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认识一位84岁的老人,他叫李秀雄,来自四川自贡荣县。在当地,李秀雄被大家亲切称作“树呆子”,种树的树。为什么叫他“树呆子”呢?这还得从他带领全家人种树,“树满大山”的事说起。
李秀雄为什么要种树呢?因为他要“还账”,还年轻时对森林欠下的“账”。18岁时,李秀雄成了当地国营林场的一名伐木工人,砍树砍了22年,贩卖木材18年,那时的他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然而李秀雄心里却越来越不踏实,他心里总想着,吃“木材”饭,获得眼前利益,却是拿环境和后代幸福换来的。于是,58岁的李秀雄在本该退休的年纪,拿出了全部积蓄,承包下了一座荒山,他想要种树“还账”。
如果说 “还账”是李秀雄的执念,那么他一干就是26年,对如今84岁的他来说,“还账”早已成了人生的梦想。这本种树的“账”,他还要让子孙后代继续“还”下去。
如今,老人承包的山上已经长满了100多万棵树,如此青绿。
从李秀雄在县城的家到他承包的山上,大约要1小时的车程。山路颠簸,这些年,子女出于担心,让他少上山。但李秀雄总是不答应,只说山要上,树要看,自己尽量“动口不动手”。
李秀雄:山上看一看,我们的工人造林、干活,他不懂的,给他说一下,碰到天干了,要肥水、育苗。
上了山的李秀雄,全然忘记自己84岁的年纪,不但在林间快步穿梭,遇到小土坡还爬上跳下。
李秀雄的林场里,累计有3000亩的杉树、松树和桂花树,2000亩的油茶树和1000亩的栀子花。这片山是他种活的,然而,六十多年前,他却是当地林场出了名的伐木“能手”。
李秀雄:我从18岁干伐木工,当时是有任务的,每天要砍十四五棵树,我砍了22年。
当年,李秀雄一人做伐木工,要养活家里7个子女共10口人,日子不好过。于是,他干脆辞掉了林场的工作,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做起了木材生意,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李秀雄突然感觉到,能卖的木材越来越少。他跑遍四川,发现林场都在逐渐消失,因过度砍伐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让他触目惊心。李秀雄意识到,“靠山吃树”的路,不能再走下去了。
承包荒山种树 从“吃”到“还”不言放弃
靠山砍树、伐木卖木材,养活了李秀雄半辈子。然而,当他发现森林正在消失,树木正在减少,过度砍伐让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他的心里生出了一根刺,他开始为自己前半生伐木“吃树”的生活感到内疚。
李秀雄想到,既然前面砍了树,那么接下来自己就要想办法种树,用后半生去还欠下绿水青山的账。1998年,李秀雄的命运彻底改变。当年发生的特大洪灾,让他受到很大触动,当他了解到,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是导致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想到自己曾经在甘孜、阿坝砍了太多的树,为此感到万分愧疚,他决心要用一辈子去偿还这笔“欠下的账”。
李秀雄:1998年洪灾过后,洪灾让我们全国各地都受很大损失,所以我就承包山来造林,等于说,过去农民说的这句话,我借你的钱,我还你的债,我砍了若干棵树,几万棵,我种树来还原。
当时,荣县的北部地区有一片荒山,占地3000亩。原本无人问津,而李秀雄却看上了那里,想要承包下来。
1998年的李秀雄已经58岁,早就和子女一起住到了县城。他一提出要承包荒山种树,立刻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李秀雄的二儿子 李光金:我们都辛辛苦苦从农村奔到城里头来,我在城里住得挺好,你要把我带回乡坝头来,你说我们心里头肯定不能说好过的,也跟他吵过几回,他还是要干,没办法的,只有随着他,也跟着他进山来。
作为一家之主,李秀雄最终说服了子女,拿出当时的全部积蓄16万元,承包下这片荒山。他又从银行贷款80万元,带着全家人进了山,准备开荒,建起林场。为了能把树种好,原本只会砍树的李秀雄,专程请来了他的老朋友,荣县国有林场的退休场长张启红,来做技术指导。
原荣县国有林场退休场长 张启红:当时我是刚刚从国有林场退休,因为我搞林场搞了几十年,他包了这个山以后,当时来讲,他也不太懂这一套,我从育苗、造林、打窝子,这一套我都整得会,他就来找我。
张启红告诉李秀雄,种树要从山顶开始,从上往下种。然而,山上不通路,没有水电,生产生活物资都要靠人肩挑背扛、爬山送上来。李秀雄下定决心,要一边修路、一边种树。他带着家人和雇上来的村民,开始了起早贪黑、挖石掘土的日子。
