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风战记:二战“不沉战舰”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传奇经历(连载系列)

图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海洋战场上,旧日本海军仅有一艘精锐驱逐舰得以在战火中幸存。我们所要讲述的便是这艘军舰的故事。历史学家兼资深船长布雷特·沃克深入探究了该舰的机械、舰炮武备、航海、船员训练甚至是灌输教化等问题,为读者们讲述着“雪风”号驱逐舰及其舰员们在战争中的日常现实经历。沃克将我们对太平洋战争的看法,从宏大的旧日本战略转向到错综复杂的海上战斗,让我们能够从中途岛海战到冲绳海战的最悲惨的战斗中,从“雪风”号驱逐舰的舰桥上纵观这场战争。沃克向我们揭示了普通水兵的日常经历,我们见证着舰员们的战斗,而日本历史的深层脉络在他们厌倦战争的眼中展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逐渐淡去,“雪风”号驱逐舰的故事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我们当今世界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恶劣气候的愈加不确定性以及咄咄逼人的极权主义政权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前言

    许多著名的船只,凭借船上的船长和船员、乘客、航海设备、造船工程、船舶构造、航海图和电子设备、舰船武备、传染性疾病、牲畜、烟草、搭乘“顺风车”的藤壶和寄生于舱底的海洋生物,都在以任何人类观念一样强大的方式影响着历史事件的进程。这一事实不容否认,因此关于这点我也就不多加赘述了。

    船亦像人。这些船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有些甚至还秉持着自己的态度。像人一样,这些船生来拥有不同程度的气运——有些船吉星高照,有些船则命运多舛。我坦率地来说,写一本关于舰船的传记与写一本关于人物传记没有什么不同。这同样会涉及到历史背景和个性毅力的平衡。毫无疑问,我们是自身意志的产物;但我们也是思想和物质世界的产物,它们每天围绕着我们,塑造着我们。我们无法逃脱这些洋流,船只也无法逃脱。

    波利尼西亚人乘坐大型多体独木舟在南太平洋定居,只有星星、海浪和偶尔出现的白色燕鸥指引着他们。据说,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还未成为苏珊娜·丰塔纳罗萨眼中闪耀光芒之前的500年左右,莱夫·埃里克松的挪威船就将这位冰岛探险家带到了北美。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绕过非洲好望角,开辟了通往盛产香料的阿拉伯的贸易路线。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横渡大西洋,让欧洲人能够殖民北美,可悲的是,这导致了对当地居民的大屠杀。16世纪,在中国还没有实行自我孤立的闭关锁国政策之前,郑和率领着庞大的中国宝船访问了文莱、爪哇、泰国、非洲之角和阿拉伯地区。

    18世纪,詹姆斯·库克的考察船“奋进”号绘制了从新西兰到夏威夷的太平洋岛屿航海图,同时携带的传染病导致当地人口大量锐减。1805年,霍雷肖·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率领着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了拿破仑的海军舰队,至此永远改变了欧洲版图。在19世纪30年代,罗伯特·菲茨罗伊的“小猎犬”号将一位名叫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青年和一本查尔斯·莱尔的复刻著作《地质学原理》送到了南美,其中就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岛,永远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变化和地质年代的方式。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战列舰在对马海战中率领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击沉沙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大部分主力舰,致使日本在二十世纪初叶迅速崛起为世界列强。不可否认,随着这些舰船的出现,历史也发生着改变。

    本书为读者们讲述的就是一艘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军驱逐舰的故事,它叫“雪风”号。这艘旧日本海军的驱逐舰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诸多最悲痛惨烈的海战,双方年轻勇敢的船员受限于狭窄的镀锌军舰船舱内,为生存而英勇地进行殊死战斗,并最终战胜对手。这艘军舰的故事为日本为何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及旧日本海军因何赢得并最终输掉关键战役提供了新的见解。

    “雪风”号驱逐舰的故事追溯了随着战争的进行,旧日本海军在文化和指挥上的危险变化,特别是旧日本海军摒弃传统的海军战略和战术,转而支持“神风特攻精神”,这种精神经常遭到舰上普通船员的抵制。在1944年夏季的菲律宾海海战之后,旧日本海军发动一系列海战与其说是为了获得战术上的胜利,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荣誉:为了安抚那些创建起旧日本海军的亡魂,比如东乡平八郎和山本权兵卫,以及为了满足日本对武士英雄的尊崇,如忠于武士精神的楠木正成。于是毫不奇怪的是,“菊水特攻”——即漂浮于水面的菊花,而菊花就是楠木正成的家徽——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岁月里成为旧日本海军“特攻作战”的行动代号。

    最后,本书所叙述的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战史的一部分,凸显了这场全球战争的相互关联性。历史学家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在其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写道,亚太战争和欧洲战争“彼此之间仍是截然不同”。他继续阐述道,“欧洲战争及其起源可以视为一篇自成一体的故事,远东战场则偶尔会成为其幕后干扰。”事实上,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种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

