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改革印记:36.7℃,政务服务有了最舒适的体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 吴馥梅

编者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如同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流,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时,一个细微的改变,也可以温暖人心。

南湖发布联合潮新闻推出《南湖改革印记》系列报道,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以“小切口”撬动“大突破”“小投入”惠及“大群体”“小改革”服务“大民生”,从一枝一叶的改变,感受南湖“微”改革的温度和力量。

聊起线下办理业务,纪美玉已经记不清上一次是什么时候。

作为嘉兴市老百姓药品零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美玉经常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尤其是在一些新店筹备阶段,往往要办理各种许可证,但这并不会让她感到繁琐。

“今年8月底,公司有一个药品经营许可证需要做变更,我就在手机上提交资料,南湖区工作人员来现场查验通过后,很快就发证了,特别方便。”纪美玉已经很少需要跑到审批中心了。

通过线上渠道,纪美玉可以就申办营业执照、药店跨区域迁址等任何问题与客服专员进行沟通,了解政策变化或者需要准备的材料等。就算来到线下,也可以实现一窗式“无差别受理”,万一错过上班时段,也有像“无人超市”一样的自助政务服务区24小时“不打烊”。

在嘉兴南湖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办事模式已经是“Next Level”。

一楼是自助办区域,配备25台自助终端和4台咨询电脑,集成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食品经营许可、社会团体登记等高频事项方便群众企业查找办理,配备“智慧专员”进行全程指导,还有24小时自助服务区。有现场办事的市民表示,“半小时就拿证了,不用跑窗口,真方便。”

图片

24小时自助服务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在二楼,隔着玻璃相望的办事窗口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围桌而坐的亲切交谈,服务模式由“面对面”改为“肩并肩”,消除了和群众的距离感,真正做到了“零距离”服务。

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给办事群众讲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营商环境科(改革协调科)科长王欢介绍,南湖区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打造了“36.7℃”政务服务品牌,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办千件事”,被群众誉为最有舒适体感温度的办事大厅。2021年9月,获评全国首个政务服务领域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是本届唯一以政务服务为内容的获奖团队,也是中国质量奖设立以来首家入选的政务服务机构。

在南湖区工作那么多年,纪美玉对此感受颇深。“在行政审批层面,南湖区一直在为企业简化申请流程,如果不是涉及到需要现场查验的,都能实现一日办结。而且,一旦有新政策出台,他们也都能最快地响应,每一次企业办事都很放心、安心。”纪美玉说。

2018年底,南湖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推行行业许可“一证化”改革等多项创新实践。

谈及相关改革历程,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祥松回忆起曾经的一段故事。

2016年7月21日,南湖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成立之初,由于食堂尚未建立,来自各个部门的审批骨干时常相约去吃面。吃面的时候发现,各个部门签发的营业执照、餐饮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证书在面店墙上挂得满满当当。于是,一个想法横空出世:“能不能把这些证照合并起来,多证变一证呢?”

经过头脑风暴与多方调研,南湖区行政审批局将“一证化”改革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行业准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改革举措,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最多跑一窗”,从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角度界定“一件事情”,先行梳理了娱乐、餐饮、互联网上网服务、药品零售等18个行业,实现行业经营综合许可“一证化”。改革后办事平均少跑7次,少跑3.9个窗口,申报材料少交43.3%,审批时间比法定期限减少94.3%,省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共同发文推广。

在与工作人员、办事群众的交流中,潮新闻记者感受到,南湖区行政审批局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切实把满足群众对质量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服务诠释质量,用辛苦指数换取办事的幸福指数。36.7℃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的理念。

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给办事群众讲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正如每一辆开到社区的“美好生活号”政务服务大篷车,替群众“跑腿”,将94个政务服务事项送到群众家门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近办成事。

图片

“美好生活号”政务服务大篷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旭东表示,虽然改革实践的侧重点与时俱进,但更高效便捷地服务市民群众、企业发展的本质始终不变。“可以说,‘最多跑一次’是被内化了的底层逻辑,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最终让大家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