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寻找金伯铭”,这次,我们好像真的找到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

"清点奶奶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张拍摄于1933年的照片,背景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照片上的奶奶还是二十岁的大学生,旁边站着一个中国面孔的年轻男性,照片上写着‘Veronica with love, Benjamin’。”

近日,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寻人启事,这位被美国密西根州律师埃迪的奶奶珍藏一世照片上的中国男子让埃迪苦寻多年,也让全网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寻找金伯铭(Benjamin King)”的接力活动。

今天(10月9日)记者试图联系埃迪及他的中国好友阿詹,截至发稿,尚未取得联系。但通过之前寻人启事发布的线索,记者前往文中提到的杭州市马市街11号。

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的寻人启事中。

根据网上透露的消息,金伯铭来自浙江杭州,金家世居马市街,金伯铭毕业于沪江大学,大约在1930年左右,作为交换生前往密歇根大学,回国后做过法学教授,后来去了浙江兴业银行工作。

此“金伯铭”是否就是彼“金伯铭”?潮新闻记者展开了寻找,幸运的是,我们似乎已经无限接近真相了——10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接收征集部副主任彭晓亮向潮新闻记者证实,该金伯铭应该就是曾经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工作过的金伯铭,至今上海市档案馆里还保留着他的相关工作资料。

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的寻人启事中。

据彭晓亮介绍,金伯铭1937年7月受聘为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业务处襄理兼储蓄部襄理,此后十几年一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工作。

“像1941年,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举办乒乓球比赛,金伯铭就曾经到场观看并捐出银盾一座作为奖品,这些在浙江兴业银行的内刊中都有记录。” 彭晓亮说。

记者还找到金伯铭于1939年11月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介绍现代银行业的中文书,叫《银行实践》,可见他对本职工作的认真。

此外,在一本《浙江兴业银行印鉴样本》老册子里详细记录了当时银行重要职员的印鉴样本,其中金伯铭的名字赫然在册。

金伯铭归国后也曾回到母校任职,在1936年9月23日《大公报(上海版)》刊载有一条简讯,内容是沪江大学添聘教员,其中就有金伯铭。

不过,在杭州欧美留学会的名册中,记者并没有寻获金伯铭的名字。但勾勒之下,“海归”金伯铭的人生轨迹也变得更为清晰。

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的寻人启事中。

如何能离金伯铭更近一步?

在众多文件中,金伯铭家住马市街的线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据了解,金伯铭出身于杭州的书香门第、藏书世家,家中姐妹金耐先、金启静也都是才女,蜚声书画、摄影界。

图片

网友“李浩源_鲤太史”在网上晒出一张旧照片,为金伯铭与家中姐妹金耐先、金启静的合照。

其高祖金应麟是清道光六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颇有直名,著有《豸华堂诗文集》等。后来,金伯铭父亲金述璋在杭州马市街11号金家老宅以“豸华堂”为招牌辟出一隅开设旧书店,开展邮购售书业务,在爱书人中很有影响。

那么,马市街11号是否还能找到金伯铭的踪迹?根据线索,记者今天(10月9日)前往马市街,发现金家老宅就在钱学森故居一街之隔,钱学森1930年前后就在杭州休养,我们可以想象,两人或许还曾相识,遗憾的是,马市街11号的旧址早就荡然无存。

图片

马市街12号。记者 陈颖 摄

“马市街11号原属小营巷街道管辖,后来这块区域几经拆迁,现在这个门牌号码已经不存在了。”记者联系了小营巷街道小营巷社区,了解到情况后,相关负责人也热心加入了寻找。

“位置就在浙二医院西门对面的巷子里,现在马市街12号的用地有部分就属于11号,原址上后建的建筑现在归属上城区一家单位所有。”相关负责人说,马市街11号是最早被拆迁的一批建筑,因为年代久远,户主信息也早已注销。

在历史的余灰中,记者找到了这家书店的一点留痕:1936年,鲁迅向豸华堂书店邮购过一本《南陵无双谱》,书价一元,往来邮费二角五分。

这是鲁迅唯一一次向豸华堂书店购书。

图片

马市街与小营公园一街之隔。记者 陈颖 摄

有趣的是,如今在杭州依然能找到“豸华堂”的踪迹,在杭州体育场路兴业银行的隔壁是一家名为杭州豸华堂文化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不过记者上门寻访无果。

有人说,寻找金伯铭,就是用一张照片,一个名字,一个故事,一个人,串联起一个时代,既窥见历史厚重的一角,也望见国际交流的一面。

您有什么关于金伯铭先生的线索,欢迎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