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把青春风采写在新中国的史册上!

图片


山河壮丽,盛世同庆

75载新中国峥嵘岁月

也是北大75年的砥砺前行

祖国的强盛发展

为北大提供着坚实后盾与广阔舞台

北大也不负所托

将青春风采“写在新中国建设的史册上”

岁月悠悠,祖国常新

今天,一起重温

北大人与新中国一路同行的故事

深情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从1949年10月1日的那一天起

北大与祖国共同开启新纪元

以综合性大学的姿态

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铸就一段段令人瞩目的佳话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砥砺奋进,守正创新

振兴发展,争创一流

学校面貌在改革发展中焕然一新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北大准确把握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立德树人,服务社会

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径


赓续红色血脉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正确的价值导向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激励北大师生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6月28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授予北京大学党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对北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北大全体师生员工继承光荣传统、砥砺奋进新征程的有力鞭策。

 北京大学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北大红楼记载着革命先辈孕育建党的光辉历程和不朽业绩,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之地、伟大建党精神之源头,也是激励北大师生前进的精神坐标。

图片

 2024年6月30日,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党员代表在红楼忆初心 
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到五四青春诗会,再到五四青春长跑活动……北大师生守护了冰雪梦想,赢得了冬奥之赞,绘就了北大“冰新一代”青春群像;将先辈事迹谱成诗篇,以奔跑的姿态抒发爱国、爱校之情,用青春汗水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篇章。

图片

 北京大学冬奥会“冰新一代”出征仪式 

图片

 北京大学2024年五四青春诗会现场 
图片

 第四届五四青春长跑活动 


培育一代新人

北京大学始终心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着力培养“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以来,校领导每年面向全体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引导北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龚旗煌分别为2024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以选调生为抓手,北京大学加大就业引导力度,持续向基层和西部地区输送优秀毕业生;以“行走的思政课”为窗口,北大在全国率先开设“思想政治实践”必修课,目前已在30多个省份建立了420多个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北大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

 北京大学2021年选调生出征仪式 

图片

 2024年暑假,元培学院在浙江湖州开展思政实践活动 

北京大学致力于创新基础学科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方式。2018年,北大推出“数学英才班”,目前已招收200多位有数学特长、在国内外数学学科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且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高中生;2020年9月,推出强基计划的特色课程——“博雅理学讲堂”和“博雅人文讲堂”,邀请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展示学科魅力、讲述学术人生。

图片

 2022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导师见面会现场 

图片

 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赵世瑜在博雅人文讲堂中讲授“在生活世界中发现历史” 

“严复班”“古典语文学”“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黉门对话”“才斋讲堂”……无论是高质量、有特色的跨学科项目,还是“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北京大学为国家所需人才打造全过程、全方位的提升平台,形成“重基础、强交叉、新范式”的培养方案。

图片

 2019年,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巴黎访学团”在法兰西学院与程艾兰院士等合影 

图片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跨学科论坛实践座谈会现场 

图片

 2024年“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宣讲会现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北大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从引、育、评三个维度建立起全过程全要素的人才工作体系,构筑群英荟萃、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方语言文化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图片

 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北京大学加强学术前沿、国家需求重点领域学科布局,巩固基础学科的四梁八柱,深化交叉融合,加快推进顶尖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实力的整体提升。


图片

图片

着力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制定《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规划》,先后成立一批新工科学院,安排入驻新燕园校区,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图片

 新燕园校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以临床医学需求为牵引,优化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临床与基础、临床与预防深度融合,推进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

图片

 2022年10月,修葺一新的北大医学图书馆重新开馆 

成立现代农学院,探索新农科发展路径,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更高质量、更高要求、更高素质的农科拔尖创新人才。

图片

 2022年11月,“燕园金秋里,丰收青春时”第一届现代农学文化节现场 
大力开展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跨学科学习为主要突破点,提升学生多学科思维和跨专业能力。

图片

 林毅夫教授领衔创办的“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项目开班仪式合影 


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近年来,北大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布局一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团队开创性地利用化学方法将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突破了以往干细胞制备技术的局限性,为我国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解决了底层技术上的“瓶颈”问题。

图片

 新一代干细胞技术 
电子学院彭练矛院士团队完全自主地发展了一整套碳管CMOS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的无掺杂制备新技术,将碳管芯片技术水平推至5纳米,创造未来芯片的北大方案。

图片

 碳基芯片 

药学院屠鹏飞、姜勇教授团队“把学问做在广袤的沙漠里”,先后主持“肉苁蓉大品种的研究与开发”等国家项目,首创寄生植物大面积高产稳产技术体系,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现代中药,带动15万余人脱贫致富,化濒危药材资源为可持续产业。

图片

 屠鹏飞、姜勇等人在野外考察 

计算机学院高文院士团队把理论算法变成技术标准,建立了从技术标准到芯片终端,再到系统应用的超高清视频完整产业链,在广播电视、终端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拉动产业规模近千亿。

图片

 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 

未来技术学院程和平院士团队与合作单位共同研发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2023年2月,首次在轨观测了航天员皮肤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等信息,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航天医学和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图片

 微型双光子显微成像 

工学院张信荣教授团队攻克大型二氧化碳制冷及其跨临界全热回收关键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制冰造雪提供了坚实保障,助力打造“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习近平总书记给予高度评价:“国家速滑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世界领先,实现了低碳化、零排放。”

