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农田“高标准” 丰收“底气足”

沿乡村公路蜿蜒向前,房屋错落,农田铺陈。蓝天白云下,林西县十二吐乡巴吉沟村万亩杂粮种植基地碧波荡漾的谷田里,沉甸甸的谷穗迎风摇曳,褪去“绿装”披“金装”,微风吹过,泛起阵阵金色“浪花”,勾画着美好“丰”景。

图片

“以前干活靠自己,收成靠天,现在干活靠机械,收成靠订单。”说起这片土地的变化,66岁的于万合滔滔不绝。就在去年,这片农田还不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干旱缺水、地势不平、土地质量低下、无法机械操作……让村民们望而却步。“原来这块地坡陡,土地条件差,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收益。修成梯田后,全部是机械化操作,我一个66岁的老头轻松种200亩地。”谈到今年的丰收,于万合打心里乐开了花。

巴吉沟村地处山区,“小、陡、碎”的耕地条件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瓶颈何以突破?改地势在必行。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让零散的陡坡地变成了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增加了可耕地面积,耕种方便的同时加大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将原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打造成为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

在巴吉沟村党总支书记王志民眼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坡改梯”工作实实在在让农民看到了好处和希望。“我们村今年新建2000亩高标准农田,“坡改梯”完成后,大型机械能进地了,赶上今年年景儿好,谷子产量能达到每亩地500斤到600斤,老百姓每亩地的收入就能增加600至800元。”

种植大户康永明算了一笔账,人工收割每亩成本120元,大型农机收割每亩仅需80元,播种、旋地、秸秆粉碎机器作业仅需45多元。“粗略估算,我们这2000亩地,仅这几项里外相加,与传统农田相比,共计增加收入100多万元。”说起高标准农田的好处,康永明滔滔不绝。从前“扶犁扬鞭”,如今“铁牛翩翩”。

“高标准”带来“高质量”。如今,巴吉沟村种植作物的质量更好、产量更高,更具规模性,丰收的渠道更宽,这是天道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广大农民用汗水描绘的画卷,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的时代新颜。说不完的丰收故事,道不尽的丰收喜悦,广袤大地上,一幅幅色彩绚丽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杨玉婷、王雅琪)

来源: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