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研“施肥”田间地头 助上海玉米越来越好吃

图片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如何让餐桌上的玉米越来越好吃、越来越健康?记者从日前在沪举办的首届玉米智能数字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基因组学研究、智能数字育种等前沿科技正在助力特用玉米的新品种选育。 未来五年,落户上海的CIMMYT-中国特用玉米中心将聚焦特用玉米基因组学研究和重大品种培育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发展和走向国际化。

上个月,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玉米育种专家汇聚上海,聚焦 “数据驱动玉米智能育种,推进全球实践与创新”农业前沿话题。 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拉丁美洲玉米育种首席科学家Felix San Vicente、CIMMYT育种数据开发首席科学家Kate Dreher、CIMMYT亚热带玉米育种高级科学家Thanda Dhiwayo、CIMMYT分子育种高级科学家张学才等11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内容涵盖玉米智能育种工具开发、数字时代的国际种业发展、可视化TFSeeds育种智控台、基因测序等研究方向,共同探讨和分享玉米智能数字育种的最新进展、技术突破和行业趋势。

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聚焦玉米遗传育种,培育更优秀的中国玉米,上海农业育种科学家经过三代人60多年的沉淀积累,让上海玉米不仅好吃好种,更具有深厚的育种能力。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是国家“七五”“八五”甜玉米攻关主持单位之一,先后育成了 “金菲”“金银818” “沪玉糯3号” “夏王”“申科甜2号”和“申科甜811”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代表性鲜食玉米品种,其中“申科甜811”连续入选2023年和2024年度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对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带动了农作物育种向分子设计、基因编辑为代表的4.0时代迈进,最终将在AI、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AI+BT+IT”融合下实现品种智能精准设计。作为加入AI元素的育种4.0进阶版,智能精准设计育种正为种业创新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为响应国家对上海工作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全新要求,深化上海市特用玉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2018年3月20日,上海市农科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上海联合建立了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深入开展玉米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和品质营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上海鲜食玉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去年,在市财政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农科院和CIMMYT启动了新一轮的五年合作共建计划,双方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在新的阶段,双方重点针上海数字化转型的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鲜食玉米生物育种、精准农业、智慧设施,推动上海鲜食玉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郑洪建告诉记者,到2027年双方将重点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特用玉米生产影响下建立应对逆境综合措施、合作开展生物育种技术集成研究、开发多营养强化性状聚合育种、加强特用玉米产品国际推广和开展国际培训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以期进一步提高上海特用玉米育种研发水平,引领我国特用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扩大上海特用玉米研发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指出,智能数字育种以数字为媒,充分利用各时空纬度搜集的数据,能更快速地进行育种选择和新品种选育;充分采集分子生物学数据,基因芯片数据,传感器搜集数据,利用统计学,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处理育种数据,使育种过程的选择更精准、可靠。随着,上海市农科院与CIMMYT以及国内外科研单位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助力上海特色玉米智能数字育种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