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玉米收获的关键时期,素有“陕西粮仓”之称的渭南市,近年来,通过重点推广玉米“增密度种植”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玉米产量。
总台记者 李大杰:现在,几台收割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平稳有序地进行收割。两旁的地里,有的已经收完,有的玉米还在地里正待收割,一派丰收的景象。
渭南秋粮种植面积约365万亩
渭南素有“陕西粮仓”之称,这里粮食总产量多年都位居陕西省首位。今年,渭南市的秋粮种植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350万亩种的都是玉米。从目前收获的情况来看,今年这里的玉米产量有望稳中有增。
克服干旱 玉米产量稳中有增
今年做到“稳中有增”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从八月份开始,渭南所在的整个关中平原都遭遇了持续的干旱,这对于当时正处于灌浆期的玉米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推广增密度种植 实现玉米增产
最终达成“稳中有增”,离不开近年来渭南大力推广的玉米“增密度”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措施。所谓“增密度”就是在原有亩均株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以前这里一亩地大约能种4000株到4500株左右,增密度之后能达到5000株甚至更多。
一株玉米结一个棒子,一个棒子大约能出4两玉米,按亩均增加500个棒子算,相当于一亩地就能增加100公斤玉米。增产效果很明显。
水肥一体化 让玉米“吃饱喝足”
种植密度增加了,自然水肥也要跟得上才行。在地里,每两行玉米植株间铺设了黑色的滴灌管,这就是负责给玉米提供水分和营养的。
尤其像遇到连续干旱的情况下,通过它就能将水分精准投喂给玉米,确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玉米都能吃饱喝足。
机收减损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粮食丰收的同时还要确保它们能颗粒归仓,这就离不开现代化的机械收割。今年为了进一步减小机械收割所造成的掉粒等损失,渭南相关部门也是提前调拨了最先进的收割机,同时加强对农机手的技能培训。
渭南玉米收获已超八成
目前,渭南的玉米已经收获了超过八成,预计本周就能完成全部收获工作,并将随即投入冬小麦的播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