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商人供管仲为财神爷?

管仲(?-前645),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的名字叫管夷吾,字仲,后世敬称“管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富有谋略。他的父亲是齐国大夫,到管仲时,家道中落,他开始做生意,为日后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积累了直接的经验。后经发小鲍叔牙引荐,做了齐桓公的上卿,即丞相,他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制度,使齐国逐渐强大。管仲建议齐桓公“尊王攘夷”,提倡治国“四柱”——礼、义、廉、耻,树立了齐国的威信,成功地九合诸侯,挟天子以伐不敬,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因此有“春秋第一相”之誉。 
图片
颍上县城里的“管仲老街”
千古颂扬管鲍之交
管仲幼时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但分红时,管仲多得了不少,这让很多人看不惯,说有失公道,管仲贪财,鲍叔牙却不以为然。他知道,管仲的日子比自己难过多了;管仲三次当兵出征,三次临阵脱逃,很多人说管仲是个胆小鬼,鲍叔牙也不以为然。他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生活全依仗管仲;管仲几次求职当官,都被国君驱赶出来了,人们认为管仲无德无能,鲍叔牙不以为然。他知道,管仲没遇到伯乐;管仲也多次想帮助鲍叔牙做点事,结果不仅没帮成,反而还添了乱,人们认为管仲是个不会办事的人,鲍叔牙不以为然。他知道,那是机会没到。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齐僖公去世。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太子诸儿,二子公子纠,三子公子小白。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不久,齐襄公私通妹妹文姜的丑事败露,而文姜的丈夫是鲁桓公,鲁桓公岂能罢休?于是齐襄公干脆杀了鲁桓公。这就把事情闹大了。管仲带着公子纠出逃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出逃莒国。 
果不其然,齐国不久就出现内乱,齐襄公被杀。管仲赶紧带着公子纠回齐国,鲍叔牙也带着公子小白回齐国,干啥?抢夺君位。管仲知道公子小白的行动之后,立即赶在半路上阻拦,箭射小白。箭射在小白胸前的钩带上,小白应声落马。管仲以为射中,就不慌不忙地与公子纠去齐国。 
到了齐国,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就国君之位——这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活捉管仲,准备任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坚决拒绝,说管仲可以辅佐、治理好国家,应该让管仲任相。齐桓公真的不记那一箭之仇,让管仲任相,称管仲为“仲父”。 
鲍叔牙则一直位居管仲之下。为此,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鲍之交”传为千古佳话。 
用经贸战拖垮敌国
齐桓公要称霸,就必须征服南方的楚国。可是,楚国向来强大,兵精粮足,怎么打?几位将军自告奋勇,管仲说不可以轻举妄动,因为两国实力相当,真的打起来,姑且不论最终的胜负,一来粮食会耗尽,二来双方均会付出无数生命。齐桓公认为有道理,就听管仲安排。这样,一出釜底抽薪的“买鹿”计划出台了。 
管仲请求齐桓公向楚国高价购买梅花鹿,同时派人去楚国散布舆论,说齐桓公特别喜欢鹿。梅花鹿是楚国特产,但在楚国当地并不值钱,一个铜币就可以买一头鹿。经管仲这么一操作,转眼间,一头鹿卖到五个铜币。楚成王和大臣们暗自高兴,认为齐桓公将断送江山。 
管仲继续推进自己的计划,将一头鹿的价格抬到四十个铜币,远远超过千斤粮食的价格。楚国人发疯似地扔下农田,倾巢出动上山打鹿。与此同时,齐国向楚国及其周边国家高价购买粮食。铜币源源不断地流入楚国。此时,管仲突然宣布关闭齐楚边贸,中断所有商品买卖,率领齐、鲁、宋、卫、陈、郑、许、曹共“八国联军”攻打楚国。 
