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吴锡祺:抗战记忆永存 生活热情不减

图片


图片

忆峥嵘岁月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有一位百岁老人吴锡祺,他是一名跨越一个世纪的抗战老兵,如今已过百岁的他,生活依然充满活力和热情。


  5月24日,阳光洒在莲花镇的街道上,少数来往的车辆打破清晨的宁静。当记者见到这位百岁老人时,他刚吃过早饭。“你快点坐下来喝点恭城油茶,来了恭城都要尝一尝。”老人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起品尝恭城油茶。据老人儿子吴松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每天必须喝上一碗,才有精神。


  吴老1912年12月20日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如今他已有112岁高龄。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拄着拐杖,能坐摩托车,能自己遛弯儿,还能看书看报,说话口齿清晰,一点儿都不显得“老”。


  说到年轻时的经历,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子。吴老说,他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是1938年他到桂林加入广西学生军,下乡宣传抗日救国。


  老人回忆,当时他们“学生兵”都住在七星岩脚下,在那里学习和训练,“主要是学政治、学军事,参加步兵的日常训练”。那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桂林,“一开始的时候有点害怕,我们就躲在岩洞里面,后来见多了也就不怕了”。在敌机来轰炸时,他们会躲在甘蔗地里,看炮兵们用高射炮打飞机。


  1939年的一天,敌机又来轰炸,吴老与同学像往常一样去炮兵阵地,突然,他们在旁边的甘蔗地发现4个三四十岁的人,看起来像外地来的难民。但是不一会他们拿出一面大镜子在甘蔗地里向天上的敌机反射太阳光,吴老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汉奸在向敌机发信号,暴露炮兵阵地位置。于是,还是“学生兵”的他们,悄悄地把汉奸包围了起来,其中有同学大喊:“快出来!不出来就开枪打了!”不一会那4个人就自己举起手走了出来,大家一起把他们押起来送到了团部。“我们那时候都很热血,没有人怕死。”


  到了1943年,吴锡祺在桂北行署第五大队做军需士。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恭城工作,后来吴老还当了几十年的老师,教书育人。“他的学生有的已经70多岁了。”吴松说,有时候出去散步,还有人喊他吴老师。


  如今老人家虽然年岁已高,但他的心态却如同年轻人一般,总是闲不住,热衷于各种活动和公益事业。


  退休后,吴老将热情都投入到生活中。“这两年因为腿脚不太灵活就没去了,以前每天都要去菜园做事,拦都拦不住。”吴松说。老人以前早晨起来,都会先到自家的菜园子里,细心地照顾那些蔬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菜园子里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不仅丰富了他自己的餐桌,还常常送给邻居们分享。


  除了日常的劳作,吴老还喜欢练书法,房间里挂满了自己的书法作品。他常常坐在桌前,静静地练习书法,享受着笔墨带来的宁静和喜悦。当然,每天读报、看新闻联播也是吴老的日常。“他还喜欢去后面的戏台散步,每天都要去走一圈,如果他不在家就是在戏台那里。”吴松说,老人喜欢热闹,喜欢跟别人聊天,他觉得这样挺好的,有人跟老人一起聊天,还能锻炼身体。


  吴老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烈士吴展将军的侄子。据吴松说,前些年腿脚灵活的时候,他时常到莲花镇红岩村的“将军墓”缅怀,那里是吴展将军的衣冠冢。吴锡祺老人常向到访者讲述吴展将军在桂林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希望人们铭记为国捐躯的烈士。对他来说,守护这座将军墓就是铭记历史,同时也是在告诫着后辈们:不论何时,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警醒,都要有保家卫国的本领,都要有敢战敢胜的热血和民族气节。


  作为见证历史的人,吴老时常做公益,给学生们讲过去的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学生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最有意义的事。”百岁老人吴锡祺说。


  2015年,吴锡祺被认定为“抗战老兵”;2018年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称号;2019年获第五届自治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第五届桂林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





NEWS

编辑|林青华 

校对|蓝格

审核|李四晶

恭城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