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纳了,还怎么下车?

图片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腐朽的满清政权决定镇压,派出了湘军领袖曾国藩。

靠着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最终在洋枪队的帮助下镇压了起义,在战争后期,曾国藩拥兵30余万,控制江南五省,全国就8个总督,他占了三个,满清富庶的地方他占了,军队里面的人他占了,地利人和俱全,有的人就劝曾国藩,不如你也起兵,当几天皇帝爽爽。

曾国藩果断拒绝。

因为他知道他反不了。想要造反,要看看历史,历史上的开国之君莫不是自己可以指挥若定的武将型人才,有的人文化水平高,有的人文化水平低,有的人指挥水平高,有的人指挥水平低。

但是都是可以领兵灵活作战的,曾国藩率领湘军,前期打了几场仗,损失巨大,打的自己要跳江,后面放权给手下,手下能打的多一点,打得不错。

曾国藩只是文人,不是武将,自己从来没上过战场,满清不太行了,让他忠心耿耿去领兵了,最后屡败屡战,只能结硬寨打呆仗跟太平军拼消耗,这才打赢,他哪里敢造反?

满清统治的手腕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有能不用,忠诚第一。统治了几百年,总是说文字狱好,压制思想好,海禁好。还得到洋务运动才能把这种事情翻过来,向西方列强学习先进的部分,要不然一直止步不前,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有点功劳的。

这个道理是一直吃败仗,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打出来的,不是满清皇室自己悟出来的,最后就办商务,办工厂,搞铁甲舰,就搞什么官督商办,就喊自强,喊求富。

满清不需要将才,满清只需要听话,慈禧太后是不是什么好人不论,但是擅长政治手腕,咸丰皇帝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雄主,必然不容将才出头。曾国藩何等聪明,能不知道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用人?

镇压起义靠硬寨,打赢战斗靠呆仗,后勤优秀才能长,他知道咸丰皇帝不是什么雄主,也知道慈禧太后用人,所以自然推理一下也能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多,靠着后勤可以拼赢,真没了后勤,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起兵的前途命运。

所以曾国藩只能不停的纳投名状,不停的杀人,在南方镇压起义的时候,连带着起义的义军和无辜的群众一起杀,目的就是把自己的人望杀没,只有如此,满清政府才不会猜忌他。

自己不能起兵,但是害怕猜忌,只有彻底让人不猜忌,才能稳坐到底。于是就是杀,就是纳投名状,一直杀到自己获得了曾剃头的外号,终于放心了,不杀了。

因为有的时候,办不好事情,办的民怨沸腾,是一种坐稳的必需品。

靠着无辜群众的血,染红自己的顶戴,不是故意这么坏,只是这血总是要人流的,不是无辜的群众流,就是他曾国藩自己流。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