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续航,助力青年重返校园

这是一个19岁大学生重返校园的故事。2023年11月,在嘉定读大学的小李开始频繁感到胸闷,活动后呼吸困难的症状愈发明显。他抽空前往学校附近一家医院就诊,胸部CT扫描的结果令人震惊:其纵膈区域有一个20×12.5的厘米巨大肿块,它紧紧包裹着心脏和大血管,导致气管受压变窄,两侧肺门及纵膈淋巴结与肿块融合,边界模糊不清。
图片
血液检查也出现多项异常指标,白细胞计数高达70×10^9/L,血红蛋白为76g/L。为保障呼吸通畅,小李在外院接受了双侧气管临时支架植入手术。
为了明确血液异常的原因,小李在医生的推荐下来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寻求副主任医师丁懿的帮助。丁懿在了解患者情况后,迅速安排小李入院治疗。血液内科主治医师陆惠娜随即为小李进行了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显示符合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骨髓象,这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这个刚上大学的青年和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治疗刻不容缓,丁懿注意到小李的肿瘤负荷较重,便精心制定了相应的治疗计划。经过充分的水化碱化后,小李接受了化疗。他也勇敢地克服了化疗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复查骨髓穿刺显示原始淋巴细胞比例降至1%,而胸部CT也显示纵膈肿块显著缩小,不再对气道造成压迫。
出院后,小李在外院顺利移除了气管支架。2023年12月,小李再次入同济医院进行评估,骨髓穿刺未发现原始淋巴细胞,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结果为0.5%的原始细胞,治疗方案随后调整为HyperCVAD方案。
对于年轻的高危T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指南建议在缓解后尽快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丁懿团队也开始对小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等准备工作。2024年1月15日的复查显示,骨髓穿刺未见原始淋巴细胞,且MRD检测结果为阴性。小李的父亲作为半相合供者,开始进行体检等准备。
2024年2月,小李同学进入移植仓接受清髓预处理,小李的父亲顺利进行了干细胞采集,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当天下午就输注给了小李同学,输注过程十分顺利进行。在移植后的第11天,小李的血象显示粒系成功植入;两周后,骨髓嵌合率(STR)分析显示95.59%的嵌合状态,表明完全嵌合。移植后,小李出现了出血性膀胱炎和皮肤排异等并发症,但经过积极的治疗和药物调整,病情逐渐好转。后多次复查骨穿,一直处于完全嵌合状态。
经过半年的密切随访和观察后,近期,小李同学终于重返了他梦寐以求的校园生活。
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新治疗技术的不断涌现,很多血液肿瘤患者受益其中,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机会,然而对于中高危血液肿瘤患者而言,单纯的药物治疗,乃至于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方法仍无法改变其生存期短的现状。这部分患者需要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采取不同的移植方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采集他人的骨髓或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经静脉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供者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替换患者原来的病态细胞,进而发挥异体细胞抗肿瘤效应来治愈血液肿瘤,主要适用于危险分层中高危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急性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患者的准备工作
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例,移植前首先要完成HLA配型工作,依据配型结果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其次,患者的疾病状态至关重要,通常选择相对年轻,并且在前期治疗过程中取得疾病缓解的患者,同时也要评估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等因素;再者,患者要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治疗相关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移植工作。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