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险滩:日央行能否“全身而退”?

全文1228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日央行已全面启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进程,旨在实现利率、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的正常化。

02自2013年实施“QQE+”政策以来,日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显著改善了日本的金融条件,助力日本摆脱了“通缩陷阱”。

03然而,日央行面临如何把握加息与缩表的节奏、终点利率和合宜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等挑战。

04根据中性利率框架,日央行估计的实际中性利率区间约为[-1%,0.5%],与2%通胀目标相匹配的名义中性政策利率为[1,1.5%]。

05未来一年半,日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预计将减少7-8%,但存量效应仍起主导作用,或难成为日债利率上行的主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本文作者赵伟,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

日央行已全面启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进程,这次能否“全身而退”?如果顺利,日央行加息和缩表的终点在哪里?对日债利率(曲线)、日元汇率和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日央行非常规政策的演进脉络与传导机制

自1999年实施零利率以来,日央行在非常规货币政策方面的“实验”一直引领前沿。本节从价格、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梳理其演化路径:(1)利率主要指政策利率,即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2)数量指准备金规模;(3)质量指风险溢价,泛指整个收益率曲线。

1999年零利率政策仅涵盖利率维度;2001年量化宽松政策(QEP)包含了利率、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但质量当中仅包含期限溢价,未包含风险溢价;2010年全面货币宽松(CME)也包含了3个维度,但质量维度中更关注风险溢价;2013年以来的“QQE+”政策在利率、数量和质量三个维度中都突破了此前政策的边界。

根据费雪方程,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将表现为实际利率(曲线)的下移,且只有当其低于自然利率(曲线)时,才称得上实质性宽松,从而有助于金融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复苏。随着产出缺口的弥合,通胀预期的经济基础得到夯实,通胀从预期转化为现实,并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二、日央行非常规政策的有效性评估及其比较

2013年以来日央行实施的“QQE+”政策效果如何?本节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1)金融条件,如日债利率曲线、风险溢价、日元汇率等,它们都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环;(2)名义增长,含经济增长、通胀或通胀预期,即金融条件的宽松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日本摆脱长期停滞。

“QQE+”政策显著改善了日本的金融条件。据估算,QQE以来日央行购买国债累计压降了10年期日债利率约100bp,实现了实质性货币宽松。在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的共同驱动下,日本银行贷款利率和企业债融资利率均持续下行。日元贬值是货币宽松效应的另一个表现。

金融条件的实质性宽松助力日本摆脱了“通缩陷阱”。基于反事实推演(如果日央行没有实施QQE+政策)的定量研究表明,“QQE+”政策实施以来,日本实际GDP水平上涨了0.9-1.3个百分点,核心-核心CPI(除新鲜食品和能源外的所有项目)通胀率上行了0.6-0.7个百分点。

三、日央行非常规政策正常化的“第三次实验”

日央行已经全面启动非常规政策的正常化进程。展望未来,终点利率是多少,合宜的资产负债表和充足的准备金规模是多少,如何把握加息与缩表的节奏都是“必答题”。

2024年3月例会,日央行正式打响了利率正常化的“第一枪”:取消负利率,放弃QQE+YCC框架,将隔夜拆借利率目标区间从[-0.1%,0%]升至[0%,0.1%]。7月例会,日央行再次加息,利率目标升至0.25%左右,并指引还将继续加息。根据中性利率框架——日央行估计的实际中性利率区间约为[-1%,0.5%],与2%通胀目标相匹配的名义中性政策利率为[1,1.5%]。

2024年7月例会,日央行打响了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第一枪”:(1)原则上每季减少约4000亿国债购买量,使其在2026年1-3月期间达到约3万亿;(2)2025年6月例会将进行中期评估,原则上还将继续缩表,但会按需修正;(3)灵活应对长期利率的上升;预计未来一年半,日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将减少7-8%,但存量效应仍起主导作用,或难成为日债利率上行的主线。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日元超预期继续升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