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传奇|发现大湾区

江门,这座珠三角西岸的大湾区城市,素来以深厚的广府文化而闻名,也是知名的“侨乡”。


一百多年来,数千座碉楼在江门的开平稳稳矗立着。


图片


01

碉楼的诞生:华侨的归乡梦


图片


开平碉楼在鼎盛时期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1800多座。这些碉楼的建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大部分碉楼都是留洋归来的华侨所建。


置身于盗匪肆虐、战乱频仍的年代,碉楼的建造者们首先考量的是如何抵御外界的侵扰。这里既是温馨的家园,也必须是一栋坚固的堡垒。


图片


铭石楼是自力村碉楼建筑中的代表,它始建于1925年,历时两年建成,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该建筑空间宽敞、地理位置优越,一度被选作影视剧中碉楼的主要取景地。


图片

自力村铭石楼


图片


黄四郎把手上帽子一扔,炸弹“嘭”的一声爆开就是这个场景。


图片

电影《让子弹飞》


在铭石楼里,中西杂糅的建筑元素随处可见。


图片


图片


乃至当时实属稀奇的洋玩意儿。


图片


图片


02

碉楼与村落:新旧结合的时光


张万胜说,碉楼和村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站在村落最高处,能清晰地看到传统广府民居和碉楼新旧结合的时光。


图片


从一层两层的传统民居到多层的碉楼,建筑材料也从青砖逐渐演变为钢筋混凝土。


图片


张万胜教授研究碉楼多年,他告诉我们,大部分人去楼空的碉楼由后人交由政府托管,作为文物供游客参观,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对这些碉楼进行定期“体检”。


03

“土客之争”的恩怨情仇


碉楼的诞生与江门地区的土客之争密不可分。据考证,客家人迁徙至江门始于17世纪末的清朝康熙年间。


从清朝初年开始,整个江门地区一带都有客家人持续南迁,他们需要土地和水源以维持农耕生活,这与当地的广府土著居民产生了利益冲突。


图片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土客矛盾激化至顶峰,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械斗。据地方文献记载,“仇杀十四年,屠戮百余万。”械斗规模之大、死伤之众,中国历史罕见。


土客之争让广府土著和客家人都元气大伤,但生存的空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时局动荡之际,一个海外的契机到来了。


张万胜:

“正好在那个时候,在大洋的彼岸,美国传出了在旧金山在三藩市那边发现的金矿,所以很多人就希望到大洋的彼岸去寻求新的生活,就很多在这边的华人到那边去务工去。”


这些到海外谋求出路的勇敢者们,既有广府土著,也有客家人,只是人口基数决定了广府人占大多数。


图片


待这些发达的华侨归来大批建起碉楼,土客之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族群对立不再是主题,但乱世依旧,盗匪横行,于是海归客们筑垒,守财。


这些“堡垒”也的确坚固,不仅许多矗立至今,有的还在战争年月充当了真正的壁垒。


图片


图片

赤坎南楼


张万胜:“我们所看到南楼它上面的伤痕累累,很多的炮孔枪孔很沧桑。在1945年前后,日本侵略者侵华,他们就攻打到这边来,在当时的赤坎当地的司徒氏,他们为保卫一方国土,组织7个自卫队队员抵抗了七天七夜,他们用尽了弹药,最后敌人用毒气给他们给毒死了,我们的自卫队员被逮捕后面全部牺牲掉了。”


05

碉楼的新功用:走进现代生活


岁月悠悠,今天的江门已经是知名侨乡,广府、客家、华侨后裔恬然而处,繁衍生息。


百年碉楼在昔日的广府聚落中也找到了新角色。随着著名影视剧拍摄在此取景,这一独特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一些碉楼也被活化成了博物馆、餐厅、民宿等新型体验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电影《让子弹飞》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遗大会评估:“它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


图片


制片人:龚赟

编导:胡可欣 

编辑:柯锦怡


今日视频推荐:

  大家都在看  

·凤凰卫视国际气候峰会“零碳少年采访团”火热招募中

·普京已抵达,将与伊朗总统首次会晤,讨论中东局势

·以军袭击联黎部队致2名维和人员受伤,中方:严重关切,强烈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