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老城厢旧改故事片丨让镜头记录曾经的快乐、苦涩,也定格现在的留恋、憧憬……

图片


七月,烈日灼灼之下

青浦老城厢的旧改工作

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我们的镜头

跟着区史志办工作人员陈松青的步伐,

从码头街直走进入旧改区域,

南门街、学前街、和睦街、八十弄、福泉街、县前街,

直至五厍浜路、乾寿街,

在青浦老城厢经历这一历史性节点的重要时刻,

拨开岁月沧桑的云雾,

走进小巷深深的人家,

老房子、老居民、老故事……

朝着我们的镜头扑面而来。


图片

图片

拍故事的人也是故事里的人

图片



陈松青曾是青浦老城厢的原住民,由于工作需要,也是兴趣使然,他对于青浦老城厢的记录可以追溯到2013年。在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20多年后再重回故土,世事变迁,老房子在岁月的蹉跎中逐渐斑驳,偶有几处街坊小巷里的店面还是彼时的模样,等到能磕磕巴巴辨认出镜头里的某个面庞时,才发现一直以来滋养着自己的事物正在消逝,而故土的亲切感终要凝成一块玉石重重地压在心底,成为心事;成为灵魂……

图片

站在码头街停车场放眼望去,“这里以前都是房子,很热闹的街呀,现在就只留下这些。”陈松青指着眼前经纬难分的地面和几座保存尚完好的民居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已筑墙保护起来的张氏住宅、县前街32号、行素堂黄宅、宝庆寺、陈氏住宅、胡氏住宅,典雅的砖石结构和考究的院落设计,处处彰显着这一处独有的人文魅力。陈松青向我们介绍道:“史料中记载青浦县学毗邻南门街,此地是当地士绅和知识分子居住和活动的区域。”时过境迁,尽管已是物是人非,岁月总会淘洗和凝练出那些不朽的杰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事里的事有些感同身受,有些却不可想象……


穿过码头街来到八十弄、福泉街,又是另一番天壤之别的感受,巷子口的空调外机还扎着颜色鲜艳的棉被,临街的小院子有些种着小菜,还结了鲜嫩果子;也有花草满目,精心修剪的样式;再没有生活情趣的人家也还有盖在屋顶那些错落不一的油毛毡为它诉说过往。俨然,生活的秩序似乎还没能被任何事打破。

图片

再往深里走,我们像远房亲戚的突然造访一般走进了这些人家。




图片

和睦街21号 蔡娴芬的家


造访蔡娴芬的家是个偶然,拍摄途中我们被和睦街20号的三幢围合式旧厂房所吸引,几番猜测后索性向附近的居民询问,路过的男女老少都不得而知,于是,我贸贸然走到了蔡老太太的身边。

图片

老太太今年93岁,精瘦,除了腿脚和听力不太利索之外,精神很不错,我附耳与她对话,却被一句“对面的畜牧局我看它造,看它塌”的气势震动了耳膜。我斗胆与她更深入地攀谈起来,这张爬满皱纹却依然强悍的脸上渐渐绽开笑容,像自家奶奶见了亲孙女一样倾诉起来。

图片

老太太的父亲是民国时期上海滩某糕点店的账房先生,母亲喜静,所以将家安在了青浦。故母亲与祖母带着两个女儿定居于此,父亲每周至多有1次回家的机会。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随妹妹迁居市区,当时买下的3座宅子现在只剩下留给她的1座,守住老房子成了她生命中最具仪式感的事情,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奶奶,老房子默默记录着这家人几代人的成长。

图片

老太太独居但并不孤独,儿子每天给她送来饭菜,平时也有政府送上门的打扫服务,一生从未想过要离开这个家,对于即将迁离老宅的事实有担忧、也有期盼。老人笑着说:“我最近退休工资又加了,搬新房的话家里的破东西都不要了,重新买。”临了还补了一句,“就是不知道我这身体还能不能享这个福喽!”说完,笑得更大声了,笑声响彻整条街巷,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倾听者。



图片

福泉街38弄6号 倪敏捷的家


杂物堆积、飞线密布、随意占道……越往深了走,老城厢的破败面也暴露无余,陈松青一边不时按下快门,一边被眼前杂乱、破败的场景惊到瞠目结舌。

老街坊里邻里关系十分紧密,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小天地,从一户到几户再到十几户人家,几十年过去以后,谁能想到老邻居们又将各有归宿,过上独门独户的日子。

图片

福泉街38弄是一个石库门建筑,从大门进入就是一个天井,两边小屋外搭的架子上堆满了生活杂物,天井就成了一个稍大的过道,层层房屋向内空间挤压使得石库门早已没了原本的风光。原住民倪敏捷说38弄里最多时候有11家住户,穿过狭长的过道又是一个天井,这儿才是倪敏捷的家——一室一厅的套间外加一个两三平方米的小厨房。听说我们想了解一些关于老房子的故事,他把从小生长在这个石库门的老母亲请了出来。

图片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土生土长的青浦人,我姥爷是在这儿开诊所的,我的舅公是何承志(上海市名老中医,何氏中医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我小时候就和父母住在这个石库门里。后来我和母亲随父亲支边到了新疆工作和生活,再回来已经四十多岁喽。”见母亲交流不畅,倪敏捷用一口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回忆老石库门原本的样子……




图片

福泉街42号 李卫华的家


从老石库门出来,我们还沉浸在物是人非的感慨中,却不料被福泉街的另一户居民李卫华拉回了现实。

图片

李卫华的家就在福泉街靠近五厍浜路,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就隔出了一个厨房,没有客厅、没有卫生间。最糟糕的是,由于五厍浜路与福泉街地势一高一低,路口的坡度尤其明显,每到夏天雨季,连绵的雨水倒灌进屋,严重时候水能淹到床垫子,房里的一切落地家具无一能够幸免。

“我们真是苦透苦透啊!30多年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李卫华说着把我拉近了房间,“你看,我把家里原来的木头衣橱都换成了塑料周转箱,棉被也没地方放,只好摆到外面去!”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故事”我一时不可想像,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老城厢旧改为何如此迫在眉睫。

图片

几日后,等来一个雨天,我们再次到访福泉街,不巧没能敲开李卫华的家门,朝着她家屋旁的小巷口往里走,镜头里还是相似的杂乱场景,屋檐下架子上堆放的东西样样都有:小朋友的玩具、废弃的木椅子、裹得扎扎实实的大棉被……我瞬间联想起李卫华诉说的“灾难故事”,在细雨的烘托下,两个蹚着水正在将衣物搬离水患现场的身影仿佛历历在目。



图片

图片

随着青浦老城厢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项目第一批已完成100%的签约率,第二、三批次正在顺利推进,老城厢里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人和事也在一一厘清。记录他们、记录这段历史,青浦老城厢旧改故事片还在继续,敬请关注!


记者:施君(首席)、陈松青

摄影:沈逸清、朱人杰

视频:周于成(首席)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张全权(首席)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