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国庆好去处 | 在繁华喧嚣中,寻找藏书之处

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都吐露着墨韵
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痕迹

这个国庆假期

让我们伴随着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字

寻访南京的文学地标


图片






“南捕厅过厅迤难,甘氏之宅在焉。系出敬侯,世锦孝义,南邦钜族,簪笏相承,江宁之甲姓也。宅中旧有津逮楼,缥缃彝鼎充栋,庋藏千顷五车差堪为匹。”


《金陵琐志》晚清 陈作霖







津逮楼


在南京这座文学之都,城市里都是书香气,人们身上都是书卷气。只要身处南京,处处都可以寻觅到文学的踪迹和历史的回响。


图片

位于南京甘熙故居内的“津逮楼”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一座仿宁波天一阁建造的藏书楼。

相传甘国栋、甘福这对父子曾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册,建藏书楼,名“津逮楼”。这座南京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为金陵藏书史留下了浓墨一笔。

图片


“津逮”语出《水经注·河水》

“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

而世上罕有津达者,因谓之积书岩”

意为“求知入门之道路”


图片


津逮楼中编有《津逮楼书目》18卷,甘福去世后,津逮楼传至甘煦、甘熙兄弟。甘熙利用津逮楼藏书,编写成了南京地方文献的经典之作——《白下琐言》。


图片


津逮楼最有名的藏书则是国宝《金石录》。此书宋朝赵明诚所撰,赵明诚的妻子李清照曾为此书作了后序。因历经沧桑,该书早已绝版。世传抄本也仅存10卷,而津逮楼藏本则是最完整的宋版30卷,后该书几经辗转归藏于国家图书馆。


图片

《金石录》内页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的战火殃及南京,津逮楼中所藏金石彝鼎及大半藏书尽毁。虽然它存世仅21年,却在南京文化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现津逮楼为2007年南京东南大学专家根据历史资料,仿天一阁样式设计复建而成,门上“津逮楼”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图片


复建后,津逮楼中不再摆放藏书,甘氏族人将所剩书籍,连同甘氏自刻木版与刻有“津逮楼藏书”字样的柏木书框,全部捐赠给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如今,这些珍贵的古籍文献仍然保留在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部。


2019年,南京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学之都”称号。2021年,津逮楼入选首批“世界文学地标”。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


交通:地铁一号线三山街3号口出,步行150米;公交33路/35路/100路中山南路.升州路站


门票:20元


开园时间:9:00-17:30(周一闭馆)



南京图书馆






窃维强国利民,莫先于教育,而图书实为教育之母。”

——两江总督端方在奏折里阐明江南图书馆的意义





在今天清凉山下、乌龙潭旁,史称诗巷的龙蟠里9号大院里,有两幢两层高的朱木长楼。这就是江南图书馆的所在地。


1904年至1914年的10年间,中国共建立了1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1907年由清两江总督端方创办的江南图书馆,便是南京图书馆的前身。

图片

江南图书馆


江南图书馆建于惜阴书院旧址(“惜阴尚思,启智明德”后来成为南京图书馆的馆训),由中国近代图书馆鼻祖缪荃孙一手督办。


图书馆珍藏宋、元、明、清秘籍珍本、名家批校本、精抄本共达5万余册,于1910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12年,鲁迅和许寿裳还常到江南图书馆借阅善本抄录,其中抄自《沈下贤别集》的三篇作品后来收进了《唐宋传奇集》。


辛亥革命后,曾多次变更馆名。1954年7月,正式命名为南京图书馆次年起,汪长炳任副馆长、馆长17年。


图片


南京图书馆大行宫新馆于1998年正式立项,2002年正式动工,2006年11月落成并部分对外开放,2007年实现全面开放。


图片


据统计,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设有20个阅览室,4000余个阅览座位,藏书总量超过1280万册,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古籍160万余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2013年入藏南图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被誉为“二百年来古籍界最大发现”。


图片

礼部韵略五卷(宋)丁度等撰北宋刻本




地址:中山东路189号


交通:地铁二、三号线大行宫站下


开园时间:10月1日(周二)至10月6日(周日)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7:30。10月7日(周一),闭馆。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南京广播电视台


图片

京广电·牛咔视频责任编辑:杨文玥
主编:刘强、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