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道德”的作者,写的一本“不道德”的书

图片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奥斯卡·王尔德。

王尔德是谁呢?他是十九世纪一位杰出的爱尔兰作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更是一个传奇人物。

王尔德是个文学上的天才,而且是个极其嚣张的天才。据说有一次,王尔德从美国入关,海关问他:“你有没有要申报的东西?”

王尔德高调地回答:“除了我的天才,我没有什么可申报的。”

说起来,这个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说俏皮话的作家,也是俏皮话说得最好的作家。

坊间流传着大量“王尔德式格言”,它们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乍听起来好像有点耸人听闻,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非常有趣。

“摆脱诱惑的唯一方式是臣服于诱惑……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

“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

“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女人是用来被爱的,不是用来被理解的。”

“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我们想要的。”

有时候连王尔德本人都忍受不了自己的机智了,他感叹说:我简直太聪明了,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图片

不过,这些话虽然说得很漂亮,王尔德的人生却有一个沉重的结局。

1895年,四十岁的王尔德正处于写作生涯的高峰,没想到陷入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同性恋丑闻,随之而来的还有两年的牢狱之灾。出狱以后,王尔德逃到欧洲,在孤独的流亡途中病逝,死的时候才四十五岁。

王尔德是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者之一。和妻子结婚多年后,他又同另一个年轻男子发生婚外情,被对方的父亲告上法庭,前后经历三次大型审判,最后被判以“性悖轨罪”和“严重猥亵罪”。

当时的英国还处在十分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连“同性恋”这个词还没发明出来,所以就把同性恋宣判为“性悖轨罪”了。

然而,王尔德在受到指控后,选择公然为同性爱辩护,结果当然是加重了对他的判决。

在法庭上,他将男人之间的爱情形容为美丽的、精致的、智慧的爱,它没有一丝一毫不自然的地方。如此大胆的抗辩,也让王尔德成了当代同性恋社群的文化偶像之一。

今天路sir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王尔德最有名,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一本融合了犯罪、惊悚、哥特和同性恋元素的唯美主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这本书出版于1890年,一问世就因为书中出格的情节和出格的言论引起热议,并且成了日后指控王尔德不道德行径的证据之一。

除此之外,这也是全世界王尔德迷的必读书目。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王尔德的人来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都是他们绕不开的书,因为它可以说是最“王尔德”的一部小说。

1. 与魔鬼做交易

这本书叫《道林·格雷的画像》,那么谁是道林·格雷呢?

简单点来说,道林·格雷是一个美少年。道林·格雷的故事,就是一个浮士德的美少年版。

大家可能都听过浮士德的故事。浮士德是欧洲中世纪的一个传说人物,有人说他是巫师,也有人说他是占星师。

传说中,他精通魔法,学识渊博,但是为了追求无限的知识和权力,不惜和魔鬼签订条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这是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很多文艺作品都以此作为蓝本,比如德国大文豪歌德的长诗《浮士德》。现在西方人常说的“魔鬼交易”,来源之一也是浮士德的传说。

在浮士德的传说中,魔鬼可以满足人类的各种欲望,比如获得无限的青春、知识、财富、权力等等。但这同时很危险,因为魔鬼的条件往往是邪恶的,比如造成人的堕落、犯罪,甚至是永恒的诅咒,以此作为交易的代价。

图片

那么美少年道林·格雷和魔鬼做了什么交易呢?老实说,这本书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魔鬼。

作为“魔鬼”出现的,是一个叫做亨利勋爵的角色。亨利勋爵是伦敦的贵族,他性格傲慢,专横,信奉自由放纵的极端享乐主义。亨利勋爵的唯美主义思想深深震撼了年少无知的道林·格雷,让他渐渐产生了一种可怕的欲望。

因为道林·格雷不止长得非常貌美,而且他对自己的美没有什么意识,这就让他的美显得更加纯洁可贵了。

画家霍华德痴迷于道林·格雷身上这种天然的美,把他看作美的化身,最后以他为模特,画了一幅无与伦比的肖像。至于亨利勋爵,他和霍华德一样,为道林完美无瑕的美貌折服。

但是,这两个人对美的态度是不同的。霍华德相信,青春和美都是自然赋予的,只有艺术可以保存道林永恒的美,亨利勋爵却认为这远远不够。

他的想法非常疯狂:既然年少青春的美丽如此短暂易逝,那就应该想办法占有它。

亨利勋爵宣称,要是在一个自由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应该解放自己的天性。解放天性的方式,就是肯定自己的欲望,哪怕是被认为不道德的欲望。

