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送上门、减负“心”世界,构建老年人精神关爱守护网

今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恰逢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人们常说“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退了休的老年阶段,本应是温馨又从容“享清福”的大好时光,不少老年人却悄悄地被焦虑、抑郁、认知症等精神问题所困扰,严重影响了晚年的生活质量。普陀区作为上海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区之一,关爱老年人精神世界、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已成为全区建设与发展的“刚需”。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在石泉、宜川两街道辖区内,一个“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个人”五位一体的“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成型,连日来,在普陀区民政局指导下,宜川、甘泉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活动如火如荼。该项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禀赋与人员专业优势,通过前期宣传推介、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辅导、健康科普、社区公益等干预措施和多样化活动,为辖区老年人搭建起一张多层次、立体化、专业化的“银龄守护网”,把温暖、关怀和爱送到老人身边,不断提升居家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怀访视:健康知识、心理评估送上门
宜川、甘泉两街道均属于典型的高老龄化社区,为了更加精准地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力量的关爱与帮扶,扩大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活动的知晓度、覆盖面,活动之初,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敲响一户户老人的家门,开展了细致入微的走访调研,带着满满的诚意与耐心,倾听了解老人及其家属的需求与心声。从生活起居到精神慰藉,从健康状况到家庭情况,从兴趣爱好到行为习惯,每一个细节都被悉心记录。专业医师通过观察、问询、家属沟通等对老人进行初步筛选和心理健康评估,同时以聊天和发放宣传册的形式分享科学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知识,助力提升老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让生活焕发新光彩。
这份调研,不仅为后续服务的精准定位提供了坚实依据,更让每一位老人感受到来自社区与政府的深切关怀。
图片
多学科组队:专业辅导为老人精神“减负”
全面落实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更要坚持从日常出发,在持续性上下功夫,打造一支稳定、专业、多元的工作队伍是首要前提。区民政局联合乐助乐龄挖掘多方资源,组建了一支由精神科医师、中医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建立志愿者资源库,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服务中,对存在精神与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工作团队分批、分阶、分段的为服务对象开展每人每月1次的心理咨询辅导等,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心理及精神的变化,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评估身体状况,及时提供情绪疏导、干预辅导等支持。
对于有高心理需求、复杂个案的老人,服务团队找出影响老人情绪的背后原因,并对老人的精神心理状况进行深度评估,召开多学科团队会议讨论,制定详细计划。根据评定情况,对老人进行2-10个月高频次、持续性的心理干预,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定期回访、动态跟进,改善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打开“心”世界。
图片
“四重”关爱:全方位守护老人身、心、灵
除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辅导等服务外,服务更推崇“康养结合”,加强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将心理科普、健康义诊类活动开设到老人“家门口”,帮助老人及其家属了解老年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如何预防心理健康危机,为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保驾护航。
同时组织老年人开展社区公益、八段锦养生操等一系列符合老人实际需要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肢体锻炼类活动,注重对老年人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的关注与满足。活动邀请专业导师现场指导,旨在充分激发老年人的兴趣,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又能提高老人自我锻炼的意识,为健康生活增添一道安全屏障,同时还能增强老人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价值感,改善人际关系,实现了老人精神富足、能力提升、社交拓展的多重效果。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关爱老人、服务老人是普陀区民政局对老年人深情厚谊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区民政局将继续深化内涵,不断探索更多元、更贴心的服务模式,拿出更多关爱老年人的实招硬招,合力打造一个更加全面、专业、温馨的老年关爱体系,共同绘就老年生活美好蓝图。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