是可以被重新塑造得,就如同本片一样,智利政变的核心点在于美国的干涉别国内政,但是这一点并没有人愿意提及,即便是提及了,也会被当作次要矛盾一笔带过,而那些表面上的坏人却被大书特书,仿佛找一个替罪羊供人批判,这件事情就能这样过去。


图片


如果大家对于这样的事情还没有更深层的认知的话,回想一下二战吧,德国为什么能被法西斯接管,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是谁给日本提供的钢铁石油等战争资源?好好思考吧,这就如同本片一样,将皮诺切特刻画为吸血鬼就能一劳永逸的让真正的恶人神隐,因此,皮诺奇特就只能是替罪羊而已。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