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在历史上匆匆走过

图片



圣雄甘地诞辰155周年


他是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一位将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推动自己民族的崛起与命运改善的人;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爱因斯坦




历史上竟走过

这样一个血肉之躯

文 | 群学君





01




1948年1月30日,星期五,下午5时45分,一位79岁的印度老人在他16岁的孙女怀中死去。


就在半小时前,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当着老人一千多名追随者的面,将三颗子弹摄入他因为常年苦行与不定期绝食而日渐消瘦的身体里。穿透老人身体的这三颗子弹,一颗打在右腿上,一颗击穿腹部,另一颗射入胸膛。


现场的目击者说,临死前,老人用印度教的手势,举手至额,以示宽恕他的刺客。


消息向野火一样传遍整个印度。43分钟后,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全国人民说:我们生命中的光辉消失了,我们的巴普去世了——巴普在印度语里是“父亲”的意思,对于争取多年来民族独立印度人来说,这个老人就是他们精神上的父亲。


孟买在收到消息几分钟后就发生了骚乱,一位惊恐的穆斯林妇女哭喊着说:真主啊,救救我们所有人。在首都德里迅速凝聚的忧伤的夜色中,人们走上街头,含泪肃立,失声痛哭。在老人生前最后居住的波拉宫,忧伤和悲痛使彼此深深对立的不同教派,在共同的不幸中,暂时融为了一体。


这个老人,就是莫· 卡· 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1948),在印度,他被尊为“圣雄”(Mahatma)


尽管围绕着他的聚讼纷纭从来不曾间断,这位老人依然被视为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爱因斯坦在听到噩耗之后,曾经做出的这样评价:

他是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一位将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推动自己民族的崛起与命运改善的人;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图片





02




甘地一生的传奇,从他少年时代就开始了。


甘地13岁就奉父命完婚,对年轻人来说,太早体会男欢女爱,并非什么好事。婚后,少年甘地一度耽溺爱欲,无法自拔。16岁那年,父亲弥留,甘地却还因为在床笫间尽享鱼水之欢而错过了入殓仪式,这使得甘地愧痛交加,视为终生不能洗刷和忘怀的污点。


从此以后,甘地就开始陆续尝试禁欲,直到37岁,正值壮年之时,他庄严地向妻子提出禁欲的誓言。


多年以后,在自传中,甘地这样写道:“在我看来,克服潜藏的情欲比用武力征服世界要难得多”。这句话并非矫饰之语,因为他深知“克服潜藏的情欲”的本质,实际上是用强大的意志力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这恐怕是人世间最难的事了。


禁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直到禁欲30年后的一个晚上,67岁的甘地在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性欲高涨,后来他供认:“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他感到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发誓在六个星期内内缄口不言,奋起应战, 坚忍不拔地用意志与自己的本能作战。


为了彻底根除自己身上一切欲念的残余痕迹,甘地进一步加强了与女性接触的机会。每天他都吩咐一位年轻的女子为他按摩。他往往一边接受按摩治疗,一边和来访者交谈,或者和国大党领导人讨论问题。甚至和自己的侄孙女同床就寝数夜,为的就是考验自己的意志力。


今天,我们或许无法理解甘地这种近乎自虐的苦修方式,也难以认同其所代表的养生和修身合为一体的印度文化传统,更不会提倡甘地晚年那种“变态”的自我挑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甘地的禁欲行为,意味人类意志的胜利。从苏格拉底到甘地所尊敬的托尔斯泰,不乏这样的先例,强健的生命力从罪恶的泥潭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精神之花。在嗜欲中陷得愈深,愈加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才能振拔出来。有的人就在激烈的抗争中,终于战胜自己,坚持到底,抵达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甘地在印度被尊奉为“圣雄”,在印度语里,“雄”与“胜”相通。所谓胜者,不仅仅是战胜他人,更在于战胜自己。


图片




03




世人最熟悉的甘地形象,莫过于那个袒露上身,在纺车边读书的瘦骨嶙峋的老者。甘地在世时,西方媒体也总把他描绘为成一幅形容枯槁,面色憔悴的形象,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一个“半裸体的苦行僧人”,实际上,早年的甘地,也曾全面而彻底地拥抱西方文明。


19岁时,甘地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在伦敦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心脏,甘地戴礼帽,学跳舞,学法文和拉丁文,还想学小提琴——那时,他是欧洲文明忠实的拥护者。


图片


大学毕业后,甘地曾长期在南非从事律师工作,正是在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否定,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观、社会政治观。他在南非领导的艰苦卓绝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他从中也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他开始穿戴印度最底层农民的装束——平时上身赤裸,下身系一块腰布,只在天气转凉时披上一块自己手工纺织的围巾御寒,他坐在肮脏拥挤的最下等的车厢里,坚持风餐露宿、生餐素食,他说“人们饮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生存”。


