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后,这里还是世界领先

图片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黄靖芳

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经常提起这样一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安利在全国考察工厂选址,到达很多地方,他们经常听到的询问是:安利的投资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到达广州开发区时,当地官员首先问的是:我们能帮您什么?

这样的反差给了安利的企业代表不小的触动。企业的需求也许就是这么直接:有潜力的市场、有制度的保障和有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图片1995年,安利(中国)在广州正式投入运营

当安利来到广州,它就展开了和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并且扎下了根来。29年来,在一步步的增资扩建中,安利在广州建造起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提前为未来三十年的产品供应需求先行布局。

与安利相似,外资的一步步深入发展,交织着时代需求和市场变迁的印记,从谨慎进入、逐渐扎根到驱动创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是一部风云变革史,广州则是其中风起之地。

01

实干精神,吸引了安利

如今,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在30年前,情况大不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广州打算在北面以横滘河为界,南至珠江和东江的交汇处,包括珠江中的大蚝洲岛,划出9.6平方公里面积区域,计划在此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工业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那时,这块地被称为广州的“西伯利亚”,人口稀少,满眼是蕉林、蔗田,土地是冲积地,工地就像一片沙滩,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建工厂,需要先抽沙填土,平整地基。当时,整片开发区西区的土地,都是人工填出来的。

也正是这里的偏远,具备试验性质的新经济形态逐渐萌芽。

图片黄埔港/摄影:郭嘉亮

根据最初参与建区的官员回忆,创立之初,大家就基本确立了工作中接待外商的四个观念,一是服务观念,二是时效观念,三是竞争观念,四是信誉观念,“在对外交往中要做到有问必答,如果你对外商提出的问题不懂,也可以先告知,过后再回答,一定要有个回音。”

这些日后被屡次提及的“服务型政府”观念,在当时看来是超前的,也奠定了广州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基本思路,所以,有些企业老板即使在国内跑了十几个地方,最后还是会选择落户开发区,因为这里有“说话算数的地方,以及白纸黑字写的法律规定”。

这一时期进行投资的外资企业,很多是消费品企业,顺应中国居民储蓄增长、购买力增强的趋势,各种日用品需求爆发式上升,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初现。同一时期,百事、宝洁、箭牌等外资企业纷纷进入广州开发区,大展拳脚。

而安利,也把他们投资的目光转向了南方的热土。

图片途径安利厂区的老铁路货运见证了广州开发区西区的发展/摄影:郭嘉亮

这家企业最初由两位创始人在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市一家地下室创立,凭借着一支环保、多功能用途的浓缩清洁剂打开市场。在那时,安利香港的总经理郑李锦芬来到广州开发区办业务,回程时遇到严重堵车,情急之下只能下车打“摩的”,穿着筒裙、高跟鞋的她侧坐在摩托车后座上,一路冒雨颠簸了十几分钟,终于到达高速公路路口,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坐“摩的”的经历。但是,安利投资的决心相当坚定,“如果不来中国投资,那就不是一家跨国企业。”

广州开发区的官员所展现出的服务能力和素质,让安利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们决定在此落下入华的第一步棋子。1992年,安利选址广州开发区建厂,1995年安利(中国)正式运营。安利位于开发区的工厂是按照当时国际领先的水准进行建设的,标准甚至远超美国总部工厂,力求建造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安利工厂。

图片安利广州生产基地全景

安利踏入中国市场之初,首批推出了五款产品,分别是浓缩清洁剂、浓缩洗洁精和浓缩玻璃清洁剂、洗衣液和去渍剂,随后,其他的常见日用品也纷纷推出市场,雅姿美容化妆品、纽崔莱营养保健品等安利旗下品牌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安利的产品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浓缩洗洁精、清洁剂等,都有明显的“浓缩”标志,使用起来,需要按照比例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但是这也意味着同样的容量,安利的产品使用寿命更长。

