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艺主播们,正用“村晚”搅活乡村文化一池春水

全文2885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乡村才艺主播们在抖音等平台举办“村晚”,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吸引网友关注。

02甄淑梭等戏曲艺人通过直播为乡村文化振兴“加戏”,传承非遗艺术。

03同时,网络主播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04事实上,主播办“村晚”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05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主播办“村晚”,作为“数字化+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用一场村晚庆丰收,成了今年秋分时节的新民俗
不久前的秋分当天,53岁的刀马旦演员甄淑梭就在抖音直播间@甄妮刀马旦 里,用一场“村晚”为自己所在的河北保定涞源东神山村村民庆丰收。
直播中,被网友称为“抖音第一刀马旦”的甄淑梭秀出了拿手的“回马枪”“宝剑进鞘”等刀马旦绝活儿,很多村民也上台带来了黄梅戏、吹电管、反串演唱等精彩节目。正值玉米丰收,甄淑梭还组织了掰玉米比赛。
“土味”十足的节目,引得不少网友连连打Call。不少网友留言:“掰玉米可是个技术活”“阿姨们掰起玉米来,动作真是行云流水”……
村民演,网民看。有些村里人从中看到了“熟悉的风景”,城里人由此重拾起了“复得返自然”的乡趣,在这样的参与、看见、见证中,一幅乡村文化振兴的画卷就在无形中徐徐铺展。

图片

主播办“村晚”,为乡村文化振兴“加戏”
戏曲艺人甄淑梭的另一个身份是当地村民,登上她举办的“村晚”舞台的也都是她的乡亲们。
这彰显了“村晚”的常见特点:“村晚”主角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村民自己,他们的表演村气十足、村味拉满。

图片

同样画风的“村晚”,还出现在了四川、河南、安徽、湖北多个省份的才艺主播直播间里。
曲木阿依也是办“村晚”的主播之一。她生于著名的“歌舞之乡”四川凉山会理县,前几天,她在半山腰的鼓楼里搭起了“村晚”舞台,村民们则重现了彝族节庆习俗——“撒松叶”。
在“村晚”现场,曲木阿依身穿传统民族服饰,唱起彝族山歌《迎客歌》,拉开了“村晚”序幕,之后村民们一起带来庆祝丰收的蹢脚舞和当地特色的大号唢呐、彝族刺绣等表演,最终“村晚”在《留客歌》的大合唱中落下帷幕。
71.3万人在直播间里观看了这场“村晚”,很多网友表示,很想去当地感受下彝族风情。这让曲木阿依难掩喜悦,她说,很高兴“让更多粉丝朋友认识、了解我们彝族的民族文化。”

图片

戏曲主播@泗州戏贡筱玉(贡健强)是安徽蚌埠马城镇贡姚村的“00后”泗州戏传承人,泗州戏又叫拉魂腔,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在“村晚”舞台上,贡健强就特地挑选了《王桂花走娘家》等小戏,还用泗州戏唱腔将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娓娓道来,引得村民们笑声四起,直播间里“好听”二字连连刷屏。
他的老师、卫调花鼓戏非遗传承人董瑞玲得知他要举办“村晚”,也特意赶来助阵,现场演绎了小戏《香油记》,也让不少网友拍手叫绝。

图片

村民们演的是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网民们看到的是本地特色,是非遗艺术,是民俗风情。就此而言,那些乡村才艺主播举办的集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乡村艺术于一体的“村晚”,不光是联欢形式,还是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的“展台”、非遗的“集市”。
细究起来,乡村才艺主播们自导自演的“村晚”,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说它传承,是因为它延续了传统农耕社会沿袭千年而来的节庆祭祀、祈福仪式的精神内核:说它创新,是因为它将这类仪式跟春晚的形式进行了嫁接——如果说春晚为观众奉上的是多元文化盛宴,那“村晚”直播为网民呈上的就是满溢地域特色的乡宴。
传承,赋予了其深厚底蕴;创新,赋予了其时代特色。这样一来,乡村文化的魅力在“村晚”承载一方水土、复现一域民俗中尽显:人们从中能看到乡间的烟火气,乡野的原生态,乡风的纯朴,乡俗的美好。
那股热络氛围与欢腾气息,是乡村文化生命力涌动的投射;那种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是乡村文化生命力延绵的动能。
就此看,才艺主播们举办“村晚”,也是为乡村文化振兴“加戏”——毕竟,那些融汇在舞台上的音符,连缀而成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乐章。

