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七只进ICU!蟹黄未必是“宝”!这样吃更健康

图片


秋风起,蟹脚肥

每到秋天

最期待的就是吃蟹了

鲜甜肥美的螃蟹

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可是你知道么

品尝美味如果不加节制

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图片

连吃七只螃蟹住进了ICU


近日广东一男子小谢(化名),一口气连吃七只螃蟹,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自行服用止痛药后,症状反而加重,送医后被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入ICU抢救。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小谢体重偏胖,是一名程序员,平时经常加班且少有时间锻炼,爱喝饮料、咖啡,吃快餐。由于长期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他体内早就出现了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这次吃了大量的蟹黄、蟹膏,如同一根导火索,诱发了重症急性胰腺炎。


为何食蟹过量易发胰腺炎


其实,每年此时因过量食用螃蟹,把自己“吃”进医院的人不在少数。


人体分泌的胰液含有用于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而蟹黄、蟹膏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食用易导致胰液大量分泌,如果胰管引流不畅,就会造成消化酶排泄出现障碍,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多发于青壮年。它的一般表现为突发的上中腹痛、腹胀,可向肩部、背部放射,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休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蟹膏、蟹黄里的丰富营养


我们常说的蟹膏和蟹黄到底是什么?美味的背后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吃蟹时,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两种“蟹黄”:一种是黄色的,质地较软;另一种是偏橘红色的,质地偏硬


质地较软的这种“蟹黄”,无论公蟹、母蟹都有,其实是螃蟹的肝胰腺质地较硬的则是母蟹的性腺(母蟹的卵巢和消化腺,包含未排出的蟹卵),它吃起来有一种沙沙的颗粒感,有点像鸡蛋黄的味道,但比鸡蛋黄更鲜美。


母蟹肩负着繁衍后代的重任,需要储存更多能量。农历九月,肝胰腺里的养分慢慢转移到性腺中,此时两者差不多各占一半,最是美味。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蟹膏是只有在公蟹中才有的,主要是螃蟹一族壮丁们的精巢、性腺组合和其他内脏。公蟹的性腺较小,成熟时增大的主要是副性腺和输精管,蒸熟时呈乳白色的胶质。公蟹比母蟹发育慢,要到农历十月才最为饱满。


蟹黄和蟹膏不光好吃,营养价值也极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蟹黄突出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以大闸蟹为例,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4%[1],与蟹肉相当。脂肪为17.2%[1],所以格外好吃。而且脂肪酸组成中,超过2/3(占68%)是比较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2]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之一,而脂肪可以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将脂肪转化为能量来支持机体活动。


此外,蟹膏、蟹黄中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以及钙元素和镁元素等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有助于预防夜盲症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B2可以促进发育,有利于细胞的再生;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细胞对钙磷的吸收;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牙齿、骨骼中;镁元素则可以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


所以,适量吃蟹膏和蟹黄,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享受美味要适量


那么吃螃蟹的时候,到底吃多少才更健康?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河蟹可食部分(即能吃进肚子里的部分,主要是蟹肉、蟹黄、蟹膏)的蛋白质含量为17.5克,脂肪是2.6克,胆固醇是267毫克。每100克海蟹含有蛋白质13.8克,脂肪2.3克,胆固醇125毫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摄入水产品40—75克(以可食部分计)。一只螃蟹可食用部分比例大约是25%—40%,相当于一只4两(200g)的螃蟹能吃到肚子里的仅有50—80g。《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则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300毫克,所以,总的来说,建议根据螃蟹大小每次食用1—3只为宜


图片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还需要提醒一下,由于螃蟹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嘌呤,以下5类人群不适宜食用:


1.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痛以及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

2.胆囊炎、胆结石症患者、肝肾等内脏器官病人;

3.过敏体质特别是海鲜过敏的人;

4.伤风、发热、痛风和脾胃虚寒的人;

5.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患者。


吃螃蟹的时候

肉类应该酌情减量

最好再搭配谷类和蔬菜

以便均衡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图片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
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