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强刺激下,消费板块强势崛起。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各路资金都在抢筹消费。比如,有“小酒馆第一股”之称的海伦司,单日飙涨75%,三个交易日涨幅翻倍;再比如,业绩不怎么好看的茶百道、奈雪的茶,股价也都齐刷刷大涨。
今天我们聊聊消费界的明星公司——海底捞。
2018年9月,海底捞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7.8港元,短短两年时间,就上涨到了80港元,累计涨幅超过了350%。尽管存在泡沫的成分,但不能否认的是,被贴上了永续经营标签的海底捞,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强烈追捧。
2021年后,受疫情和大环境影响,海底捞连续下挫,一度跌破发行价,市值跌没了3700亿。所以问题就来了,随着股市反弹,这会是一次绝佳的抄底机会吗?
老实说,过去四年,海底捞的业绩并没有太糟糕。
2020年-2023年,海底捞营业收入分别为286.1亿元、411.1亿元、310.4亿元和414.5亿元,不仅高于疫情前,而且是史上最高营收。可能有人要说,营收的背后主要是门店数量的增长,那不妨看利润,同期海底捞的净利润分别是-41.63亿元、13.74亿元和44.99亿元。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捞拥有强大的纠错能力。2021年,海底捞的营收是411.1亿元,但是却巨亏41.63亿元,仅仅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整,海底捞就弥补了此前的亏损。
注意,这里有个背景,就是火锅生意变得越来越内卷,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或许可以看看同行公司的表现。
2021年-2023年,呷哺呷哺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和-2亿元,连续三年亏损。要知道,两家公司的毛利率相差不大,甚至呷哺呷哺更高,但是盈利能力却截然不同。
一句话,在餐饮行业,海底捞的经营能力依旧是首屈一指!
大家可以重点看一个指标:翻台率。
2019年前,海底捞的翻台率稳定在5次/天,但是,到2021年,这个数字降到了3次/天。也就是这一年,海底捞全年巨亏31.6亿元。因为海底捞门店快速扩张,宏观环境不佳叠加竞争加剧,当时的市场预期是,海底捞的翻台率将进一步降低。
在这种预期下,海底捞全年跌幅超70%,最大跌幅超过80%!
这里要简单科普一下。
火锅行业整体的翻台率是在2.5次-3次/之间,海底捞的品牌力就在于,在客单价差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更高的翻台率实现更高的利润率。换句话说,如果海底捞的翻台率跟同行业差不多,那么其原有的盈利模型将不复存在。
经过调整后,海底捞的翻台率止跌回升。2022年-2024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分别是2.9次/天、3.8次/天和4.2次/次,已经接近2019年水平。
尽管说,为了翻台率,海底捞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客单价,但是,这种操作被证明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实上,海底捞的毛利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提升。
所以,我们大概能得出以下结论:
从翻台率来看,海底捞已经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尽管很难再回到5次/天的水平,但足以保证一个稳定的盈利水平。往后,随着消费力的逐渐复苏,客单价的逐年修复,海底捞的盈利能力也将会更强。
当然,也要看到一些不利的地方。
首先,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品牌来说更加现实的目标是维持10%左右的利润率;其次,门店扩张将变得更加谨慎,业绩高增长或许将很难再出现。
但是,海底捞终究是海底捞,品牌知名度仍然存在。过去几年的经历也证明了一点,海底捞具备持续进化、克服困难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跟三年前比,如今海底捞的估值变得更加便宜了。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