    本书阐明的是亚太战争绝不是欧洲战争舞台的幕后干扰,尤其是从日本的战略角度来看,其需要从荷属东印度群岛等腐朽衰落的欧洲帝国殖民地上开采石油。1940年5月,阿道夫·希特勒的闪电战迫使荷兰政府流亡英国伦敦。因此,被称为伦敦内阁的荷兰流亡政府抛弃了荷属东印度群岛及其油田,让这些殖民领地成为一个“海外孤儿”。本著作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军事战场实则不断重叠,这一点在海上战场尤为真实。

    本书旨在鞭策我们重新审视更大的问题,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的75年后,当大多数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已经离我们而去时,我们如何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广泛的意义。可悲的是,美国的历史系几乎已经丢弃了军事史,转而研究其他领域,并且在关于研究日本方面尤是如此。但是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入侵以及中国台湾周边持续的不稳定,还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最近的演讲表示“随着我们国家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安全环境……变得日益严峻”,日本对加强该区域军事态势已是“刻不容缓”,现在可能是历史学家重新审视战争将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的时候了。

    至关重要且值得警醒的是,不要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怖在二十一世纪消失。如今,战后对自由主义的共识正在消退,与此同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也在消退。随着战争记忆的消退和全球民主浪潮的衰退,本土主义和专制主义的锯齿状珊瑚礁正暴露在沿海的最低点。历史学家罗伯特·卡根在《丛林回归》一书中写道,人类历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战争、暴政和贫困”,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由秩序的重大胜利则是一种“历史偏差”。卡根在观察后写道,战后的自由秩序“就像一座花园”,“这座花园永远受到历史本质力量的围攻,丛林中藤蔓和野草不断威胁要将其淹没。”我们有很多办法可以照料自由秩序的花园,灌输更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就是其中之一的方法。毕竟,自由主义花园的种子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片血腥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

    “雪风”号驱逐舰,作为一种战争技术与工艺,不仅塑造了历史,还成为了了解历史的一扇窗户。这艘驱逐舰所经历的战争只能被描述为一场工业现代化与政治意识形态极具灾难性且荒唐性爆发,这场全球冲突造成约7000万至8000万人死亡,难以计数的人员致伤致残。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将二十世纪称为“极端的年代”,而在这个年代里,没有什么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杀戮更为极端的了。“雪风”号驱逐舰的故事并不容易充实。赢得这场战争的盟军保留了丰富的档案和记录,然而战败者(这里特指的是旧日本海军)的文献档案和战报则大部分被毁。尽管如此,历史学家对太平洋战争的轮廓了如指掌,他们熟练地运用舰队部署、战术、航行决策、鱼雷作战、空中打击和舰炮互射的海战图来说明这些海上作战,以帮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时常令人陷入混乱、错综复杂的水面交锋。这些海战图可以向读者说明,旧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在某个已知的经纬度坐标处发射了鱼雷;于是,一艘美海军军舰在另一个已知的坐标处沉没——沉没的船只会在海战图上以葬身鱼腹的形态标示指定出来。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历史学家只能推测在关键作战时刻旧日本海军军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船员们有着怎样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行动。许多旧日本海军舰艇沉没了,舰上航海日志和战报,包括舰上船员的个人回忆也随之一同消失在海面上。相较而言,“雪风”号驱逐舰舰上的船员们则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并在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在陆地上烧毁了舰上的航海日志和战报,仅有少量的历史文献、采访记录和日记留存了下来,最终重现这艘驱逐舰所经历的困苦艰难岁月。当然,本人已经挖掘了这些资料,并补充了大量的美海军作战行动报告,我希望这些报告能帮助读者回到过去,回到这些战火纷飞的海上战场。

    在这些书页中出现的历史揭示的不仅仅是人类在金属的叮当作响声中、曲柄转动中以及燃气轮机中进行工业规模的杀戮。“雪风”号驱逐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处于全面战争且吉凶难料的世界,当时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整个国家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让我们在今天这个充满了相似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如何记住这场史诗般的战争。即使在战争结束后,当炮火平息下来时,“雪风”号驱逐舰和她珍贵的名字仍以她不朽的历史遗产形式在战后世界中航行,同样向我们讲述危险的冷战地缘政治、日本战后的流行文化,以及世界上最令人担忧的海域——台湾海峡持续的全球安全挑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在1941年用来证明其“南洋行动”合理性的能源需求今天仍然存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与他们的旧日本海军先辈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计划在石油耗尽的年代发起新的挑战。

    “雪风”号驱逐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化身,它是一个浮动在海上的机械工程的代表,是一个工业国家从政治意识形态到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因如此复杂和多方面的原因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雪风”号驱逐舰的故事在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恶劣气候的愈加不确定性以及咄咄逼人的极权主义政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图片

航行中的“雪风”号驱逐舰,摄于1939年12


参考资料

Walker, Brett L., Yukikaze's War: The Unsinkable Japanese Destroyer and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4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