甘地游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国。不久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倡导非暴力学说。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是20世纪上半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


人类并没有办法完全避开暴力,但如何减少与缓解各种暴力事件的出现,应当被视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甘地的非暴力学说自有其启示意义。


如何理性面对暴力产生的社会语境,如何重新审视和认知我们文化心理和历史意识中的暴力基因,如何通过信仰行为、社会对话,包括对文化心理和历史意识的重塑,来创造一种可以化解民众暴力行为、舒缓民众情绪的社会机制,主动扩大民意宣泄的渠道,使那些被压抑和扭曲的心灵通过对话、协商与合作,从暴力心理中走出来,已成为今天刻不容缓的任务。


图片




04




45岁那年,印度人就开始把甘地称为“圣雄”,十年以后,南印度的许多庙宇里,人们开始供奉他的神位。可是终其一生,甘地从来不曾接受过“圣雄”的称号,相反,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巴伊”(兄弟)。


晚年,尽管身居高位,他却拒绝从他的政治活动中获取任何利益。他自己做饭、洗衣,对着镜子给自己理发,在城市里,他从来拒绝乘坐人力车。作为印度国大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甘地手中经常掌握几十万卢比的经费,但他从不曾擅自挪用哪怕一分钱,


每次参加国大党年会时,甘地必做的工作之一,是清扫厕所;在家里,他也总是为来访的客人洗刷便壶——这等级森严的印度社会里,这样的工作是贱民职责,而甘地则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无疑对种姓隔阂和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是一个严唆的挑战。


甘地从不相信世界上的灵魂,有伟大或者渺小之分。他常说:“追求真理的人应比尘土还要谦虚,世界可以把尘土踏在脚下,但是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谦虚到为尘土所残踏。”


图片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正当欧亚大陆的政客们滔滔不绝地发表蛊惑人心的演说,独裁者们声嘶力竭地鼓噪一时,甘地却静悄悄地唤起地球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人民群众。他招贤纳士,既不求助于权势,也不乞灵于钱财,而是用身体力行的教诲号召他们:

愿意追随我的人们,你们必须准备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节制食欲,清理厕所。


05




1948年1月13日,为了敦促首都德里恢复宁静和印度政府偿还对巴基斯坦的款项,79岁的甘地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绝食。在总理尼赫鲁以及数十名记者的注视下,甘地在自己寓所的草褥上躺下,慢慢进入梦乡。


绝食当晚,甘地例行晚祷,他用发自内心的微弱声音祈祷诸神纯洁大家的心灵,清除所有人间的纷争,让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穆斯林兄弟般和睦相处。


到了第二天上午,甘地体重仅有49.5公斤,这意味着,过去24小时内,他的体重就下降了整整1公斤,用不了多久,甘地瘦弱体内的营养储备将消耗殆尽。而对绝食的人来说,当机体已开始消耗蕴藏在肌肉内的蛋白质时,危险即已来临,其结果必然导致死亡。


到了第三天下午,印度政府经过长期的争论和犹豫,终于决定立即偿付巴基斯坦的55000万卢比。尼赫鲁在红堡广场向德里市民发表演讲,希望人们以实际行动拯救甘地生命,因为“丧失圣雄的生命,也就是丧失印度的灵魂”。


第四天清晨,根据甘地的第一号健康公报,他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消息使印度全国的气氛发生巨大变化。各个城市内,人们纷纷涌向广场,高呼“亲善”、“团结”和“拯救甘地”的口号。各教派与各界领袖代表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拯救甘地生命委员会”,整个德里的娱乐和商业活动都停止了,甚至街头的咖啡馆都不再营业,数十万人举行聚会,为甘地祈祷,呼吁他们的领导人接受甘地声明的条款。


在甘地绝食的第五天,他身体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已经开始崩溃,终于,国内各政治派别的代表终于聚齐在甘地身边。处在死亡边缘的老人,用尽浑身力气,口授了一项声明,希望各派代表不仅要保证新德里的平静局面,而且应使全印度都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在场的所有人一一俯身表示了他们的庄严承诺,当最后一个人立下誓言后,甘地宣布停止绝食。


伦敦《新闻纪事报》报道:“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它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


始终敌视甘地的《泰晤士报》也不得不承认“甘地先生推崇的勇敢的唯心主义,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


法国《世界报》发表评论,“善良的甘地再次证实,他自己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叛逆者”。


十天以后,甘地死在狂热分子的枪下。


经过清理,他的全部遗物包括:一架木纺车,一双拖鞋,三只小猴雕像,一本《薄伽梵歌》,一只怀表,一个痰盂和从耶拉伏达监狱带回来的一个金属洗脚盆。


三只雕猴,一只掩耳,一只盖眼,一只捂嘴,象征德性的三大秘诀:勿听邪恶;勿视邪恶;勿传邪恶。




THE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