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老年科学教育,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科普敬老周活动

图片

“在这里,可以看到科普知识、自然知识,挺不错的,有这样的机会过来看看挺好的。”今天(10月8日)上午,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的“趣玩学长”科普敬老周活动中,市民蒋老伯欣喜地说道。


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之一,10月8日至13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开展“趣玩学长”科普敬老周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联合上海市老年大学等15家单位共同创办。


关注老年科学教育
展现“活到老学到老”


图片


在10月8日的开幕式上,上海老年大学手风琴乐团带来的手风琴演奏节目拉开了此次科普敬老周活动的序幕。现场,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22家单位共同发布《以科学教育促老年福祉》上海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科学教育,并贡献出一份力量。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其中唯一的金融机构类成员单位代表发言。


图片
图片


活动特邀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及馆外多位专家,以跨界对谈的方式,共同探讨“老龄化新型社会形态下的科学教育”,理解“重视老年教育,就是关注自己未来的幸福”的深刻含义。活动围绕“知无涯·余热生辉”主题,聚焦老年科学教育,展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无限可能,希望吸引更多老年朋友走进博物馆,体验优质科普资源,感受新时代幸福生活。据介绍,本次活动是馆方在去年科普日活动的基础上首次推出的科普敬老周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内容、拓展了形式、扩大了服务面。


图片
图片


活动中,上海自然博物馆发布老年课程“自然生活万花筒”,这一课程是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跨学科科普课程,采用传统授课和情境式教学的方式,解答生活百问、培养自然爱好,在上海老年大学开课。


活动现场,大家体验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高科技技术为老年生活带来的便利,共享养老科技创新成果。



探索科学教育
科普集市活动丰富


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举办的“趣玩学长”科普集市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老年市民前来参与和体验。现场,化石的修复、中医知识的普及、盖章打卡的体验等内容,引来市民驻足。在上海科技馆标本制作知识普及的点位前,化石修复师缪克佳拿着模具,向市民介绍了化石复制品的制作原理。


“比如这个是对已经发掘出来的化石进行修复,修复完之后,我们要制作复制件,给化石制作一套石膏模具,然后进行浇铸。这就是我们的复制品白模,上完色之后,可以用于展出、研究。”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带来的知识普及点位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石云向市民展示了野山参、园参的区别,并进行了介绍,“让大家能够知道什么是园参,什么是野山参。我们平时讲人参,可能大家只知道,这样子的东西叫萝卜参对不对?实际上这个叫园参,它只要5年就可以栽培出来了。我们有歌诀,这样大家在买的时候就不会是小白,就自己有知识储备了,能更好地选择人参。”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普敬老周活动从“有备于老”“当我老了”“孝亲敬老”三个角度策划,为广大老年朋友及其他观众带来了科普讲座、不懂“九”问科普集市、畅享老龄生活互动装置,并发动“青年行动”“银龄行动”“企业行动”以及“场馆行动”,通过教育共同体扩大老年科学教育的服务范围。活动通过加开老年专场剧场、健康咨询、餐饮折扣、照片直播等为老服务,让老年朋友欢度节日。


作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专为老年群体打造的原创科普活动品牌,“趣玩学长”这一活动品牌通过科普课程、研学游、主题活动、科普集市等创新实践,探索科学教育满足老年朋友“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的成长性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图片



作为上海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上海自然博物馆将助力银龄行动视为己任,始终秉持积极老龄观,致力于老年人科学素养的提升。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将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老年朋友搭建科学教育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



记者:张琦
图片:任超
视频:任超
编辑:徐悦琳
资料、部分照片:上海自然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