图片

9年前,著名三农学者朱启臻在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曾对乡村文化的内涵做过一番阐释:“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乡村的风土人情、习俗与风情、风尚与道德、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观念信仰以及乡村景观等。”
当时,他忧心忡忡地表示,乡村文化正遭遇“形在,神已散”的困境,“随着现代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正在遭到瓦解,一些优秀的文化正在丧失,大量的民间艺术、传统习俗被人们冷落、丢弃乃至遗忘。没有了乡村文化,实际上也就没有了真正的乡村。”
乡村文化“形在神散”,乡村振兴就会面临“缺芯少魂”之痛。正因如此,过去很多年里,如何传承和活化乡村文化,成了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看,乡村才艺主播办“村晚”,充分调动民间艺术的创造性,正是直播时代的解题思路。
主播是就业蓄水池,也是乡村文化放大器
才艺主播们为乡村文化振兴“加戏”,展现了他们在乡村文化建设上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了网络主播职业的多元价值:它是就业蓄水池,也是乡村文化放大器。
在当下,乡村才艺主播已成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如果说他们用“村晚”搅活了乡村文化一池春水,那直播就是用才艺变现链条打通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动力。
很多筹办“村晚”的才艺主播,原本也是乡村艺人、非遗传人。如果说,那些扎根于乡野的特色民歌、民族器乐、地方戏曲都是文化瑰宝,那他们就是行走的人形藏宝箱。
但前些年,这些乡村艺人、非遗传人日子并不好过。甄淑梭的经历就可资佐证:从13岁开始学习刀马旦功夫的她,从事戏曲演出约40年,但由于老家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她年轻时就离开河北老家去温州唱戏谋生,一去就是25年,可疫情又差点断送了她的线下演出之路。

图片

00后贡健强发起“村晚”,也跟安徽本地稀有剧种泗州戏近年来的逐渐式微直接相关——他怕泗州戏就此失传。
好在,他们拥抱了网络直播。本来他们跟非遗传承的梦想之间,隔着一道“观众少了-市场没了-收入断了”的天堑,但直播用才艺变现通路将其夷平了。
甄淑梭开启直播后,开播第五天,直播间实时在线观众过万,此后平均每月打赏收入都能超过万元。有了稳定的“第二戏台”后,甄淑梭回到河北老家,一边在村里种地、放羊,一边在直播间练功、表演,村里的老人成了她镜头里的常客,她也成了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牛棚穆桂英”。
贡健强创办蚌埠市玉麒麟青年泗州戏剧团,维持剧团运营,同样离不开直播的助力——直播打赏就为其提供了经费支持。

图片

某种程度上,网络主播成就业蓄水池的另一面,就是打通了乡村艺人收入提升与乡村非遗接力传承的任督二脉:他们日常在直播里展示才艺、节庆时举办“村晚”,是在实现个人价值,让自己靠才艺也能过得体面;也是在创造社会价值,那就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作为就业池子的网络主播职业能帮乡村吸纳和储备人才(这里面就包括乡村才艺主播),人才又能成为家乡文化的记录器、连接器和放大器,当这条因果链被嫁接到“数字化+乡村振兴”的语境中,呈现的乘法效应就是:网络直播将为乡村艺人们提供展现自我新舞台和为乡村文化活化注入新动能融为一体了,并将二者带入正向增强回路。

图片

“村晚”就是其正面效应和正向价值的具象化体现:乡村才艺主播和村民们上演“乡村嘉年华”,对他们而言,是对美好生活向往、对乡土文化热爱的表达,也是通往更好生活的途径;对乡村来说,则是将文化传承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在一块。
考虑到“村晚”还能与时兴的“村游”“村玩”等活动“混搭”,带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带来以文塑旅、以旅促文之效,积极发挥“主播办村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要办村晚” 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开启以来,仅2024年前9月,就有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近40位主播自办“村晚”,累计吸引超过4600万网友观看。
今年9月22日是秋分,也是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抖音还专门推出了“主播办村晚”秋收季专场活动,包括@彝族歌手:曲木阿依、@泗州戏贡筱玉在内的全国多地才艺主播在各自家乡举办“村晚”并在抖音直播,吸引超过324万网友观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而鼓励主播办“村晚”,就是对此最鲜明的呼应。
本质上,主播办“村晚”,就是将网络主播的就业蓄水池与乡村文化放大器两重价值捏合在了一起。而寓于其中的乡村活力和文化创造力,正是乡村振兴所需的澎湃动能。
文化活起来,乡村兴起来。鼓励更多乡村才艺主播用“村晚”搅活乡村文化这池春水,也是“数字化+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毕竟,主播办“村晚”点燃的乡村文化篝火越旺,乡村振兴的图景就越可期。(张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