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震惊到了!博物馆里的“小孩哥”“小孩姐”为何能连接古今?

图片
国庆期间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人潮如织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诸葛亮是忠臣贤相的典范和民族智慧的化身,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精神深受世人的崇敬和怀念,所以,人们将这里统称为‘武侯祠’……”

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来到古柏森森、青瓦红墙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中,你会发现此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一派热闹的景象。此时,倘若屏声敛息,就能听到从喧嚣人群中传来清晰而流畅的讲解声。细听之下,这声音还带着些许稚嫩感,却从容不迫,妙语连珠。循着声音走进人群一看,只见一位不过小学年纪的女孩,正在游人的簇拥之中,将三国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这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蒋双阳,也是游客们在网上戏称的“小孩姐”。放眼如今的武侯祠中,还有上百名同蒋双阳一样的小小讲解员。他们年龄不大,却本事不小,常在假期穿梭于武侯祠的三国遗迹间,向天南海北的观众提供公益讲解的志愿服务,来到此处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他们流利的表达、专业的知识、大方的举止。

其实,不止于武侯祠,在蜀地之上星罗棋布的博物馆中,都有一批优秀的小小讲解员。这些“一讲成名”的“小孩哥”“小孩姐”是如何炼成的?10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近距离了解着他们的风采。

图片
小小讲解员蒋双阳正在进行志愿讲解服务

震惊网友的成都武侯祠“小孩姐”

是热爱三国文化的小小讲解员

“被成都的小孩姐震惊到了……讲历史故事,蜀汉文武各大将臣信手拈来。谈吐得体、落落大方,把我吸引住了,我把手机的语音讲解停下跟着妹妹走了一路。她跟个小大人一样,细心提醒我们注意避让过往行人,举起手中的公益牌子,示意大家跟上她的队伍,真的好可爱……”

国庆假期,闲来无事刷刷社交平台,也许会看到这样一则帖子,一位外地游客分享自己在武侯祠的所见所闻,感叹于在馆中遇见的“小孩姐”。而在帖文下方,近700条留言中,不少网友晒起了自己在四川各大博物馆遇见的小小讲解员,字里行间都是惊艳与赞美。而这则帖文中的“小孩姐”,就是今年不过9岁的蒋双阳。

图片
小小讲解员蒋双阳

梳着清爽简洁的马尾,手举着一块“公益讲解”的牌子,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在周末和假期,来到武侯祠,观众常能见到蒋双阳的身影,她神情专注,偶尔手臂微微抬起,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她所讲解的文物上,整个讲解过程往往长达一两个小时。

在游客眼中的蒋双阳,是专业又优秀的“小孩姐”,但这位小小讲解员走上讲解岗位,才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她向记者说,每次最开始讲解的时候,她还有些紧张,但讲完却兴奋异常,一股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能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分享三国知识是我的荣幸,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三国知识,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大方。”蒋双阳回忆,她曾接待过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游客,讲解完后,对方表示本来他的偶像只有诸葛亮,但现在又多了一位。“他对我说:‘你真棒,加油!’我看到这个评价后惊喜又自豪。作为成都人,能把三国文化传递给每一位来到成都的朋友,我非常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小小讲解员’公益社教项目于2015年开展以来,平均每年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提供公益讲解超1000余批次,服务观众数量超10万余人次。”武侯祠博物馆宣教部工作人员李志这样说,在武侯祠工作的岁月中,他也见证了无数小小讲解员的成长与蜕变。这批小朋友往往要经过公开招募和选拔,通过选拔的孩子还要接受馆内的讲解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小小讲解员”。

最终能“脱颖而出”,成为武侯祠小小讲解员的孩子,都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当被问到这一问题时,李志也释然一笑。“我想,他们都热爱三国文化,并从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三国英雄人物中,感受着‘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文化。”

图片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行关于古建筑的社教活动

“小孩哥”“小孩姐”怎么炼成?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对象和载体

当下的四川省内各大博物馆内,小小讲解员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有的熟读诗词,能将历史名人的千古名篇信手拈来;有的则精通文物知识,将其背后蕴藏的历史信息了如指掌;还有的擅长讲述革命英雄的红色故事,能带听众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这些“小孩哥”“小孩姐”,成为了拉近游客和文物的距离的窗口。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被不断提及和强调,足见博物馆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保护和研究文物的场所,更是教育和启发公众的重要平台。而在这一批又一批的小小讲解员身上,能够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是接受博物馆教育知识的对象,更是在日复一日的讲解活动中,成为了博物馆传递社会教育功能的载体。

图片
“汉昭烈皇帝之陵”碑下,游客留下的花束。

“这些孩子们在接受‘小小讲解员’的培训时,他们感受着博物馆提供的教育服务,并在润物细无声中被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浸润,博物馆是他们的‘第二课堂’。当他们走向讲解的岗位,面向游客开展讲解服务时,他们又是体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扇窗口。”李志也说起,如今馆内打造的“三国书院”品牌,其下已有100多门社教课程和活动,包含文学、史学、美学、手工等多方面。“在沉浸式的体验过程中,让更多孩子和大人感受到三国文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作为博物馆和三国圣地,责无旁贷的使命。”

图片
“汉昭烈皇帝之陵”碑下,游客留下的花束。

图片
“汉昭烈皇帝之陵”碑下,游客留下的花束。

深秋时节,国庆后的武侯祠博物馆褪去喧嚣,午后的阳光洒落,桂花的香气氤氲在翠竹苍柏间,更添一丝静谧幽微之感。此时,脚步来到武侯祠中轴线西侧的惠陵,这是刘备的陵墓。陵前的“汉昭烈皇帝之陵”碑下,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花束中,还留有来到此处拜谒的游客们的机票、火车票,用心写下信件和“三国杀”纸牌。从票面上能看到,这些游客不少来自汉中、勉县、西安……“现在的年轻观众,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于三国时期蜀汉英雄的浓厚情怀。”李志这样说道。

本文部分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