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信仰!我想等到日出的时候,高喊‘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9月30日晚,登山小伙扛着一人高的国旗夜爬泰山。
10月1日,当第一缕曙光刺破苍穹,太阳在云端缓缓升起,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暖暖的红色。岱顶之上,万人挥舞红旗与朝霞相互辉映,蕴照着齐鲁大地。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
随着泰山之巅传来令人心潮澎湃的爱国“交响”,齐鲁大地上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处处闪耀着“中国红”。
这每一抹绚丽的“中国红”,都是对祖国最深情的祝福和表白。
75年,是一个时间的跨度,更是一段奋进的历程。
75年,风雨兼程;75年,沧桑巨变。
75年来,山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用实干担当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篇章。
如今,齐鲁大地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稳步跃升。到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9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的山东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前8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8.8%,山东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山东经济强劲的韧性和活力越发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6次到山东考察。多年来,山东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定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精彩篇章,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积蓄了强大势能。
向“新”而行,激荡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高质量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近年来,山东以“十大创新”为牵引,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每年布局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速培育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创新成果;拥有济南、青岛、泰安、潍坊、菏泽5个“科创试点”城市,数量全国第一……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成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强大底气。
今年1—7月,四新经济投资增长9.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4.1%,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28.8%。
从“粗、黑、重”到“高、精、尖”,山东更加突出科技与产业融合,让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增进民生福祉,绘就美好生活山东画卷。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
“走在前、挑大梁”,归根结底都是要为人民挑起美好生活的“大梁”。一直以来,山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抓紧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今年上半年,山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7.3万人,省内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40万人以上;
把办好老人“食”事作为民生重要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2.4万处,老年食堂达1.2万处;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9528万人;
办好民生领域改革事项: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10元提高至640元……
山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托起民生福祉,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今天的山东,绿水青山,生态如画;今天的山东,文明传承,文脉赓续;今天的山东,动能澎湃,热力满满……
“希望你盛开在,我梦里的万家灯火之间……...”截至10月1日19时45分,爱国主义电影《志愿军》票房超2亿,剧中志愿军战士们英勇作战,视死如归,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热血沸腾。
这一刻,亿万齐鲁儿女心中的爱国之情如火焰般熊熊燃烧,屏幕内外无数人热泪盈眶。
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那一抹最动人的“中国红”,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信念,是亿万齐鲁儿女心中最炽热的色彩。
今日之中华,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今日之山东,气象万千,欣欣向荣……
千秋做卷,山河为答。
文/靖晓红
灼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