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上,形式各样的歌舞节目不仅展示了科研工作者的多才多艺,更传递出他们科技报国的拳拳之心。其中,原创锡剧小戏《神光赤子——林尊琪》和原创话剧《三地聚疁 人杰地灵》首演,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神光-II号激光打靶第7000次试验开始!”随着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悠扬旋律缓缓流淌,穿着实验服的演出人员唱起铿锵有力的锡剧段落,在座的观众直起了身子、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锡剧,通常以生活气息浓厚的题材为主,而这部由菊园锡剧社艺术家团队带来的原创锡剧小戏《神光赤子——林尊琪》则将视角聚焦鲜少触及的科技领域。“上海光机所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隐姓埋名、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们觉得这些品质是非常震撼人心的,希望通过锡剧形式,将科学家故事和精神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中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剧目负责人管虎奎说,抱着这样的初心,他们开始了以展现老一辈科学家崇高情怀为核心的创作编排。
作品生动讲述了林尊琪院士在“神光”装置研制过程中的辛勤付出,直至生命最后仍心系祖国激光科技事业,发出“油灯已经接近耗尽,我将奋斗到最后一刻”的誓言,彰显出林尊琪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对国家激光聚变事业的无私奉献。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锡剧,感觉很新奇,更让我深切体会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当年所历经的艰难与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生曾洛淋感慨道。
“千里迢迢是为了科技报国,造福人民,必须争分夺秒,抓紧工作!”“三地聚疁,我们的口号是——科研和搬家两不误!”上海光机所原创科学家精神舞台剧《三地聚疁,地灵人杰》则以研究所建所60周年出版的《上光大院的奋斗故事》为背景创作,将上海光机所的建所故事搬上舞台。
舞台剧带领观众跟随主角“穿越时空”,来到上世纪60年代,重现王之江院士、邓锡铭院士等带队来上海考察调研,随后上海光机所第一批建设者肩负国家使命,携带着家人和科研设备,跨越祖国的大江南北,纷纷汇聚于上海嘉定。
尽管实验室条件不尽如人意,当时的科研工作者们却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作出所需的工具,为现代光学基础和应用前沿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推动了大型激光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并开辟了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的全新应用领域。“在当今时代,光学依然是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这些前辈的事迹也激励着我发愤图强,为光学领域的未来进步贡献一己之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生刘懿贤说。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