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东明湖公园

图片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即使到了中秋节,也是温热有加。


终于逮住一个阴凉的国庆节前夕,手机上显示最高气温26度左右,正是出行的好时光,便想到城中的东明湖公园一游。


穿过林荫道,走过天马桥,眼前就是县城百姓津津乐道的“神仙凉亭”——“慕仙亭”。史载“峰下石凳自然成级,有似莲花卸瓣,上有石亭曰慕仙,旁有石床,下有仙泉……”这里是市民夏季纳凉的好去处,也是中秋赏月之佳地——“月到中秋分外明”。如今,亭下有栩栩如生的石雕以及“浮空入世”“腕石成泉”的传说石刻。坐在亭中小憩,来个深呼吸,惬意极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再穿过圆门往“寻仙径”踏步,晨风微微吹来,树叶在沙沙作响,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意境。登上一座平台,往右下山就是近年来新修筑的游步道。抬眼望去,道路两旁的木芙蓉开花了,粉白色芙蓉花在绿海中尤其夺目,仿佛飞鸿翩翩,把整座山都惊醒了。


我收住了下山的脚步,往半山腰的游步道前行。我知道,前头还有美景在等着我。


走进一个山坳,是一片由各色灌木组成的绿植,修剪得整齐精致,让人不禁赞叹筑园人的辛勤付出。蓝色的停机坪上,白色的飞机静静地驻守在那里,与旁边的一排开满橙红色的栾树花,构建起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再往密林中出发,在幽幽的山道上,有小虫唧唧,小鸟啁啾,犹如大自然奉献给人们的舞曲。


图片


远处传来铛铛铛的声音,原来是“柚香阁”到了。以往每到此地,我都要登上阁楼最高处歇歇,一览县城美景,把“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画面摄入镜头。然而,今天这里有工人在维修,周围拉起了防护隔离带。问一位现场管理者,他说阁楼已经出现多处破败,为了安全正在抓紧修缮。我只得留下几句诗词以表达当时的心情——“好想登高如从前,远望城廓绿云间。却逢工匠忙修缮,只为柚乡换景颜。”


往“柚香阁”东面下山,一路依然古树深深。不一会,银杏大道到了,只是季节未到,树叶没有印象当中最美的金黄。不经意间,天空下起了沥沥淅淅的秋雨。放眼细瞧,雨点在空中追逐,有的在树叶上跳舞,有的在花瓣中穿行。看到山凹上绿油油的茶园,仿佛看到五彩缤纷的采茶女忙于秋收的情景。看来,秋天是绝美的。美在色彩,美在磅礴,美在气质,美在收获。


下得山坳,就是东明湖平展整洁的休闲彩色路,路边的木芙蓉、木槿树的花开得闹猛,连樱花、香樟、鸡爪槭也是一派春意盎然。


为了避雨,我步入了“湖中居”。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也是县城的一块宝地,湖光山色在这里找到了很好的佐证。


图片


走近湖中的一座“牡丹亭”,恰逢赵老师牵头组织的“海棠诗社”正在这里活动,我也愉快地加入其中。赵老师循循善诱地在讲解古诗词中绝句创作布局八法,有起承转合法、对比法、先景(事)后议法等等。在悠悠缠绵的秋雨中,在碧水倒影的岚亭中,让人不禁想起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吟诗雅集,在和风细雨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秋天。


回程的时候,我们又环东明湖走了一圈。湖中有一片残荷引得众人驻足,强哥立学立写,将景、人、事融入其中,包含深情地赋诗一首——“飒飒秋风荷叶黄,清清湖水泛银光。亭中围坐同窗喜,已是相看白发郎。”


图片


据了解,此地原名虎山,海拔只有149米,而据史书记载“每当玉免东升,此山独明”,故改建成公园后命名为“东明湖公园”。自1998年起,设计建设的公园占地(包括水面)800多亩。若称其为森林公园,面积算不上很大,但作为山水共建的综合性公园,如此面积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上。


如今,经过多年的改造,东明湖公园已经成为浙西常山县唯一一个城市综合性公园,拥有湖中居、柚香阁、慕仙亭、桂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多个游览节点,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我想说,在接下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日子里,请你别忘了来东明湖一探她的美妙吧。


南丰后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