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界乌龙事件!沙漠温室种出水稻,意外发现还能固沙治盐碱

沙漠里能种植点什么作物呢?稳定土壤的仙人掌、防风固沙的梭梭亦或者具备经济效益的西瓜土豆。但这些作物的规模种植早已不算稀奇,可你听说过在沙漠种小麦吗?

2024年6月4日,新疆麦盖提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一片金灿灿的麦子迎来了丰收的喜悦。这是全国面积最庞大的纯沙漠麦田试种区,茫茫沙漠与滚滚麦浪仅有一线之隔。经过收割统计,当地小麦亩产294公斤,容量每升825克,完全符合国家一级小麦标准!

图片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可在沙漠实现大规模化小麦种植,这些农业工作者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听说除了小麦出产以外,专家们还发现了意外收获,这又是什么?

沙漠种小麦

三年疫情外加气候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各国粮食供应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紧缺状况。相关世界组织调查统计,每天大约有8.28亿人无法解决温饱,处于饥饿状态。而中国在去年因南洪北旱的极端天气,粮食产量竟然也出现了罕见减产。

图片

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仅有14613万吨,较前年减少127.4万吨。中国粮食人均虽然一直在470公斤以上,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的400公斤,但由于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且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本次粮食减产再次绷紧了政府对于粮食安全的紧张神经。究竟要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成了迫在眉睫的待解难题。

图片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内陆多省的土地面积已经是开发彻底物尽其用,只有新疆区域一望无际的荒漠与沙化地是待开发区。2022年第六次全国荒漠沙化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57.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虽然各项数据较2014年统计时都有大幅减少,但依然是全国人民的一块心病。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中国农业科研者将目光放在了西部沙漠区,如果能将这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有效利用,中国将彻底解决粮食忧患问题,说不定还能释放内地省份的发展空间。经过一番勘测,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成了重点支援地区,负责对口支援的是山东日照市技术人员。

图片

麦盖提县三面环沙,全县90%的面积都被沙漠覆盖,拥有46万亩轻度盐碱地和15万亩重度盐碱地。其土地有机质含量极低,育种能力差劲,传统小麦与各类农作物根本无法种植。想要在这里开辟一片粮食产区,似乎是天方夜谭的神话。

自2010年起,日照市便全面负责对口支援麦盖提县。14年时间中,援疆指挥部与龙头企业五征公司依照麦盖提县的整体规划,已经在县城边缘的沙漠区建立了46万亩的防风缓冲区,有效阻止了风沙对县城的侵袭。

图片

但有一天,日照援疆指挥部民生组副组长韩勇突然与五征公司商议:可以在推进防风固沙的同时,在后方种上小麦,既能响应国家粮食号召,也能改良当地沙漠土壤,将沙漠逐步改造为熟地。

这是个大胆的想法,但所有伟大的开始,都源于一次勇敢的尝试。种地首先最重要的自然是平整土地,塔克拉玛干属于流动沙漠,种植环境十分极端,如果在平整土地后没有及时种植,一场不大不小的沙尘暴就会迅速让工作人员的努力功亏一篑。

图片

五征公司花费了整整2个月,将沙漠的地平高度差推至不超过5厘米。但在播种时又面临着沙漠养分低、蒸发量大、盐分高等多项难题,援疆企业经过钻研,探索出了一个独到的栽培模式:小麦播种时,在沙漠中添加保水剂、固沙剂、有机肥等材料,让沙漠粘连成块,进而满足小麦后续生长条件。

在培育时,工作人员还会喷洒植物抗氧剂,并且从寿光一公司引进了先进水肥一体化自动装置。寿光当地公司只需要将调配完毕的水肥装入罐中,接着运输至新疆就能通过地下管道将水肥直接输送至植物根部,全过程均可通过手机遥控管理。五大罐水肥能有效管理2000亩地,同时节约减少35%的水源和30%的肥料,有效提质增产。

图片

在最为关键的麦种选择上,援疆人员从新疆农科院择优选用了‘新冬20’小麦品种。该品种早熟性和丰产稳定性优质突出,属于优质中筋拉面类型,也是新疆区域种植面积最广泛的麦种之一。为了监测小麦的实时发育,当地还配备了地下感应装置,能同步检测温度湿度与酸碱度等数值。

截至目前,援疆人员已经在沙漠边缘种植了整整7000亩小麦,一切相关工作都已准备妥当,但援疆人员的心理其实依然惴惴不安。在咨询了山东农科院、新疆农业院的专家后,援疆人员将预期亩产量定在了200公斤这个数字。

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收获成果反而给了援疆人员一份意外之喜——亩产高达294公斤,达到国家一级小麦标准,给予了援疆人员继续前进的极大动力。韩勇表示,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滴灌带铺设过宽,冬季小麦提前播种长势更好等等。

接下来我们打算在未来3~5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至5万亩以上,亩产提升至350公斤以上,防风固沙工程也许继续推进,扩大到100万亩

图片

意外之喜

在完成小麦收割之后,援疆人员还发现了小麦种植的意外之喜。那就是小麦遗留的麦秸秆会如同草方格一般,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这些秸秆还会在5年之内彻底腐烂,形成新的有机物,为后续新小麦的种植提供丰富营养元素,属实是良性循环了。

图片

麦盖提县几十公里之外的莎车县,前年便开始了冬小麦种植,短短一季度的理论亩产就达到了690公斤,并且还惊喜的发现了土地盐碱度被有效降低。目前整个喀什地区都在风风火火的大规模推广该种植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万亩黄沙终将变为碧绿良田。

图片

事实上除了小麦种植以外,麦盖提县近两年也在尝试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来达到生态经济双丰收的目的。当地政府选择的经济作物是肉苁蓉,据当地村民伊马木穆萨讲述,他通过拖拉机播种肉苁蓉,每天的经济收入在1000元上下,单月收入能突破3万。并且后期肉苁蓉成熟后,村民们还能来此就业,再度增添不少收入。

图片

根据麦盖提县胡杨林场党支部书记殷红海介绍,今年当地一共承接了8000亩肉苁蓉,并且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共聘请了6位机械手,只要一个月时间就能全部完成播种。

如今肉苁蓉种植已经是当地的招牌经济产业,以皖新中凯生物为首的龙头企业现已建立1.5万亩梭梭肉苁蓉种植基地,让从前寸草不生的荒地成了发家致富的宝地。

图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国家发展农业的新兴战略,藏粮于地就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11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12980公顷,十年间增加到116767公顷。而藏粮于技则是通过科技来提升粮食产量,其中粮食单产数据最能体现藏粮于技的水平。过去十年间,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5208公斤提升至5733公斤,实现了质的飞跃。

图片

未来十年我国将全力向荒地、沙地、盐碱地进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攥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