于是,亨利勋爵一面赞美道林的美,一面渲染美的短暂;一面让道林意识到美丑之分,从而迷恋上自己的美,一面让道林对失去这种美产生恐惧和扭曲的占有欲。

图片

亨利勋爵的逻辑听起来无懈可击:因为美是神圣的,是天才的形式。一个人被神圣的美所诱惑,想要得到永恒的青春,这是很自然的欲望。

该怎么办呢?摆脱诱惑的办法,就是屈服于诱惑——解放自己的欲望吧。

于是,在亨利勋爵的蛊惑之下,道林开始渴望能够获得永远的青春。渐渐地,他甚至嫉妒起自己的画像来了——“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

这句话就像对魔鬼许的愿一样,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实现了。道林发现画像上的自己正在一点点变老,而他本人的容貌却没有任何改变。

这就是道林·格雷同“魔鬼”的交易:他将获得不老的青春,代价就是他的画像会渐渐老去、毁坏,这就好像是,他和画像中的自己互换了位置。


2. 美与毁灭,被欲望吞噬的人

亨利勋爵诱惑了道林,而道林接受了他的诱惑。这种诱惑不仅体现在对美的看法上,也体现在对女性、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上。

道林和未婚妻西比尔,原本是一对完美的恋人,一个是外号“迷人王子”的贵公子、美少年,一个是单纯、美丽、颇有天赋的女演员。

这原本是一段狂热的恋情:道林不顾朋友的劝阻,深深地迷恋西比尔的才华和美好,而西比尔为了能嫁给道林,也不惜同家人决裂。

但是,亨利勋爵偏偏讨厌女人。

他宣称,女人本质上一种思想空洞的庸俗生物,她们只有表面的魅力,两性之间的爱情是脆弱的,婚姻是肤浅的。

于是,道林再次被亨利的话迷惑了。看到西比尔在一次演出当中发挥失常,道林竟然当即决定同她分手,结果西比尔在当晚就服毒自杀了。

道林显露了他残忍的一面。他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冷酷,越来越堕落。

有趣的是,道林对自己的变化非常清楚,因为所有变化的痕迹,都在那幅神奇的画像上显现出来了。藏在屏风后面的画像在慢慢变老,这让道林感到不可置信的恐惧。

那么,故事中的画像,到底象征着什么呢?

图片

在画中的道林·格雷和道林·格雷的灵魂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微妙的密切联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道林·格雷的画像,其实就是道林·格雷的灵魂。画中人的腐坏,代表的就是道林·格雷灵魂的堕落。

道林对此感到“厌恶”和“恐惧”,他悄悄地将画像从屏风后的墙上撤下来,锁进了黑暗的阁楼里。他要永远藏起这幅画,不让任何人发现他灵魂腐化的秘密。

但是,这一藏,其实也代表他的堕落正在逐步加深。罪恶的阀门一打开,道林便一步更进一步地毁灭自己。

他成了一个和亨利勋爵一样放纵无度的享乐主义者,他研究香水,沉迷音乐,收集各式各样珍奇的珠宝、名贵的刺绣品以及宗教仪式中那些罕见而漂亮的祭衣。

他勾引纯洁的少男少女,让品行端正的爵士声名狼藉,他在下流贼窝里与外国水手斗殴,与窃贼和造假币的人厮混。

图片

与此同时,他的精神也变得越来越病态。一方面,他憎恨自己的画像,憎恨自己美丽外表之下那罪恶的灵魂;另一方面,他又对这种罪恶怀着一种欣赏态度,通过观赏自己的堕落获得变态的快感。

回到家以后,他总是先悄悄溜到阁楼上,用从不离身的钥匙打开上锁的房门,手拿镜子,站在那幅画像前。

他一会儿看向画布上那张丑恶的脸,一会儿再看向锃亮的镜子,对着自己十年如一日的漂亮脸蛋露出一个恐怖的笑容。如此鲜明的对比常常增加他的快感,一种畸形而可怕的愉悦。

王尔德写道:道林·格雷是一个“饿疯了的人,喂得越多,就越饿”。

“喂得越多,就越饿”,这句话指出了欲望的特点,那就是永不满足,欲望的空缺,总是需要更多的欲望来填补。当欲望得到放纵,罪孽覆水难收之时,道林欲杀死过去,举刀向画像刺去,一切都结束了……

无论是道林·格雷的故事,还是浮士德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关于欲望的寓言。

我们尽管可以从《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出道德教训,但是王尔德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只是为了表现一个关于美与毁灭的故事——就像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耳喀索斯,因为迷恋自己的倒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