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日本经济的衰退,是人口减少带来的

全文2493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表示,日本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减少带来的。

02他认为,人口因素在宏观经济中具有重要性,但实际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中,人口因素太少。

03由于人口减少,消费和需求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宏观经济缺乏活力和创新不足。

04另外,老龄化问题也会影响科技创新和跨地区资源配置成本。

05最终,提高出生率和延长劳动参与率可能是应对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最直接办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我们低估了人口在一个长经济周期里的重要变量。

提到9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很多人想当然地归因为“广场协议”,认为是日本在被迫签下广场协议后,才造成了日本经济的衰退。

但不管是日本官员还是主流界的经济学者,并不认可是广场协议造成了日本衰退。

今天讨论一个经济体的未来,尤其是长期性的经济周期变化,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反而是人口因素。

曾在2008年3月到2013年3月担任日本央行行长的白川方明就曾说过,日本经济此前的衰退,很大程度上是人口减少带来的。

图片

最近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发表演讲。

他的观点非常明确,货币、财政或者其他领域各种政策,都无法凭空“生”出孩子来,而人才是经济最核心的东西。

今天我们讲AI智能时代,讲AI机器人,看起来好像不需要人类了,但AI机器人哪怕是再厉害,最多只能够成为生产者,它本质上还是机器人,不是活生生的人。

劳动力缺口可以由机器人替代,但消费和需求能够由机器人替代吗?

当然不行。

而人口,尤其是新生儿人口,就意味着一个宏观经济里的新消费和新需求,一旦失去这个缺口,那么宏观经济就会面临缺乏活力、创新不足的结构性困境。

白川方明也是最早吹响日本地产泡沫危机的吹哨人。

作为学者型官员,白川方明早在1990年代就在日本银行统计调查局《调查月报》发表《日本近年来地价上升背景及其影响》内参版报告。

该报告指出,日本当时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房地产相关的债务过度增加以及金融机构的过度冒险经营,认为这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崩溃,彻底阻碍日本经济可持续增长。

之后日本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抑制房价,并准备采取去杠杆,但一切为时已晚,地产泡沫成了日本衰退的导火索,而人口下降,则是日本长期衰退的主因。

白川方明是为数不多的强调人口问题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但在实际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中,人口因素却又太少太少。

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口对宏观经济的长期重要性。

在国内,很多人至今还会认为人口太多,是阻碍今天就业难、内卷的主因,而不是消费出了问题,而不是消费市场在萎缩造成的。

日本经济为什么低增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通缩是日本经济低增长的主因,因此日本需要推行激进的货币宽松,在传统经济学家的观念里,凯恩斯主义就是日本应该去做的一件事。

但日本有没有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呢?

当然有,而且还采取了很多年。为了刺激消费、刺激信贷,日本央行甚至把利率降到了零,但依然无济于事。

这也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日本的经济低增长,更多是由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事关人口结构性,一个家庭、一对夫妻选择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孩子,更多的这是一种主观上的意愿,而面对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对一个经济体来说,能做的其实并不多。

尤其是当金钱刺激开始失效,亦或是边际效益开始递减的时候。

图片

提到人口,就避不了提到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

老龄化是出生率低带来的,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当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的时候,这种增长的趋势还会更快。

而今天,我们就处于其中。

但比起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则更可怕。

一个人老去,尽管无法生产,消费降低了,但他总归还在消费,还会有消费欲望;而人口减少呢?则是彻底的失去消费可能性。

去年我国人口减少了208万人,这是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如果这批人还在,哪怕都是老人,一年的GDP至少也在上亿元。

而人口减少,影响的还不仅仅是消费。

人口减少,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的萎缩,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和家庭会基于这种趋势对未来的预期而采取行动。

例如,随着人口的不断下降,人们会开始判断,未来的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乃至母婴产业,都会陷入不可避免的萧条,而这种主观上的判断,又会加剧这些行业的下行速度。

除此之外,养老金主要依靠一代代的新生劳动力,当劳动力群体开始萎缩的时候,老年人也会失去安全感,整个社会都会陷入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之中。

人口减少的直接影响也不容小觑。

以日本为例,2000年至2015年间,日本的GDP增长率在G7国家中是最低的,而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GDP增长率却是最高的,看起来好像是好事,但劳动年龄人均GDP的增长,背后可能是以更多的工作时长和内卷换来的。

今天我们提到日本,更多的是日本的加班文化盛行,韩国也是类似的趋势,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是老龄化加剧。

我们呢?显然也正在陷入这种趋势当中。

要理解这一点也并不困难,一个经济体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他们的供养需要劳动力人口,当老年人越多,劳动力越少的时候,平均分摊到每个劳动力身上的压力和成本也就越大,这个时候,劳动力人口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时长,来维系某种平衡。

图片

除此之外,老龄化还会影响到科技创新。

一般来说,老年人适应技术变革的速度会更慢,同时随着一代人开始老去,他们逐渐成为大公司的高层领导,这些人的观念更老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不可避免更保守。

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科技创新自然也会变得缓慢。

当然,我们还不能忽视人口减少带来的跨地区资源配置成本。

今天我们一些偏远的地区是不包邮的,为什么不包邮呢?因为物流运输的成本太高,而物流运输成本之所以太高,除了偏远地区人烟稀少之外,也在于地域广袤。

想象一下,随着未来人口的进一步减少,偏远地区的物流成本和基础设施维护成本还会更高,因为人口拉动的规模效应不在了,平均摊到每个人身上,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学校和医院道路,成本就会更高。

机器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产制造机器人,其目的是追求盈利。随着投资的增加,投资回报率会下降,这是边际效益递减决定的,而在人口持续减少,未富先老的影响下,眼下我们要想靠机器人去解决生产力问题,唯一的问题在于,造价太高,而回报太低。

如果没有规模效应,机器人的生产成本还会居高不下,那么最终就会变成,有家庭服务机器人,但大多数家庭根本买不起。

应对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参与率,也就是延退,日本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已经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这也意味着日本在这方面要想更进一步已经很难很难。

统计显示,日本7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都仍然还在工作,而这还是人均GDP三万美元以上的日本。

反过来,今天很多国人扬言63岁已经太晚,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70岁可能都不算晚,毕竟隔壁的日本人均三万美元老人还在工作,我们未富先老,更没有理由和可能性不工作。

这是现实的无奈,也是老龄化的必然。

最终,再长寿的老人都避免不了死亡;因此比延长劳动参与率更重要的,依然还是努力提高出生率。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口,才是一个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第一要素。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