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羽:憧憬与呼唤“新中国”的歌唱者 | 社会科学报

图片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关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民族自强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梦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与追求。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景,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火焰。从古至今,无数先辈为之奋斗,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图片

原文 :《憧憬与呼唤“新中国”的歌唱者》

作者 | 河南大学    李向阳

图片 | 网络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处在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击,使天朝上国的自信心一次次遇挫,古老的中华文化受到严峻挑战。面对艰危时局中空前深重的种族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将如何自处?他们将如何以自身的努力力挽狂澜、奋发图强?清末金天羽编选的三册《新中国唱歌集》,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有参照意义的解答。



三编《新中国唱歌集》始末


随着新式教育在清末的兴起和发展,与之相关的学堂科目也在不断丰富。乐歌因被视作改造国民品质这一目标中的“精神教育之一要件”,而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阙者。”他还通过品评并摘录乐歌作品、表彰乐学研究者、亲自创作歌词等举措,为学堂乐教的开展提供助力。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将“音乐”一科列为学堂课程之一。1904年初,沈心工出版了目前所知清末第一本唱歌集《学校唱歌集·初集》。此后,各种《教育唱歌集》《唱歌教科书》相继出现,形成了一股潮流。金天羽便是这股潮流中的一个“弄潮儿”。


金天羽(1873-1947),又名天翮、金一,字松岑,笔名爱自由者、天放楼主人等,江苏吴江同里镇人,晚清民国间颇负盛名的革命家、诗人。金天羽虽以诗文名世,他同时也是一位不应该被遗忘的教育家。他在清末成立自治学社,创办同里明华女校,开创吴江新式教育的先河。柳亚子、费孝通、潘光旦等,都曾在自治学社(同里中学)就读过。金天羽善弹风琴,能制曲,为了配合学堂音乐教育,还于1905至1907年间编写多种乐歌教材,并亲自授课。作为歌本的《新中国唱歌集》一共出版了三编,均由上海小说林社发行。由于这三编《新中国唱歌集》存世稀少,难得一见,其中第三编更是一直处于“亡佚”状态,致使金天羽的乐歌编选实践和乐教思想长期以来湮没不彰。有幸的是,笔者近日找见了《新中国唱歌集》第三编,算是弥补了文献不足的遗憾,而金氏出版的《新中国唱歌集》亦得以呈现全貌。


图片




以乐歌传达尚武精神


三编《新中国唱歌集》,鲜明地体现着金天羽对时局的关注,既唱出了对华夏辉煌历史的颂赞,对晚清政府的不满,又唱出了为国请缨的气概。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一股可以明显感知的尚武精神。


其一,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述说,包括对中国大好河山的歌咏。金氏以乐歌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最为典型的是《历史歌》和《大汉纪念歌》。《历史歌》从汉民族“发迹昆仑”“黄帝建国”写到“元朝入主”;《大汉纪念歌》则从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经周朝东迁写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两者均以一种春秋笔法暗示对清政府的不满。至于对中国大好河山的讴歌,《长城》“其二”写道:“二千年前呀,中国强,外国不敢跨过长城长,可惜时势换,如今弗见秦始皇。”借古讽今。《中国地理》以扼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地理图,其中的“人口四亿冠全球,东亚帝国真无二”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感受在《扬子江》《黄河》等乐歌中也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


其二,直面残酷现实和清政府的败绩。此类乐歌为数不少。其中金氏增润的《国民大记念》一共十四首,历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中不仅有战败屈辱的记录,更有《人类馆》所载晚清时期西方对中国在文明等级上的歧视。金天羽创作《纪念塔》以缅怀为国牺牲的英雄,还编选《摆仑叹希腊》《哀印度》《吊埃及》等,以他国为例,使国人意识到晚清中国处境的危难。这些乐歌之中,不乏激愤的字眼,而这正是作者深沉的家国之感的高亢表达。


其三,表达战胜敌人的信心和舍身报国、不怕牺牲的尚武精神。对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怀念,对惨淡现实的不满,使金天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他编选的唱歌集充满豪迈的革命意志和一种鼓舞人心的国民精神。《终军请缨》写道:“尚武精神爱国种。”三编《新中国唱歌集》选入了大量军歌,有黄遵宪的《出军歌》,有沪学会的《出征》,还有金天羽的《喇叭招军》。此外,他还集中热烈地讴歌中国的陆军、海军,歌唱他们的凯旋、练操等,乃至创作充满斗志的《祈战死》等篇,表明心志。《炮台》一首写道:“红旗高高扯,惊天动地一声雷。”“任你坚强,鱼雷铁甲,到此一齐摧。”时至今日,读者依然可以感受到金天羽文字背后的炽热感情。


图片



培育“新国民”、呼唤“新中国”


金天羽编选唱歌集的目的之一,是想通过音乐教育培育新国民。而新国民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三册《新中国唱歌集》中,不乏天文地理、声光化电的普及与讲解。其次,他还通过乐歌,树立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一须秉持自由主义,不做奴隶。《祝自由神》写道:“自由自由天之神,共和世界万景新。”《终业式》写道:“今日一少年,来日主人翁。”二是主张男女平权。金氏在《女学生入学歌》“其三”中写道:“愿巾帼,凌须眉。”金天羽认为,男女平权的新国民,是“新中国”的未来。《自由结婚》中写道:“改造出新中国,要自新人起。如今是婚姻革命,女权平等。”可见男女平权在金天羽心中的重要性。三是痛斥现实中束缚人性的种种陋习,比如女子缠足以及旧式婚姻中的媒妁之言等。最后,“新国民”是具备实业富国精神的,比如赞扬“摩尔根”的《铁道大王》,只有把所学运用到富国强兵上,才能最终达到“从今白人,慑我声势,不敢釁轻开”的目标。


20世纪初,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高喊:“少年强则国强。”面对一个衰朽的老大帝国,有识之士深感培养独立自由之新国民的迫切和紧要。乐歌为此发挥着激励品性、鼓舞斗志的不可替代作用。为了培养中国未来的主人翁,金天羽不仅兴办学校,编选教材,更亲自走上讲台。他高度近视,在课堂上弹奏风琴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柳亚子等学生的脑海中。金天羽编选唱歌集的宗旨无疑是爱国,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相连则是其鲜明的精神特征。培养新国民,是为再造一个“新中国”。从乐歌集的名字“新中国唱歌集”来看,金天羽是一位憧憬与呼唤“新中国”的歌唱者。他传世的三编《新中国唱歌集》,则以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汇入了清末波澜壮阔的时代大合唱之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学术现代化进程研究”(21&ZD26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