修路、种树,防火、生活,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然而山上没有泉眼,用水全靠大家从山下往山上背。
李秀雄的二儿子 李光金:底下那河沟都是300多米的海拔,要一直爬到有800多米的海拔,至少要两个小时爬上来,我们转下去要1小时40分钟,上来要两个小时。
一年时间,他们一口气修了6公里路。再苦再难,李秀雄都没有想过要下山。种树的回报周期长,几年下来,看不到显著的收益,而修路、建渠的投入却仍在增加。
虽然嘴上对父亲有埋怨,但化不开的亲情让子女们一直都在齐心协力帮助父亲李秀雄维护着这片山林。而在李秀雄看来,眼前的艰苦和困难只是暂时的,把树种下去才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财富。
李秀雄:种树是为了还账,这是一笔财富,是绿色银行,对国家、自己和以后的子孙后代都是一笔大的财富。
放眼市场 种不用砍的树 传承“绿色梦”
刚开始种树时,李秀雄他们用一年时间修了6公里路。到2009年,他们又用一年多时间,修了8公里防火的围山公路。这14公里能通车的路,让他们种树、卖树有了通道。传统林场都是“以树养树”,树种下去,三年、五年、十年,允许砍伐后销售出去,再轮种新树,实现资金循环。李秀雄开山种树之后,也是这么干的。
然而,每当砍掉亲手种下、养大的一批树卖出去,李秀雄总是感到心疼。每棵树从插苗到施肥,再到培育、移栽,这片山林倾注了老李和家人太多的心血,他实在舍不得把树砍掉。于是,他开始琢磨,有没有什么样的树,种下去不砍也能卖钱?
李秀雄四处搜集资料和信息,想要找到既能赚钱又不必砍树的好办法。2017年,李秀雄偶然在新闻中看到,油茶树耐生长,经济价值高,靠卖果实就能实现盈利。李秀雄立刻开始试种油茶树,成功后扩大种植,如今已经有了2000多亩的油茶树园。
李秀雄:我们栽油茶树,一直就不砍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都不砍了,我们的油茶果将来可以卖成钱,1.5元一斤现在,一亩产2000斤,以短养长,用短期收入来养长期的树。
自贡荣县产茶制茶历史悠久,2021年“荣县花茶”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李秀雄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在他种植的油茶树和桂花树下套种了1000亩栀子花,专供茶商用来制作花茶。
“长计划、短安排”,“以短养长”,如今84岁的李秀雄,人老了,脑子却依然很灵,不光会种树、鉴别树,还善于规划和经营,给森林投保他也积极参与。在他看来,自己“还账”的梦想又有了新模式,他想要建起一个“储蓄和回报”循环不断的“绿色银行”。
李秀雄:我都是全山买保险,主要是为了安全,如果是遇到天火、自然火,我承受不起,有了保险公司做后盾,我不会失败。
李秀雄种的树一天比一天多,那片山一天比一天绿。2008年,他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2023年,他获评敬业奉献类“四川好人”;2024年2月,他又荣获四川省学雷锋先进个人。李秀雄从不掩饰自己对这些荣誉的珍爱,他把荣誉视为传家宝,想让“绿色梦想”在更年轻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
孙女李欣研究生攻读林业工程相关专业,毕业后报考公务员,回到乡镇基层工作,如今她和爷爷李秀雄经常在一起交流油茶种植。除了老李一家人之外,这些年,在李秀雄的带动下,周边乡镇也新增种了上万亩绿树。
李秀雄:我计划是再干30年,目的是这样,虽然说我干不了30年,还有人来干呢。
了却一块“心旧账” 种下一片“新未来”
说实话,李秀雄谁的账也不欠,也没有任何人跟他过不去。承包荒山遭到全家反对,为建林场又不得不借贷负债,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他非要跟自己过不去。转眼二十六年,青绿漫山遍野,老人的一片苦心终于为人所知:他不是要跟自己过不去,而是要让“靠山吃树”的想法和做法彻底成为过去。如今看来,这不仅是苦心,更是远见,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觉而生动的实践。
响应政策建林场,发现商机种油茶,现在还要搞“绿色银行”,李老爷子的眼光准得很!他用短安排充实长计划,用个人的小目标服务于国家的大发展,“还账”之后是“进账”,子孙、家乡、社会都从中长久受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山上抬望眼,林海苍茫,郁郁葱葱。刚种下的小树苗,再过两三年,就长得比人还高了。二十六年,了却了自己心里的一块“绿色旧账”,更是为子孙种下一片新的未来。
(总台记者 庞丁 刘然 自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