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润城,带您了解厦门供水蝶变……

图片














一条担水巷

滋润了缺水的岛屿

承载了老一辈厦门人的生命之源


一座上李水库大坝

让厦门人喝上了自来水

见证了厦门自来水工程建设史


而今,打开水龙头

自来水源源不绝


图片
丰沛的水源滋养着厦门
从一座依靠“船仔水”的小小渔村
一跃成为生态花园之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铺网、造厂、建坝……一代代市政水务人接棒前行,推动供水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厦门市政水务集团
通过新扩建水库水厂
提升改造供水管网
更新换代供水设施
让“幸福甘泉”流入千家万户

图片


存住水



建“两江四库”为城市解渴
早年间,轮渡旁仅300余米长的担水巷是城市的“供水命脉”。每日,老厦门人在此翘首以盼,等候从漳州石码等地运来的“船仔水”。


图片

位于鹭江道水仙路口的厦门自来水公司大楼,楼高5层,曾是厦门地标,于上世纪末拆除,原址今为厦门国际银行大厦


直到20世纪20年代,厦门供水设施发展逐步拉开序幕。1923年,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上李水库大坝工程随后建成,缓解了厦门岛居民饮用水困难的局面。


图片

上李水库老照片


如今,在几代水务人接续努力下,厦门人原本“靠天吃饭”的用水命运已变成“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局面。

厦门原水局限性显著,80%的原水供应依靠九龙江。“我们不能坐等‘支援’,而要主动找水、引水、调水。”厦门市政水务原水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向掷地有声地说道。


图片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 上存水库


近年来,厦门供水体系已实现完美蜕变,供水格局由“一江两库”升级为“两江四库”,多源供水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本地水源工程中,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群以及莲花水库是常备城市水源,湖边水库是本岛应急水源。


图片

莲花水库


在客水水源中,北溪引水是目前厦门市主要城市水源,作为厦门第二水源的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已具备供水条件,厦门原水供应更有底气。

图片

石兜、莲花、汀溪水库水源连通工程管道施工


不仅如此,我市重点推动汀溪水库群至翔安输水工程、水源连通工程(莲花泵站至汀溪四林泵站段、莲花水库至西山水厂段、石兜水库至西山水厂段)、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初步实现跨区域调水工程联合调度,全市水资源调配、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图片

石兜-坂头水库

每到冬季枯水期,九龙江径流量减少,客水水量降低,这给本就不富裕的本地水源增添了不小的负担。厦门市政水务集团结合气象水文预测信息,提前进行分析研判,从原水调度、蓄水管理、水质安全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保供方案,确保水库在枯水期前保持良好蓄水状态。
输送水



系统更强大 “血管”更粗壮
水井曾是鼓浪屿赖以生存的命脉。1932年,水塔、高蓄水池、低蓄水池等供水设施在鼓浪屿设立,岛上居民用上了自来水。此后,商业“用水大户”大量出现,岛上供水设施急需扩容增压。

图片

鼓浪屿低度水池操作楼


鼓浪屿供水保障提升的背后,是全市供水设施建设的“加速跑”。


2016年以来,市政水务集团在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81.37亿元,完成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莲花水库工程、水源连通工程、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等,缓解原水保障不足的难题;


“十二五”末到“十四五”期间,随着高殿水厂、杏林水厂、西山水厂、翔安水厂、海沧水厂等新扩建,厦门市政水务集团实现了供水能力从155万吨/日到230.8万吨/日的增长;


图片

高殿水厂

图片

杏林水厂全景

图片

西山水厂

图片

海沧水厂


洪塘泵站、大嶝泵站、翔安机场快速路给水管道工程、环湾大道给水管道工程等一系列供水工程竣工,有力支撑起翔安新机场、同翔高新区、马銮湾新城的建设发展;


数百个老旧小区改造“复壮”,解决了居民“用水难”; 数十个农村自来水工程改造,构建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厦门地下4600多公里的供水主干管内,城市水脉奔涌不停,成为安全优质供水保障的坚实基础。

净化水



104项指标确保饮用水安全

从山间溪水到干净的饮用水
需层层净化
这要从原水抓起
厦门市政水务集团针对不同原水水源采取了分层取水、在线监测、复合高锰酸盐预处理等措施,预先改善进水水质,达到优供要求。


原水进入湖边水库时,特殊的“水质净化员”——约32万尾鲢鳙等鱼类早已准备就绪。它们能够改善水体营养状态、控制藻类密度,让水质更清更净。

图片

市政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做好水质检测工作


进入水厂后,水滴一路“过关斩将”,经过沉淀等多道工序处理,做“深层SPA”、敷“排毒面膜”,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病菌、细菌等,最终达到优质供水的标准。


图片

市政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定期检测水质


为适应本地水源条件,厦门市政水务集团与同济大学联合展开技术攻关,进行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试实验,并将实验成果运用于厦门首座深度处理水厂西山水厂深度处理一期工程中。与传统水厂相比,深度水处理新增“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能显著提升出水品质。

“厦门市政水务的优供标准贴近厦门实际,且优于国家标准。”厦门市政水务集团生产部副经理付欢说道。
图片
在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厦门监测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厦门境内水厂的原水和出厂水、一百多个点的管网水进行“大体检”,结果每月向社会公布。


图片


厦门市政水务优供标准共有104项指标,包括常规指标46项和非常规指标58项,比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更高。比如,在感官方面,市政水务要求出厂水浊度不超过0.3NTU,色度不超过5度,而新国标的要求是1NTU和15度;

图片


在生物安全方面,市政水务要求菌落总数不超过50CFU/mL,而新国标的要求是100CFU/mL;还有氯化物、消毒副产物等指标,市政水务的要求都比新国标更为严格。


厦门市政水务集团在安全优质供水保障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依托智慧管网建设,实时掌握水厂、管网运行状态,通过模拟运算提高供水系统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长久发展中

厦门供水设施建设殊荣不断

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的先行工程——龙津溪引水工程斩获2017年度至2018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龙津溪引水工程(C2标段)、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C4标段)分获2021年度福建省“闽水杯”金奖、银奖;


西水东调原水管道工程(二期泵站及电源总配)项目获得2023年度福建省“闽水杯”银奖;


厦门市政水务集团与华侨大学等高校单位共同完成的《复杂海域环境下超长管道整体式沉管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荣誉加冕

是厦门市政水务集团

推进供水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见证

眼下
一张覆盖全市、岛内外一体
多源互补、丰枯互济的供水现代水网
正逐步形成
时间改变了厦门城市供水面貌
但从未改变市政水务人的初心
市政水务人勇毅前行,以水为笔
绘就民生幸福长卷
让城市畅流幸福之水



征集令



无论是捕捉的家庭温馨瞬间,还是记录的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无论是城市建设的珍贵影像,还是时代变迁的动人画面,欢迎您关注海西晨报微信公众号,发送消息与我们互动,一两张图、几句话都可,我们将与您联系,听您讲述身边的变化、城市变迁的故事。



※ 编辑:蔡伊琳   ※ 审核:郑舒平  满丽

※ 来源:海西晨报记者 彭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