图片

 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 

北医三院乔杰院士团队经10年技术攻关,创建了COOL-seq等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揭示了人类生殖细胞两次大规模表观遗传重编程规律,开启了人类生殖发育调控研究新时代,奠定了我国在生殖发育科技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国际地位。

图片

 人类生殖发育表观遗传调控 

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院士团队创建了全球首个非体外去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北京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推荐为“缺乏相合供者的可靠移植方案”,推广至意大利等上百家移植中心。

图片

 血液病治疗“北京方案” 


构建有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北京大学把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办学职责,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马藏》是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汇集与编纂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目前已出版4部17卷1000余万字,以及《〈马藏〉研究》第一至四辑。

图片

 2019年5月,《马藏》首发式  

北京大学主办的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全球协作的新时代。大会旨在打造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的高端学术平台,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与国际学界的对话交流,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理解和传播,使中国成为全球研究、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和制高点。

图片

 2018年5月,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协同发展,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图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统筹协调全校各领域专家学者力量,有组织、高质量地做好智库工作,汇聚北大力量、发出北大声音、提出北大方案,促进学术优势向咨政优势转化,服务党和国家重大需求。

图片

 2024年度北京大学智库工作会议上,“智库工作特别贡献奖”获奖专家合影 

北京大学发挥古籍整理方面的深厚积淀,将2022年作为数字与人文年,就数字环境下人文发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医工科的深度融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

 《儒藏》工程 

图片

 《中华文明史》及其外译本 

图片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图片

 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和字节跳动公司合作推出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4月12日,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四个重点交叉平台之一。研究院在打造全校范围内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术平台、活动平台、交流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形成“建立整合的、问题导向的、专业的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主张,为我国区域国别学建设作出新探索。

图片

 2024年4月,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四届“博望天下”区域与国别研究博士生论坛现场 

语言学实验室于2021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实验室在建设新文科的大背景下,搭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围绕基于语言文化融合和认知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中华虚拟发音人研究等主题开展研究。

图片

 语言学实验室的老师带着学生们调查侗族大歌 

北京大学通过建设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开设昆曲课程,举办戏曲文化节等形式,努力推动昆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图片

 2024年,在“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的支持下,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庆演走进北大 

燕南园因曾居住其间的众多学术大师而蜚声海内外,是记录百余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近年来,北大持续对燕南园进行保护修缮,让文物建筑重新焕发生机。2023年,“北京大学燕南园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图片

 修缮后的燕南园50号院 


服务社会发展,支持国家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北大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先后与全国28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了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27家异地科研机构,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服务教育帮扶和对口支援等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北京大学定点扶贫云南弥渡县,构建“1+8+N”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实施“10+10名誉村长”项目,聚焦教育、文化、产业、人才、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2020年5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弥渡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图片

 2024年7月,由北京大学帮扶建立成长的弥渡县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斩获中国国际合唱节最高奖项 

2015年至今,北大医学先后派出10批次、共计204人的“组团式”援藏工作医疗队,并持续多年援助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重大灾害发生时,也多次派出医疗救援队奋战在抢险一线。

图片

 2024年7月1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欢送会现场 

首都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是首批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研究院整合北京大学文理医工农多学科力量,为国家和首都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图片

 首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 

自1998年团中央、教育部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以来,北京大学作为首批参与高校,共选派26届近500名志愿者分赴新疆、西藏、青海、云南、河北、内蒙古等地,深入教学一线,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图片

 2023年6月,北京大学第24届研支团带领新疆乌鲁木齐庙尔沟中学学生来北大研学游 

积极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在山东潍坊、浙江杭州、湖北武汉、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郑州等地建立校地协同创新平台。

图片

 2024年5月,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北大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着力拓展全球合作布局,与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于2016年4月成立,旨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端人才,搭建发展中国家沟通交流平台,推动南南合作,为世界共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截至目前,已培养了来自67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回信,希望他们书写各自国家同中国友好合作新篇章,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践行者。

图片

 南南学院学生2023年在深圳开展社会实践考察 

中俄数学中心成立于2020年6月,由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牵头,依托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和圣彼得堡大学等俄方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建设。中心“立足中俄,放眼世界”,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

图片

 2022年5月,中俄数学中心成都基地启动会现场 

2014年5月成立的燕京学堂围绕中国问题,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

图片

 燕京学堂2024级部分新生合影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20多年来,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位知名学者在北京论坛的学术平台上交流思想、贡献智慧。

图片

 第二十届北京论坛现场 

作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年”的重要活动之一,2023年8月,北京大学举行基础物理国际暑期学校,来自9个国家、16所高校的50余名物理专业本科生参加该项目。

图片

 基础物理暑期国际学校学员合影 

2021年3月,北京大学发起留学生“知·行计划”,通过社会实践、走访调研、田野考察等途径,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中国。

图片

 2024年8月,北大留学生“知·行计划”、港澳台学生“读懂中国”项目参访团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合影 

图片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这是北大人立志报国的行动宣言

这所学校始终

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师生们以满腔的热血和坚定的信念

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北大的辉煌,是祖国发展的缩影

北大的成就,是民族复兴的见证

祖国75华诞之际

是历史性的时刻

北大人必将勇担新使命

昂首迈步走进新的时代

迈向新的征程

向祖国致敬,向时代献礼


“写在新中国建设的史册上

——北京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展览”

已于9月27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强国展厅开展

讲述着北大人与新中国

奋进同行的故事

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观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图片 | 闫琳琳

编辑 | 唐儒雅、孙小婕

排版 | 唐儒雅

责编 | 郭雅颂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