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布会前瞻:六大方面稳民生、促经济

图片

中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正在增强。财政政策有望接力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叠加促进民营经济的改革将有所推进,可以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宏观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文 | 沈建光

编辑 | 王延春

近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震荡。9月24日央行等三部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新一轮稳股市、稳房市、稳增⻓的利好政策之后,中国A股市场连续多日大幅上涨,成交量也创出新高。但国庆长假恢复交易之后,股票市场震荡加大,甚至一度出现了明显调整。一些媒体报道认为,投资者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持续性,特别是财政政策如何安排,仍然感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笔者以为,一系列迹象表明,中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正在增强。财政政策有望接力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叠加促进民营经济的改革将有所推进,可以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宏观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图片货币政策成效斐然

自近期央行等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来,特别是政治局会议召开部署加强政策逆周期调节之后,笔者注意到无论是总量型还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都明显超出预期,并推动中国股市大幅上扬。

在总量政策方面,9月27日,人民银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并且降低7天逆回购利率20bp。在房地产相关的信贷政策方面,央行统一设定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到15%,并要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央行同时提升了3000亿元保障房再贷款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比例,延长了两项地产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宣布支持房企收购存量土地。与此同时,为了支持股票市场,央行也和其他监管部门一起支持非银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质押从央行获取流动性,首批规模5000亿元——10月10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正式落地;央行还创设了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3000亿元,支持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央行表示,资金规模后期还可能继续增加。

9月24日政策加力到9月30日A股收市,短短五个交易日Wind全A指数上涨超过25%,9月30日当日,两市成交近2.6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国庆假期后第一天,上证指数几乎以涨停开盘,“国家牛市”似乎已然到来。

“国家牛市”的出现已经从多个渠道对提振中国经济起到积极作用。首先,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由于股市大涨,一些居民国庆期间的旅游安排也跟随升级,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恢复。其次,股市大涨也有利于提振通胀预期,缓解当前经济面临的价格下行和需求下滑螺旋式下滑 的风险。由于资产价格上涨通常领先于物价,资产价格上行会传递价格水平回升的信号,改善居民和企业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最后,股市上行同样有利于社会各界改善对于经济的预期和对包括房地产价格在内的其他资产价格的预期。特别是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后,稳股市的大手笔操作,让市场有了“如果市场有需要、楼市政策也可以”的期待。叠加一线城市进一步放松限购措施,“十一”国庆期间,一些热点城市的楼市热度也有所回升。

图片中国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正在增强

但是,单靠货币政策可能独木难支。国庆节后资本市场的动荡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面临房地产泡沫调整,经济陷入长期低迷。除了给银行体系注资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出击叠加结构性改革对日本经济最终走向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日本经验颇为值得借鉴。

笔者注意到中国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正在明显增强。10月8日上午,国务院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李强总理强调“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措施,优化政策资源和工具的配置组合,释放更大的政策效能……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方面都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总理还特别强调,“要大力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法案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部委层面的行动也表明,各部门正在增加协调,加强协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召开工作组首次正式会议,就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进行协调。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有关情况。

虽然一些投资者认为发布会未能提供增量政策具体细节、特别是财政增量政策的规模和具体投向等信息,笔者认为发布会还是明确提出了稳增长、稳地产和稳股市政策组合拳的整体框架,包括加大货币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并促进改革,通过政策调整进一步扩大内需,多举措帮扶企业、规范涉企执法,稳定房地产市场并提振资本市场等五大方面。10月9日,在资本市场出现调整之后,国新办立即宣布财政部负责人将出席10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发布“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相关信息,直接回应了市场关切。

图片财政与改革协同发力的六大方面

当下,货币与地产相关政策调整已经改变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虽有震荡,股票市场整体也出现了明显回升。笔者预计财政政策方面未来三年6万亿-10万亿元特别国债和结构改革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扶持的措施将与已经明显发力的货币政策一起,构成中国宏观政策调整的“三支箭”,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并实现宏观经济行稳致远。

三年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显著调整,不仅仅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到明显冲击,就业与收入也受到显著影响,基层政府同样运转困难。除此以外,一些政策包括针对一些行业整顿政策造成了一些不确定性,也对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造成扰动。笔者以为,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应该瞄准经济的薄弱环节,提升居民收入和保障公共服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和支出负担,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协调发力,帮助中国走出需求不足和通缩风险上升的困境。

具体而言,政策和改革发力可以聚焦于六大方面:

首先,应该针对低收入群体大规模增加财政补贴,提升这一群体的收入。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美国财政直接发钱补充居民收入,也带动经济最为迅速的回升。一些决策者担心大规模发钱可能导致类似美国的高通胀,笔者以为中美有两点不同: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明显调整,金融周期的下行阶段总需求整体偏弱会对冲财政补贴对消费的拉动;另一方面,美国高通胀一个重要因素是疫情期间供给受到约束,而当前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9月26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在国庆之际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笔者以为,中央财政可以考虑针对更大范围的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补贴和消费券。此外,中国的大学生、硕士乃至博士生的补助偏低,可以提升补助标准。例如,中国博士研究生的国家助学金标准为不低于每月1250元,与他们的工作付出和当下生活成本并不匹配,可以考虑大幅提升。

其次,应该给公务员适当调薪,促进收入增长。实际上,由于所在县市财力偏弱,许多中西部地区公务员收入偏低,提升他们的工资水平也有利于改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中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总计有超过4000万人,是支撑消费的中坚力量。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也是社会薪酬水平之锚;公务员薪水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社会对收入的预期,提振消费和内需。

第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执行中仍有改善空间,并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规模。比如,以旧换新实施的过程中,对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给予同样的重视;又比如,在更多财政补贴的支持下,可以把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范围从家电、家居、汽车、电动自行车扩展到手机等高附加值、更新快的品类,尤其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消费产品。针对促进服务消费,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实施刺激。

第四,中央财政可以直接兜底基层政府“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工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此外,虽然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财政刺激内需的主要方向应该着眼于消费,但是在一些关键的民生领域适当增加投资保障民生的工作也不应该被忽视。例如,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改造老旧小区、为具备条件的房屋加装电梯也可以作为财政发力的重点方向。

第五,优先解决地方政府对企业“打白条”问题。部分新增财政赤字应该帮助地方政府减少债务,偿还欠款。当下经济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量企业承接政府工程之后,因为地方财政困难无法获得回款,企业经营因此面临困境。中央财政资金下达地方之后,应该优先解决地方政府对企业“打白条”问题。政府履行偿债职责,也是保基层运转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六,应该较快落实李强总理“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的工作要求,出台有关办法,减少一些部门干预企业经营、影响企业运转、对企业吃拿卡要、乱摊派的行为。尽快完成《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和落实,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

(作者为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图片

责编|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