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帮我合下影,这是我职业生涯拍得最满意的一张了。”身着红色T恤的刘廷芳满脸笑容地把手机递给记者,与自己37年前拍的新闻照片——《中国首次拍卖土地》合影留念。
刘廷芳和他所拍摄的照片《中国首次拍卖土地》。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摄
10月1日,“崭新城市 精彩演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圳图片展”开幕,以75组图片定格深圳城市发展印记。作为深圳特区报原摄影记者,刘廷芳此次有7幅作品展出,两张为深圳航拍图,五张为新闻摄影作品,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中国首次拍卖土地》这张黑白照片。
“拍卖官在台上从200万开始喊价,会堂内的应价声此起彼伏,最后以525万成交。”刘廷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在深圳会堂举行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次拍卖,被称为中国土地“第一拍”。在此之前,我国的建设用地是无偿使用的,深圳举行土地拍卖,开创了我国有偿使用土地的先河,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刘廷芳的作品《中国首次拍卖土地》生动记录了这场开天辟地拍卖会最后成交时的精彩瞬间。整张照片画面气氛热烈、现场感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照片获得了1987年全国新闻摄影银牌奖、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摄影大赛金奖。
《中国首次拍卖土地》(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带了三部相机来到深圳会堂的拍卖现场,整个会堂都坐满了人,摄影记者们都争着寻找最好机位。我当时就站在前排过道上,面对着观众席左右移动,一心想要抢拍到竞拍最后得主的镜头。”
刘廷芳回忆说,“当11号竞拍者——深圳房地产公司代表,从座位上站起来高举应价牌,喊出‘525万’最高价时,我立马将镜头对准他们。”然而,刘廷芳当时却发现自己的两台照相机都没有胶卷了,而此时换胶卷已经来不及,他只好举起理光30D“傻瓜”照相机,借着电视台记者的灯光,连按三下快门,定格住了拍卖土地第一槌的瞬间,为深圳留下了一张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
作为深圳新闻摄影的第一批拓荒牛,刘廷芳1982年3月调进深圳特区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后,就坚持用相机记录下特区的成长与变化。深圳市首届高新技术成果拍卖会、南山科技工业园奠基、1993年排队等候面试的求职者……刘廷芳不仅将镜头对准时代大事件,也记录下在深圳奋斗的普通人生活,将城市发展立体呈现在大众面前。
1993年在深圳某公司门外排队等候面试的求职者。(受访者供图)
“新闻照片很有说服力,摄影的直观性使它能够记录下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和人物细节。”刘廷芳感慨,“当时来深圳时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图片展有很多新老照片对比,能够令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城市巨变,也让更多人透过镜头去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足迹。”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云上观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圳图片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