而且,安利创立之时,美国的水污染颇为严重,河流中常常可以看到白色的清洁剂废水,所以安利生产的清洁和洗涤用品都是能进行生物降解的活性剂,进入自然界后,它们最终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污染。

他们把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一以贯之地放到生产线的建设标准上,1995年建厂之时,安利就建立了符合ISO9002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内日化行业中第一家获得ISO9002认证的公司。

图片安利产品生产车间

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外资企业经历过许多探索、适应的时刻,难得的是,他们因此和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互动。

一位开发区老牌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士回忆说,同时期进入的外资企业——安利、百事、宝洁、箭牌等,互相帮助的氛围很浓厚。当时,开发区还没来得及成立人力资源协会等组织,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人力资源俱乐部,把大家在中国投资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还会邀请开发区的政府部门一起加入交流,为大家解答疑惑和问题,促成了良好氛围,这也是开发区实干、高效创业精神的侧影。

在开发区,建设者把发展经济、提升营商环境视为一项真正的创业工作,每个人都是这家创业公司里的一份子,因此,他们能突破思想上的限制,也能反馈企业以信任感。

通过这些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经验,广州开发区聚集起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累积了大量的先进生产经验,并且还积累了初始的发展资本。借着这个态势,本土企业家得到启发,他们渐渐创立属于自己的企业,带领了整个行业的成长。

02

长期主义,相互成就

在广州开发区扎根的29年间,安利经历了十次的增资扩建历程,如今,他们已经拥有41条生产线,是其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这是安利兑现的对中国的长期主义愿景。余放告诉南风窗记者:“我们是一定会巩固广州生产基地的,它在整个安利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枢纽地位,能够持续让中国主导的创新走向世界,赋能更多全球市场。”如今,安利广州生产基地生产的商品能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满足安利全球45%的产品供应。

其实,能在世界经济环境不断起伏的当下,一如既往地投入资金扩大规模的企业并不多,每一次增资扩建的考量,都是一次加注。

图片安利广州生产基地

回顾安利此前的扩建经历,都体现着对市场的悉心洞察和对发展时机的大胆把握。

2008年,国际上经历了席卷多国的金融风暴,可是,安利没有停下推出新产品的步伐,第八次展开在广州开发区的增资扩建,投资1500万美元新建车间,将产品线从日用快消品延伸至家居耐用品领域。

此时,中国消费者还没有“消费升级”的概念,但他们对健康的认知已然深入一个台阶。这一年,国家体操队的运动员杨威、邹凯等多位运动员代言了安利纽崔莱营养食品,让安利与健康绑定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安利积极开拓二、三线市场,增加新店铺,并且在全国组织“纽崔莱健康跑”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

图片“纽崔莱健康跑”广州站

余放向南风窗表示,“安利一直都是坚定的中国看多派,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立足长远布局,不会受一时的经济周期或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市场环境越挑战,越是要敢于投资、大胆布局,这样才能把握发展先机。”

安利最近一次的增资扩建计划是在去年。2023年,其宣布投入六亿元对广州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涉及对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全面升级,优化全球供应链的布局,支持下一个30年安利全球产品的供应需求。

在广州开发区,“长期主义”是平常事。

投下信任票的不只是安利,2022年,百事公司在广州启动了2亿元人民币的增资扩产项目,拓展中国区饮料业务的产能。项目包含扩建生产线及落地数字化、绿色化等创新举措,确保支撑饮料业务在未来五年的良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安利还与广州开发区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安利研发中心及大健康共享平台项目。

对于这个平台的发展方向,安利进行了畅想,“这次合作不只是为安利一家服务,而是建立一个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利用本地资源,包括大专院校、企业、政府等资源,在大健康方面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并推动这些成果快速转化落地。”

在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当下,安利对广州的信心来自哪里?

