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秋意渐浓

全文1295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0月8日2时59分43秒,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节气,气温骤降,寒气袭人。

02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03由于寒露与重阳节相遇,人们有登高、赏菊、喝菊花茶、饮菊花酒等习俗。

04同时,寒露时节应注意保暖,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

05专家建议,寒露节气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今天(10月8日)2时59分43秒,我们迎来节气。相较于白露的轻盈,寒露之时气温骤降,寒气袭人,露珠凝结成霜,因而得名寒露。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寒露”二字犹如冰晶玉洁,尽显清冷之美。随着寒露的到来,雨季的喧嚣逐渐沉寂,夏日的炽热化为秋日的萧瑟,露珠带着寒意,昔日的繁华也渐渐淡去。

图片

寒露三候

元代文人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自白露起,鸿雁陆续南迁过冬,到寒露时,鸿雁南迁已近尾声。古人称后至者为宾,这些晚归的鸿雁就像是姗姗来迟的宾客。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古人观察到,在寒露二候的深秋时节,空中飞舞鸣叫的雀鸟都不见了,海边的蛤蜊却一日日多了起来,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了蛤蜊,跑到了海里,空中翻飞之物变为水中潜藏之物了。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当秋寒渐深之时,“寒露百花凋”,万物日显寥落,菊花却仿佛像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放缤纷的色彩,为深秋增添了勃然生机。“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便是寒露时节的菊花之盛。

图片

寒露习俗

登高。

寒露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赏菊。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寒露时值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人们有赏菊、喝菊花茶、饮菊花酒等习俗。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斗蛐蛐儿。

秋风起,斗蛐蛐儿。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吃花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图片

寒露养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徐建龙介绍,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受寒,可能出现感冒、腹泻、腹痛及关节痛等疾病或症状;同时,燥邪最易伤肺胃之阴,从而引起肺系及脾胃系疾病,出现咽干、咽痛、便秘等症状;在感受外邪或胃肠道感染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疾病容易复发或加重。

“寒露节气不再适合‘秋冻’,应注重保暖。”徐建龙说,此时既要防外寒,应随着气温下降适时添衣,脚、腹、背和头等部位重点保暖;还要祛内寒,可适当食用牛羊肉等温补食物,但平素营养过剩、体内湿热偏重、脾胃较为虚弱的人及慢性肾衰患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应对秋燥,则要注重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徐建龙说,此时可适当多食梨、苹果、百合等甘、淡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易上火及生冷食物,以免助燥伤阴。

针对寒露时节常见的疾病和身体症状,人们还可以从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梁莹说,寒露节气应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收敛和沉降,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可选择散步、慢跑、登山等方式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并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此外,足浴、穴位按摩及艾灸等方法有助于防寒;练习八段锦可缓解身体疲劳,调节心理压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韩强特别提醒,这一时节秋燥当令,寒气加重,阳气不足,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体弱的老年人要做好保暖等措施,特别是注意颈部、腰部及重要关节的保暖,从而护敛阳气,重点预防这些疾病发生。

秋天会离开,春天会回来,

愿你在春华秋实的岁月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日寒露,秋深露浓,寒意盛,愿君多珍重。

来源:新华网、央广网、南京日报、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