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南逐浪高——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图片


大海之南逐浪高

——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金秋时节,暖阳普照。琼州大地,熠熠生辉。


忆往昔,岁月峥嵘。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演绎了一段民族史册上的伟大传奇。


时光的长河里,琼州儿女始终与党同心、与国同行、与时代同步。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到如今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争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海南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这巨变背后,是山高水长的关怀厚爱——党中央高度重视海南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海南进行综合性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引方向、擘画蓝图。


这巨变背后,是方向正确的全力挺进——海南心系“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巨变背后,是只争朝夕的发展主动——从坚持“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到更加注重“抢人才、抢招商、大开放、大改革”,再到集中力量打好“七大攻坚战”,海南不断提高运用策略的精准性,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生根。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海南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进入了成型起势的发展阶段。


(一)


北部湾畔,洋浦半岛。季风吹过,海浪拍岸,演奏一曲关于奋斗的歌谣。


今年上半年,洋浦港内集装箱吞吐量破百万标箱,跻身全国主要港口20强。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如今塔吊林立、紧张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近日,洋浦-阿布扎比姊妹港四方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进一步深化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全球自由贸易区(港)合作,助力海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洋浦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其发展,折射出海南之变,更是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何会发生巨变?“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揭示了海南之变的根源。


2018年4月、2020年6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先后出台,明确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定位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中心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对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号召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扎实成效奋力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


潮起南海,凭海临风。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发生。


踩准“时与势”的节拍,海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和党中央战略意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用“八个自由贸易港”,清晰勾勒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轮廓。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充分肯定了“1348”战略框架,并指出:“知道了哪个是人间正道,就这么坚定走下去。”


方向明、目标清、行动笃,海南奋力推动自贸港建设进入不可逆转的发展轨道!


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从“先行先试”到“多点开花”,再到扩容扩围、滚动升级,海南推动一批自贸港关键核心政策落地见效,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


用好制度集成创新这把“金钥匙”,海南累计发布17批14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其中11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7项得到国务院督查通报表扬,20多项被国家部委向全国复制推广。


封关运作准备全面铺开——


放眼琼岛,由北到南,从机场到港口,一个个项目按下“快进键”。任务、项目、压力测试“三张清单”有序实施,今年将全面完成封关软硬件建设,同步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压力测试。


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海南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出台扩大货物贸易规模、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等多条重点举措;构建“两个基地”“两个网络”“两个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交汇点,努力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2018年以来,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达65%,国际贸易伙伴数量从160个扩容到2023年的190多个,基本上覆盖了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过去6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此前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总和,近3年实际境外投资规模均保持了三位数增长。


烧开产业园区“这壶水”——


海南出台“一园一策”专项支持政策,推动“项目进园区、让园区说了算”,指导园区做大平台公司资产规模、设立产业基金,有效集聚优势资源要素。2023年,13个重点园区以不足海南岛2%的面积,贡献税收超过50%、贡献投资超过3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国首个以立法形式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实行告知承诺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达121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海南不断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截至今年3月底,经营主体数量较2019年增长322%。


风险防控网络越织越密——


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海南把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作为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针对各项自由贸易港政策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预案、健全机制、常态化调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


昔日滩涂荒地,如今高楼林立。


这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蝶变。1万余家登记在册企业、2800余名高层次人才、30余个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日新月异的科技城,印证着海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茁壮成长。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产业聚集、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海南产业成功转型的注脚,让海南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一步。


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发展日益提速。


2018年4月,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海南调结构、转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南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6年来,海南持续做好“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文章,不断优化产业链、创新链和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构建“4+3+3”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看经济增速——


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增速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增速全国第一。体现自由贸易港经济形态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5.3%、29.6%。


看产业结构——


海南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已经走出破除“房地产依赖症”阵痛期,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三大境外消费回流”成效显著:离岛免税销售额超1800亿元;超400款特许药械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已签约引进2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开学。


看发展趋势——


海南牢牢把握“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三度一色”优势,提出“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海南南繁跨入“百亿元时代”,将于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在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执行发射任务能力,有望承接国内外火箭、卫星等发射业务,加速我国商业航天技术发展步伐……


聚焦种业、深海、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海南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海南持续推进“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


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儋洋经济圈“三极”带动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9.4%;滨海城市带与中部生态保育区实现“山海联动”。


乡村振兴的成效,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成色。建设共享农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头雁”、举办“村晚”、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看天吃饭”到“事在人为”,海南乡村迎来了由内而外的深层次变化,成为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2023年,海南256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约7.33亿元,同比提高7.06%。


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区域发展更加协调,这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迎来了“双跑道”时代;主线全长988公里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加快建设;全国最大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新海港建成……


山与海,携手同行;城与乡,相得益彰。


奋进的足迹一步接一步,海南蹚出一条愈发明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三)


跨越24年,“生命接力”再一次在海南上演。


5月26日,距离三亚市70海里的海域,重达500公斤的短肢领航鲸“海棠”被放归大海。这是国内首次成功救助搁浅短肢领航鲸。此前,“海棠”搁浅三亚,数百人接力参与救助,只为它重归家园。


海岸线的另一端,海风吹过海口北港岛,2000年,这里也有一头长约12米的“大鱼”搁浅,村民们给它取名“海公”,悉心照料,但受限于当时的救助技术等原因,“海公”最终遗憾离世。


24年去留之间,不变的是人对自然厚重的爱,也成为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动诠释。


对海南而言,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之一也在生态。


从在全国率先决定建设生态省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从提出“绿色崛起”发展道路到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始终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着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坚守底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2023年海南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95.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9.66%。