此时的楚国,虽然有铜币,但军中已经没有粮食;到周边国家购买,齐国早已用更高的价格将那些粮食买尽。同时,齐国凭借霸主威望,要求各诸侯国禁止向楚国出售粮食。楚国人黄马瘦,内外交困,不得不派出使臣与齐国和谈,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齐国不费一兵一卒搞定楚国。 
齐桓公准备攻打孤竹国,但军粮不足,怎么办?管仲又想出一个“金龟换粮”的计策。 
他告诉齐桓公,北边有个人挖到一只龟。他要齐桓公派出十辆马车,载着官服和百斤黄金来到得龟人家,说这是一只神龟,齐王愿意用百斤黄金买下;官服是中卿大夫级别的,赐给得龟人。神龟被带到宫中,隆重供奉,每天用四头牛祭祀,大臣们都知道齐王得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神龟。
攻打孤竹国的战斗就要打响。管仲要齐王找到国中储藏粮食最多的丁某,告知丁某:国家准备用神龟作抵押,找他家借用军粮。丁某不敢说什么,奉献了粮食,还不敢接受神龟作抵押。齐国攻打孤竹国的军粮,就这样解决了。 
管仲帮助齐桓公征服衡山国,用的也是这种办法。衡山国是“兵器之国”,历来出产宝剑。要是硬攻,肯定要费老劲儿。管仲建议齐桓公大量购买衡山国的宝剑,价格比往常提高二十倍。衡山国当然乐意卖。随之,秦国、燕国、代国都来购买,出现“抢购”势态。宝剑价格继续上涨,衡山国百姓开始放弃本业,纷纷上山采矿打铁。同时,齐国高价购买衡山国和周边国家的粮食。 
夏收季节刚到,衡山国人发现边境上到处是齐国的士兵。原来,齐国突然宣布停购衡山国的宝剑和粮食,大军压境。这时,衡山国一无兵器,二无粮食,军事和经济全部瘫痪,只好降服于齐国。 
征服鲁国,用的也是这种计策。鲁国与齐国是邻居,两国都出产丝绸,但名称不一样,鲁国的叫缟,齐国的叫纨。用缟和纨织成的衣服,是当时齐鲁贵族所青睐的。不知何故,齐国突然有令:齐国出产的纨,都要收起来,不要再穿用纨织成的衣服,全部换成鲁国的缟。鲁国人闻讯,立即嗅出巨大商机,加紧缟的生产。大量的缟涌入齐国,同时铜币大量涌入鲁国,鲁国百姓纷纷弃农从纺。与此同时,齐国又高价收购鲁国的粮食。一年之后,齐国突然停止购买鲁国的缟。鲁国的缟突然滞销,粮食又短缺,于是慌了,赶紧拿出大量的铜币来买齐国价格更高的粮食。这样一折腾,鲁国的经济几乎崩溃了,不得不屈服于齐国。 
追求某些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导致经济瘫痪,不单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衡山国和鲁国,即便当代依旧存在,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啊! 
图片
管仲塑像
“无中生有”找项目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路诸侯拥立太子郑为王,是为周襄王。周襄王继位,因齐国有功,准备大行赏赐。齐桓公就利用这个机会,邀集各路诸侯会于葵丘,搭建大型受赐典礼平台,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但这一番操作,花了不少铜币,怎么捞回来呢?管仲与齐桓公一番合计,亲自实施。 
管仲来到洛阳,拜见周襄王,说:“我家主公这次想召集各路诸侯来参拜周先王宗庙,一来学习周礼;二来也是为您壮壮威风。”周襄王闻言,欣然同意。管仲接着说:“但是,请大王下令,各路诸侯来先王宗庙时,必须带‘石破天惊璧’,以表忠心。” 
所谓“石破天惊璧”,是齐国人在一片乱石岗采石雕琢的。有的石头被雕成玉瑗形,有的被雕成玉珪形,按照尺寸大小,售价不一。这次周襄王有这样的命令,使石破天惊璧价格飞涨。这样,大量铜币涌入齐国,让齐国赚了一大笔钱。 
周襄王发现齐国在活动中趁机捞实惠,当然有点介意,管仲心知肚明,就顺便帮周襄王也捞一笔。他对周襄王说:“您那儿有楚国进贡来的青茅,其实也就是茅草,不值钱。您发布一下公告:下个月去泰山祭天,愿意去的诸侯请速报名。”要知道,春秋时期,诸侯是没有资格祭天的,祭天的只有天子。要是能跟着周天子去泰山祭天,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于是各路诸侯纷纷报名。此时,周襄王又提出一个要求:凡是随同去泰山祭天的,必须带一捆青茅,用作祭天时的垫席。不带青茅的,一律不得进入。这一来,周襄王宫内的青茅价格立即井喷,一捆卖到几百金,比平时贵了几十倍。三天时间,捞回周王室七年的财政收入。 
为找项目,周王曾伤透脑筋,今人也还在为此犯愁。管仲找项目的点子,差不多能“无中生有”。听了这个故事,您就明白为什么很多商人供管仲为财神了吧? 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