余放提到,今年2月,安利专门选择在广州召开全球董事局会议,期间,董事局成员及总部高管团队应邀访问广州国际生物岛,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这里所构筑的外部创新平台,让董事局成员叹为观止,“这是在除中国之外,全球任何其它市场很难看到的。”

图片广州国际生物岛/摄影:李剑锋

她还提及,“广州开发区政府重点支持大健康产业、大力促进中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全面推进生物制药产业布局、以及推动相关产业供应链的集群化和结构优化,以上这些产业政策导向和各项到位帮扶措施,都成为安利做出这次投资决定的重要考量因素。”

如今,国际环境并不理想,而且还是“后疫情时代”,这让企业对投资显得更加谨慎,然而,跨国消费品企业在国内纷纷“逆向而行”。这也许是他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层次理解和捕捉,当下消费者心理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消费触点越来越碎片化,企业如果能精准捕捉到市场动态,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变,那他们就能率先布局,引领世界范围的新潮。

03

新一轮全球创新,在中国

入华接近30年,安利像许多跨国企业一样,也遇到过许多转型之痛。

在2014年前后,安利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来到了转折点。当时,社交电商崛起,冲击了传统的直销模式;海外保健食品在电商的快速发展下也大量进入市场;本土的保健品企业增加,逐渐加剧了市场竞争,安利业绩出现下滑。

2018年,余放接手安利中国总裁时,业绩已经连续下滑五年,她面临着带领安利中国转型、重回业绩增长轨道的挑战。

2020年,结合市场大势以及企业自身优势,安利确立了向大健康转型的方向,同时进行包括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支持营销人员建立大健康社群等系列改革。

这一轮围绕大健康战略的改革,给了安利业绩翻盘的契机。2022年,安利实现16%的增长,创下近十年最高业绩增幅。

图片安利产品生产车间

“大健康”是一个新概念,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的全新认知。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认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这一次,安利的转型成功也正是结合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贯彻了他们“In China for China”(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定位,让来自中国的创新走向全世界。

余放表示,不光是业绩体量,安利中国对全球而言是一个战略创新中心,起到了模式引领的作用。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安利中国推出的新品已经远远多于美国总部。事实上,这样的战略创新、模式引领,就是当下我们所需要的新质生产力。

图片2023年,安利研发中心及大健康共享平台落户广州开发区

大健康产业和很多产业集群都息息相关,比如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和美妆产业等等,因为在广州开发区拥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所以身处其中的企业,能从产业间的良好联动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升级。

举例来说,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药物研发、临床治疗、生物医药新基建等研究议题,广州开发区拥有百亿级别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位于广州珠江航道中段的国际生物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岛村成长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在这里,众多国内外医药巨头聚集,阿斯利康、龙沙、康方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超4000家企业,正构建出一个占广州生物医药产值60%的创新集群。

创新的动力和来源来自哪里?离不开广州开发区全社会的科研投入强度。

广州开发区,40年来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超5000家,全社会科研投入强度达6.65%,科创能力稳居全国开发区首位,由此,锻造了广州开发区的内生增长力。

安利以外,很多跨国企业创新的故事在广州开发区徐徐展开。

科创人才就是推动创新的动力之一,广州开发区发布了各项人才政策,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海外尖端人才、领军人才还有来自大湾区的港澳青年,他们完美地契合到新兴产业里,在这里赚得人生的第一、第二、第三桶金。

图片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摄影:李剑锋

可以发现,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并未无的放矢,而是在针对广州的城市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梳理的前提下,对行业动态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精准捕捉,以此形成在全世界范围内无可替代的区域竞争力。

安利的扎根、破土、发展,是广州开发区里最生动的例子之一,如今,安利已经踏上了再次增长的车道,如万千数十年前来华的外资企业一样,开启在中国市场的“二次创业”。

而像广州开发区这样适宜企业发展、转型、创新的土壤,则坚定地营造着温度适宜的营商环境,输送助推企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黄靖芳

编辑|姜苏仁

统筹|文芳

排版|拼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