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 北京游客来南京,第一站打卡“渡江胜利”记忆

全文1431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现代快报推出“七天打卡七大红色地标”大型融媒体直播行动,首站直播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举行。

02纪念馆门口的红色栈桥被称为“胜利之桥”,全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子。

03渡江胜利纪念馆基本陈列通过5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伟大历史,包括革命文物、黑白老照片和档案史料等。

04此外,纪念馆还展出了一张著名的少女撑船摇橹背影的照片,引发观众对渡江战役历史的关注和感悟。

05国庆节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参观了渡江胜利纪念馆,重温胜利记忆,感受红色力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京电号”小火轮为什么有“渡江第一船”之称?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口的红色栈桥有多长?

10月1日,现代快报“七天打卡七大红色地标”系列直播首场在南京开启,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探访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在扬子江畔重温胜利记忆。现场观众挥舞着小国旗,热情洋溢。其中有来自北京的一家人坐了一夜卧铺火车,第一站就到此打卡。线上,超20万网友观看了直播。


图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七天长假,现代快报重磅推出“七天打卡七大红色地标”大型融媒体直播行动,每天一场直播,打卡红色地标,探寻红色印记,感悟红色力量。

直播回顾↓↓↓

七天打卡七大红色地标·扬子江畔重温胜利记忆


观看升旗仪式、创意拍照,国庆节一早人气满满

当天上午9点,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前的胜利广场上举行。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一起观看了升旗仪式,向迎风飘扬的国旗行注目礼,齐唱国歌。


图片

上午8点半左右,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口就已经人头攒动。许多观众排队等候着,依次入场。广场上,“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千帆竞渡”雕塑、通往纪念馆的胜利之桥等吸引了大家打卡。中国南京红色在线设立的“永恒的纪念”打卡框,为观众创意拍照提供了一个五角星形的取景框。


图片

渡江胜利纪念馆门口,长长的红色栈桥是场馆标识之一。你知道这座栈桥有多长吗?直播中,渡江胜利纪念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高小雅介绍,这座栈桥被称为“胜利之桥”,全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子。


图片

在“胜利之桥”的旁边,露天陈列的便是渡江胜利纪念馆镇馆之宝“京电号”小火轮。它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在渡江战役中,“京电号”曾来回数十趟,共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这艘小火轮见证了南京解放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由此,它也有了南京“渡江第一船”的美誉。

追溯渡江战役的波澜壮阔,重温胜利记忆

走过胜利之桥,就进入了展馆的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红旗造型雕塑、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高小雅介绍,背景大型汉白玉浮雕,按照1:1.3的比例,复制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江》的主浮雕。


图片

基本陈列通过“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军民团结”“革命到底”“见证胜利”5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伟大历史。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黑白老照片、档案史料带着观众穿越历史。大型多媒体实景,以油画为背景,多媒体声光电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渡江战役的波澜壮阔。


图片

在展览第五部分“见证胜利 革命精神世代传”中,一张黑白老照片定格下一名少女撑船摇橹的背影。“这张照片就是著名的‘我送亲人过大江’,拍摄于1949年4月22日,图中这位大辫子姑娘就是颜红英。”高小雅介绍,拍摄这张照片的是新华社记者邹建东。当年照片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位美丽的姑娘是谁,邹建东也特别希望找到这位姑娘,但是50年的寻找都没有结果。直到1999年,电视台播放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这张照片在片中反复被播出,颜红英的二女儿发现这好像就是她的母亲。


图片

从北京来的观众,第一站打卡渡江胜利记忆

国庆节当天,虽然气温明显下降,早晨还下了一场雨,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参观、打卡红色场馆的热情。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既有成群结队的学生团体,又有全体总动员的家庭组合;既有本地居民,又有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在国庆节当天打卡渡江胜利纪念馆,他们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很有收获。

图片

 观众张梓童(右)

来自北京的12岁女孩张梓童是一名初一学生,她和家人乘坐卧铺火车,经过一夜的旅程,在10月1日一早到达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是他们参观打卡的第一站。张梓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首先被广场上陈列的“京电号”小火轮深深震撼,参观过“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之后,她还对展览中的两面红旗印象深刻,这两面旗子上分别写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是这样两句话,激励着解放军打了胜仗。”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文 张仁松 顾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