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38)——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图片

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望江南·超然台作》

词作者:苏轼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文俱佳,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以诗入词”,一变宋词之柔媚绮靡,开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气象恢宏,正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江南好》。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春末,正是寒食节后的清明节,地点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超然台,苏轼时在密州知州任上。超然台是密州北城原有旧台,早已荒废,苏轼到任后加以修葺,他的弟弟苏辙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命其名为“超然”。苏轼次年登临,眺观密州春景。因时近清明,思念家乡,写下了这篇既有美妙春光的描写、又有故里乡恋的抒怀佳作。

词的上片主要以白描手法写景,“春未老”,是说还没到春深时节,三个字提纲挈领,总领整首词;无论景物,还是情怀,都围绕着“春未老”展开。“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微风吹拂柔条,杨柳依依的情态,正是春虽已暮但并未老的标识。“试上超然台上看”三句,写登台所见之景。作者的目光由近及远,先俯瞰台下护城河的“半壕春水”,这是近景;再移动视线而观望“一城花”,这是中景;最后是远眺“烟雨暗千家”,这是大全景。“半壕”“一城”“千家”三个词,暗自形成对仗和排比,将密州清明时节的满城景物铺排展开,极具概括力和表现力。词句未用颜色字,却表现出景物明暗相映衬的丰富色彩感。“半壕春水”,水映天光,明亮发白;“一城花”,应是指梨花,明丽如雪;而“烟雨暗千家”自然是一大片灰暗的色调。

“烟雨暗千家”一句,既收束上片的写景,又引出下片的心情。“暗”字,固然是形容客观景物,但也可以说是带有主观的暗淡色彩。因此,下片一开始就写“酒醒却咨嗟”。咨嗟,即感叹。春天时节本即惆怅,登台远望,城中虽有千家,却无自己的家园,故国之思,一时涌上心头,不由得黯然销魂。此时一同登台,一样“酒醒却咨嗟”的,有刚刚到任的密州通判赵成伯,正是自己家乡眉州邻县的故人,故人思故国,乡思情倍多。

依古代习俗,寒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禁火三日,吃冷食物,寒食过后,重新钻木取火,称为“新火”。因此,“寒食后”就具有了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对家园桑梓的思念,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即“对故人思故国”;另一方面是对新的事物的尝试和展望,即“将新火试新茶”。用一“休”字,将自己从对故园的眷恋中解脱出来,又用一“且”字,表示这种解脱的无奈,不得已用新火煮新茶来宽慰苦闷的心情,实现自我排遣。这里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既上下句相对,又句中自对,“故人”与“故国”相对,“新火”与“新茶”相对,同时又上下联“故”与“新”相对,十分工整,唐诗中亦有此句式,将律诗的句法移入曲子词,也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一个尝试。

承接二“新”字,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归于自解,恰回到词的触发点——超然台,于是,从心情暗淡的咨嗟中解脱出来,趁着春光尚好,不妨及时行乐,姑且赋诗饮酒。这句不仅与首句“春未老”暗相呼应,而且与“超然台”的取名之意彼此扣合,忘怀忧虑,无往而不乐。上片所见春景,就是高处超脱市井之外而观;下片怀乡的结果,亦归于“诗酒趁年华”——洒脱超然于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以无所往而不乐的态度看待人生,化解种种愁绪,可见笔调流畅摇曳,豪俊洒脱,自然而有余韵。

这首词的写景抒情很有特点,写景是从明到暗,以“烟柳暗千家”结束上片;抒情则是从暗到明,以“诗酒趁年华”结束下片。词中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浑然一体,烧新火、试新茶等细节则细腻生动。整首词乐景与哀景、哀情与乐情相互交织,相互映衬,显得抑扬顿挫,兼融美妙春光与故里乡恋,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很好地表达了细微而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一首景妙而论高的优美词作,体现出苏词既婉约又豪放的典型风格。结尾“诗酒趁年华”,豪俊洒脱而超然,堪称中国古代清明词的代表。

撰稿:陈才智

诵读赏析:彭坤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