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植:报答党恩是我一生的诺言

图片

精神矍铄的崔道植。本报记者 蔡韬摄

□冯锐 本报记者 蔡韬

国庆节前夕,记者见到了崔道植。工作室里,崔道植正在做《枪弹痕迹检验若干技术》PPT课件,九旬高龄的老人运用起编程软件轻车熟路。崔道植一边收起研究仪器,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今年的工作。

年初完成了口述史的收尾工作;编写了《崔道植工作痕迹》(暂定名);整理了崔道植11年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年度工作总结报告;8月,协助海南省公安厅完成了一起二十多年前的枪击案件检验工作……

思维清晰、逻辑缜密,一丝不乱的银发,一尘不染的衣着,一副挻拔的身板,一双目光如炬的眼睛。

弹道有痕,岁月无言。从未止步的崔道植,赢过了时间。

精致到极致 书写行业传奇

看痕知枪,观弹识人,在新中国公安刑侦事业中,崔道植就是一个传奇,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一大批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被破获的背后,都有他那清瘦的身影,数千起刑事案件鉴定无一差错。

作为中国最早研究枪弹痕迹的专家之一,崔道植在弹壳与弹头中辨别纤如发丝的弹道痕迹,练就了独门“绝招”。

见证了中国枪弹痕迹鉴定技术从起步到成熟的崔道植,在1997年的国际刑侦器材展会上,看到了国外研制的“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坐不住了。

“外国都整出来了,咱们还不搞,这太不像话了。所以我就下决心,我们国家要自己研究这种自动识别系统。”崔道植暗自下定决心。

怎样才能精准地印下弹痕?为了攻破技术难关,崔道植先后拜访了7所高校、3家铝箔片厂以及3家精密仪器研究所,设计出4种模型图。经过五年多的潜心钻研,发明出了能够高速准确提取弹头膛线痕迹的技术方法。利用这种技术,他建立了“弹头膛线痕迹自动识别系统”,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把“精致”做到“极致”,崔道植从未懈怠。

2020年夏天,崔道植利用自己发明的指纹修复系统,通过9天9夜连续工作,成功锁定牡丹江市公安局提交的一枚变形指纹多处证据特征;今年2月,崔道植还在一起疑难涉枪案件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不定期接手系列疑难案件鉴定的同时,这位刑侦专家每天都在整理过往侦办的典型案例资料,准备编辑成书供基层侦查员参考。

纷繁的图片模型、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经崔道植的手加工后,立时变成一部图文并茂、排版工整的演示文稿。细细读来,知识点全面而又明确,清晰易懂。

最近几年,利用业余时间,崔道植就在家中整理PPT,把他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知识经验集结成册。

“生命的规律就在那里,给我的时间有限了……我想给年轻人留一点东西,给他们做参考。”

报恩到热爱 践行信仰之力

“报答党恩”,是崔道植在采访中重复最多的话。

“我出生在旧社会,是贫苦农民的孩子,我的生命、我的知识,都是党给我的,我只有报答。7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支撑着我的就是这种感恩、报恩的思想和永远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念,这也是我一直到今天还在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这位九旬老人仍清楚记得,在17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那一天,嘹亮的军歌军号响彻云霄。

在崔道植看来,“报答党恩”是朴素的愿望,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他的初心起点、信仰发端。从志愿军战士到刑事技术专家,这份纯粹的信仰,支撑他在人生的“两个战场”上倾注毕生心血,九旬高龄仍忘我工作。

怀着一份真挚的信仰,崔道植一路走来始终步履铿锵。

“没有感觉累,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对崔道植来说,似乎已是常态。在同行心中,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面对“疑难杂症”,他“手到病除”;面对重重迷雾,他拨云见日。1955年从警至今,崔道植累计鉴定痕迹物证7000余件无一差错,具体鉴定结果大多成为侦破疑难案件的点睛之笔。退休后他仍“召之即回”屡次出征,参与侦破了多起疑难案件。

“只要组织需要,我有召必回、随召随到。”退休多年的崔道植,仍坚守在刑侦一线。近年来,除了外出办案,崔道植就在家中埋头整理幻灯片。他说:“我得赶快把这几十年的积累整理出来。专利、版权都不要,对后人有帮助就行。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更加美丽!只要我还能思考,就会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这是我一生的诺言!”

言传到身教 树立醇厚家风

崔道植的三个儿子成年后均走上了从警之路。“我们从内心里敬畏父亲,虽然对他老人家曾有很多不理解,但我们知道父亲是在做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崔道植长子崔成滨说。幼子崔英滨更是直承父亲衣钵,入行二十多年检验痕迹物证已经有2800多件,为近百起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了最直接依据,但他还有更大的雄心。“希望能达到像父亲一样的高度,能像父亲那样,在刑事科学技术这个领域里独树一帜。”崔英滨说。

退休以后,崔道植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关、传道授业,为推动公安刑事技术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常说:“到了这个岁数,更要提着一口气,信念不动摇,干劲就能始终如一。”

“崔道植老师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努力学习他的专业技能,更要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在今年的剑指2024指纹专项会战和DNA专项会战中,我们破获了七十余起命案积案,抓获了一批潜逃多年的命案逃犯,刑事技术民警一直是在幕后利用技术手段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作为崔道植老师的学生,一定会传承道植力量,忠诚履职,永葆刑事技术人的本色,恪尽职守。”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痕迹勘鉴支队支队长张巍谈起老师满是敬仰和自豪。

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的苗仁玲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法医。她说:“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老师的获奖视频,被崔老师的事迹深深震撼,坚定了我回到家乡的决心。三年的工作中,我切身地体会到了以崔道植老师为代表的刑事技术人那种敬业、乐业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会在未来一直指引着我。”

91岁的崔道植,从来没有“退休”的念头:“我觉得每破一个案子,就年轻了一次。就像几十年前,我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的,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这是人民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