与此同时,海南“生态家底”日益丰厚,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生态环境状况等级持续为优级;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野生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等濒危野生动物也重现踪迹,重回人类视野。


再将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珊瑚礁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在持续展开。海南印发我国首个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地方性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截至2023年底,已在琼海、东方、三亚等地新增修复珊瑚礁28.5公顷。


持续发力,六大标志性工程筑牢优势——


从最初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等标志性工程,到“六水共治”,再到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海南聚焦优势所能和国家所需,持续滚动打造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2群7只至9只增加到目前的7群42只;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进入近零碳运行阶段……一批标志性工程“重头戏”落地,发挥牵引、示范作用。


和谐共生,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就是经典的辩证关系,将“山水经”转化为“致富经”,是对未来的最好描绘。


产业选择有偏重,海南谋划和推动一批像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全生物降解上游产业这样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项目,以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让产业发展的“底色更绿”。


制度创新有特色,海南出台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地方标准;首次开展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评估工作;开发红树林碳汇方法学。


实践证明,守住青山,能换来“金山”。万宁市小海区域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首单蓝碳交易;昌江黎族自治县6万吨碳捕集项目将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种植碳汇林,当起“卖碳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认识上深化,在场景上拓展,在产业上稳固,在创新上突破,海南正不断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精彩故事。


(四)


毛纳村,一座藏在五指山深处的黎族村寨,绿水青山环抱,屋舍农田交错。


卖茶叶、织黎锦、建公园、搞演出……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模式,当地村民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谁能想到,这样一片“桃花源”,曾经竟受到村民自嘲——“穷得只剩下山和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份遗世独立的美好并没有为这里的百姓带来富裕生活。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当地百姓仍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百姓的生活却越过越好。


这转变的内驱动力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海南采取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丰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兜底线——


2021年,海南同全国各地一道,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15.21万户64.97万人全部脱贫,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市县全部摘帽,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


补短板——


让百姓学有所教!实施“好校长好教师”“一市(县)两校一园”等教育工程,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方位、开创性、格局性变化。


让百姓病有所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岛”“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让百姓老有所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环境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了养老、孝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让百姓住有所居!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需定建,突出居住属性,真正保障有实际需求的居民。


稳就业——


海南建成245个就业驿站,各就业驿站累计走访和接待上门求职劳动者49.97万人次,走访用人单位13.46万家次,举办就业对接活动4630场次,帮助26.35万人次实现就业。


促和谐——


法治海南和平安海南建设深入推进。禁毒、打击治理赌诈、未成年人护苗等专项行动发力显效,命案发案数创新低,吸毒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降至0.4‰。


海南文明岛创建如火如荼。沿街经营的“小方框”留住街头烟火气;农家书屋为村民筑起“文化粮仓”;“老爸茶店”化身接地气的宣讲阵地;积分制应用“兑换”出乡村治理新风尚。


文体开花搅热海岛市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接连举办特色节庆会展活动、成为众多国际赛事的举办地……2023年,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中,海南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桩桩民生实事压茬推进,为海南百姓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续不断的新起点。


今年的省两会上,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省份。一张张表决票,是人民代表依法履职的权利,更是人民代表背后所体现的民心民意。


以“民主”定“民生”,把“百姓盼的”与“政府干的”紧密衔接,民生工作的靶向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磅礴伟力由此而来。


(五)


刚刚过去的9月,对于海南人民来说,注定是一段难忘的记忆。超强台风“摩羯”重创海南,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在防风救灾重建工作中,一抹“党旗红”给人力量。全省19个市县、29.17万名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挺膺担当,为抗击台风“摩羯”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践证明,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攻坚克难、就有党员冲锋在前。


穿过历史烟云,也可以发现,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海南人民不断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经受各种风险考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


如今,海南自贸港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海南把党建引领自贸港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置顶工作”,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凝心铸魂固根本——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


海南先后开展了“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作风整顿建设年、“比学赶超”“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能力提升建设年等活动,全省党员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持续提升,拥护“两个确立”的领悟更加深刻,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更加坚决。


今年4月,海南全面启动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严实效”标准,重点在学习掌握、维护执行党的纪律上求实效,并坚持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相结合,确保既不泛化、不复杂化、不散光走神,又不虚化、不浅表化、不变形走样。


建强队伍增活力——


紧扣自贸港建设大局,海南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各个链条精准持续发力,确保自贸港建设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进园区,截至2023年底,海南产业园区共有党组织1340个,党员1.5万余名,园区党建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进乡村,2023年,海南对全省2576名村(居)党组织书记实行提级培训、全员轮训,培训覆盖全省所有村(居)。


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海南还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令更多干部感受到组织对干事创业者的保护和支持,从而增强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从严治党扬清风——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惩治力度,坚决查处传统腐败和新业态领域腐败。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推进公共工程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建设公共工程领域“监督一张网”,推动监督监管资源贯通、协同行动、信息共享,探索项目建设“全流程”机器监督监管。


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坚持盯住“关键少数”和管好“绝大多数”相统一,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强化家教家风教育,常态化开展“家庭式”廉政谈话会,推动组织监督、自我监督、家庭监督贯通融合。


党的事业,关键在人。


海南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统筹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和“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坚持培养引进“双轮驱动”,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引进所需各类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奋斗热土。


从举办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引凤还巢,到举办“百场万岗·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来琼就业创业,再到举办首届中国(海南)人才交流大会拓展海内外引才渠道……海南的“招贤帖”越发越广,近6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75万人,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才在海南工作生活。


党建强、人才聚、事业兴。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猎猎党旗指引海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毅前行。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如今,站上新的起点,海南全省上下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人间正道”坚定地走下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扎实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