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不忙 来趟衡阳(3) 衡阳博物馆:“对话”国宝 纵横古今

详细内容

国庆长假以来,衡阳市博物馆“文博热”持续升温,随着湘见万年—文物里的湖南故事(衡阳展)开展,10余件国宝级文物首次在衡惊艳亮相,越来越多的游客市民来到这里,探秘“时光宝盒”,与历史“对话”。国庆首日,市博物馆接待游客超2万人,创开馆以来单日观展人数历史最高记录,接连几日预约人数持续增长。

1


习记者  高靖懿
如果文物“会说话”,在开启尘封的时间之门后,你能听到怎样的声音?国庆不忙,来趟衡阳。衡阳博物馆绝对会带给你一段奇妙之旅。


这件雄浑霸气的器物,叫做“皿方罍”,是目前出土器型最大,最为精美的方罍,也是湖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曾创下亚洲艺术品最高拍卖纪录。它之所以被誉为“方罍之王”,不仅仅因为其雄伟的气势、精细的做工、精巧的纹饰,也是因为其颠沛流离的命运。2014年,在海外漂泊近百年的宝物,终于回到故土。今天,近距离端详这尊国之重宝,还能依稀听到历史的回响。

1


衡阳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 李亚卉
皿方罍的全名叫“皿而全方罍”,“罍”是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的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多由青铜铸造而成。器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方罍”十分稀少。


1


实习记者  高靖懿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衡阳,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贡献了很多巧夺天工的器物发明。这尊熠熠生辉的“牛形铜觥”就是最亮眼的一件宝物,它就像是上天赐予的神兽,镇守着古衡州的一派祥和。


如果说,“牛形铜觥”体现了衡阳造的阳刚之美,那么,高山流水的独幽琴,则体现了衡阳文脉的悠远之美。古琴在我国约有4000年历史,既是“琴棋书画”之首,也是“圣人之器”“君子之器”,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更是让衡阳一鸣惊人。船山先生的抚琴自弹,更是奏响一代圣哲的旷古之音。

1


实习记者  高靖懿
从历史中走来,清晰的不仅是昨天的模样,更是明天的方向。白帆点点、清水涟涟,这幅《南岳七十二峰图》作为本次展览的压轴之作,是衡阳市博物馆目前唯一一件纸质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衡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作品由“姑孰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于1636年将在潇湘道中所见之景次第稿存,再经过艺术构思,绘制而成。画中,南岳七十二峰及沿途城邑、村落、殿宇、廊桥、古塔等名胜古迹,通过动态演绎,挣脱空间与时间的束缚,迎面走来。长轴一卷,舒展千年。

1


游客 贺彦杰
通过参观,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仿佛从史前时期穿越到现代,感受到湖湘文化万年来的深厚底蕴和艺术成就。
游客 张丽
三个展厅各自矗立,文物和古籍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这些都对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这让我作为一名衡阳人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


实习记者  高靖懿
衡阳人心心念念的“投龙铜简”,这次也终于回到了本家。作为寿比南山见证的这件国宝,最初发现于南岳衡山,1953年永久入藏贵州博物馆,这次也是该国宝被发现后首次回到衡阳故地进行展出。


湖南博物院10件国宝级展品、衡阳市博物馆44件馆藏精品文物以及贵州省博物馆1件镇馆之宝,这次悉数集结,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衡阳市博物馆国庆首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创开馆以来单日观展人数历史最高记录,接连几日预约人数持续增长。文物古籍与山川湖泊、星辰大海,构成了历史的原野,用无声的语言,细细讲述着湖湘大地上的古老故事。

 (来源:衡阳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