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骨骼肌量年均减少1%-2%,上海逐步推广老年肌少症筛查

全文1141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自2023年起开展老年肌少症社区筛查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已推广至全市16个区,近80家医疗机构参与。

0250岁后骨骼肌量年均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约30%,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67.1%。

03为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肌少症社区筛查试点工作,提升筛查质量和效率。

04通过连续两年试点,已累计完成筛查社区老年人近2万人次,对存在肌少症风险的老年人群进行转诊和定期随访追踪。

05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开展老年肌少症社区筛查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为推动老年人群营养健康行动,提升肌少症的发现和预防能力,提高上海老年人群营养健康水平,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起开展本市老年肌少症社区筛查试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这项工作从最初3个区试点,已经逐步推向全市16个区,2024年各区陆续开展肌少症筛查工作,近80家医疗机构参与试点。
数据显示,目前,项目单位已全部完成试点筛查任务,筛查65岁以上老年人突破万例。这是10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得的消息。
肌少症是一种国际公认的老年综合征,由美国学者Irwin Rosenberg 在1989年首次提出,是增龄引起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增加患者跌倒、骨折、失能和死亡的风险。
调查显示,人在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约30%;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67.1%。肌少症还会促使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这是造成老年人残疾和行动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方面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占比逐年上升。经历新冠疫情后,老年人群对营养健康的需求急剧增加,老年人营养健康工作作为一项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市卫生健康委统筹部署、积极谋划,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肌少症社区筛查试点工作,组织制定全市工作方案,部署全市三级筛查网络,开展由各区卫生健康委组织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定点转诊医院共同组织实施,并由上海市老年营养健康质控中心华东医院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现场质量控制和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筛查工作流程,提升筛查质量。通过连续两年试点,已累计完成筛查社区老年人近2万人次。
对存在肌少症风险的老年人群进行转诊和定期随访追踪,定点转诊的二级医院结合医院特色开展相关诊疗服务,以确保实现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围绕肌少症筛查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区域内医疗服务延伸,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进一步增强服务能效。
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与上级医院联动模式,对现场筛查提示有肌少症风险的老年人群由专病门诊医生负责转诊,通过“1+1+1市级转诊平台”系统,向区属上级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预防保健科(营养科/肌少症筛查免费号)进行定向转诊。徐汇区区级转诊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于2024年4月开设“肌少症康复、营养、护理联合门诊”,每周四上午开诊,为通过社区筛查的肌少症风险老年人提供绿色转诊通道,由康复医生或治疗师、营养师和护师共同为合并慢性病的老年肌少症患者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下一步,上海将持续开展老年肌少症社区筛查工作,不断丰富老年健康服务内涵,实现本市具备老年人肌少症筛查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65%以上,形成良好的营养健康环境,预防老年人群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