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在迪庆探寻“心中的日月” 感受高原“样样好”的幸福生活

  云南网讯(记者 杨茜)“心中的日月,世界的香格里拉”。10月9日下午,“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迪庆专场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十里雪山玛格丽庄园召开。发布会上,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介绍了迪庆州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情况,突出迪庆州在自然美、人心美、民生美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进一步彰显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独特魅力。

图片

发布会现场。赵嘉 摄

  世界的“香格里拉”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迪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绽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

  迪庆州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于2021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各族群众既能讲普通话,又能行藏家礼、唱傈僳歌,藏式建筑、傈僳风情、纳西瓦房交相辉映。

  迪庆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深入实施以理论武装、文化育人、形象展示、普法强基、文明培育、网络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润心”工程。

  鼓励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就业创业、安居定居,深入实施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每天傍晚,在广场上、院坝里,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与各方来客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最鲜明的底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迪庆州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3.98%、生态红线面积占63.26%、“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面积的55.1%在迪庆,金沙江、澜沧江穿境而过。迪庆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绿色成为迪庆最鲜明的底色。全州空气优良率、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常年保持100%,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境内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动物数量逐年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0%以上,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2022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色发展成为全州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迪庆坚持以旅带农、以旅哺农,把文旅产业培育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去年,迪庆州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25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99.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3%、102.2%,文旅产业增加值达41.7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3.7%,居全州四大产业之首;今年1至8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1916.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9%、41.72%。全州直接从事文旅产业人员达3.4万人,从事文旅相关产业人员达13.4万人,超过三分之一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最靓丽的风景是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

  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欣欣向荣。迪庆州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用于民生保障,去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万元,增速位列全省第3位;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9490元,排名全省第2位,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动态清零。

  迪庆州抓实就业这一最大民生,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百日攻坚行动”,推进4个“幸福里”社区建设,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3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096人,做深做细“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工作,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短板,深化拓展“组团式”帮扶、“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等有效做法,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云南省藏医院落户迪庆,州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专家巡诊等机制运行更加顺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认真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进入“高速时代”“动车时代”,各族群众回家的路更短了,逐梦的路更近了。      

  可喜的变化数不胜数,今天的迪庆各族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原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也在现场发出诚挚邀请,请社会各界朋友亲身体验一下迪庆发生的沧桑巨变,探寻“心中的日月”,感受高原“样样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