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载岁月悠悠,韶关的“她”风采依旧……

金秋时日,夜色阑珊

东临浈江、西望武水的

风采楼已流光璀璨

作为岭南名郡、粤北韶关的

地标建筑之一

它在车水马龙中

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有着数百年历史渊源的风采楼,从纪念北宋名臣余靖的建筑到网红打卡点,见证着华南重工业基地、老工业城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迎来了文化“破壁”、文旅“出圈”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穿越

“古”与“今”


“风采楼,我们韶关的标志。”2024年7月17日,演员张颂文在市区city walk并“打卡”风采楼的画面刷屏韶城朋友圈。

“直须风采动朝端。”当这位韶关籍演员在微博与网友互动,介绍风采楼名字的来源,不少年轻人开始追溯一座楼、一座城的发展与变迁。

图片

图片

张颂文韶关市区citywalk。分别截图自微博、小红书。

风采楼,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79),是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因余靖有“更加风采动朝端”之誉,故名风采楼。

门楼“风采楼”三字匾额,是岭南唯一从祀礼庙的大儒,有“岭南一人”之盛誉,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写,柔韧苍劲、潇洒俊逸,是明代遗留下的真迹匾刻。

图片

风采楼旧照。韶关市文化文物景点管理中心提供

以风采楼为起点,这里流淌着鲜活的历史、穿越古今的佳话。

光影纵横之间,串联起奋力“狂飙”的峥嵘岁月:新中国成立后,韶关抢抓“小三线建设”机遇,迅速建成华南重工业基地,培育了20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广东的第一辆汽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冰箱、第一台空调都在韶关研发投产。

浪潮奔涌之时,这里有迎接“旧”的改造和“新”的育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钢铁、有色金属、机械锻造等产业链条持续拉长;大数据、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崛起……


远眺

“绿”与“美”


在风采楼成为韶城的象征,承载着游人的乡愁之时,它亦是绿水青山之间的视觉元素、审美意象。

风采楼占地 140平方米,楼高约22米的,楼体重檐碧瓦,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楼底呈圆拱形,横跨通衢。

“近代,风采楼于1929年因为扩建马路时拆毁,今楼是1934年重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是古今风格融合的近代建筑,除了纪念余靖,还代表了新的建筑风格。它具有审美和欣赏的价值,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韶关市文化文物景点管理中心副主任莫光燕说道。

图片
上世纪20年代的风采楼。 韶关市文化文物景点管理中心提供

气宇轩昂、有着“中国风”浪漫的风采楼,与十里青山、三江碧波交相辉映,点缀着这座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绿洲”,素有“南岭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4.59%的城市。

热烈的红绿碰撞,交织着城市的“绿美”底蕴和历史文化之魂。

相融

“文”与“旅”


岁序更新,随着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到来,风采楼也迎来美誉增值、文旅“出圈”的契机。

2023年11月,一场“品阅韶关·城里的月光”风采楼屋顶音乐会,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成为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之举。


图片

风采楼张颂文同款打卡点。


2024年7月底至8月,随着韶关文旅部门趁势推出张颂文同款打卡点,并推出以风采楼为灵感设计的文创雪糕,走红市民朋友圈,整出新的“花活”。期间,参观人数翻4倍,文创收入增长约20%。

图片
风采楼文创雪糕。

在韶关这座城市长大的人都会对风采楼有深刻的记忆,因为它一直就屹立在市中心而参与它的运营管理后,我更深刻认识到风采楼作为文物的价值以及它背后的故事,会感到更加珍惜和珍重。”莫光燕说道。

在她眼里,风采楼是韶关市文物保护单位,承载了过去的记忆,见证了韶城的历史,同时作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也能充分发挥它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图片

在文旅“互卷”的当下,颜值与内涵兼备的风采楼,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面临着如何带旺城市文旅活力的机遇和课题。

“未来,我们会坚持文旅惠民,做好风采楼和韶关市的旅游咨询服务。同时,充分发挥风采楼作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的作用,结合研学旅游,开发相关课程,有效地将旅游、文化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发挥风采楼的教育作用,让市民游客更加了解、亲近风采楼,让年轻一代的青少年拥有更多的城市记忆,记得住乡愁。”莫光燕介绍。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雁

编辑:文卓

责编:陈云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