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房思琪是个男孩:《被盯上的男孩》,一部关于创伤和自救的纪实文学

潮新闻客户端 徐行

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房思琪被家教长期性侵,终因心理压力患上精神疾病。小说最具冲击力的,无疑是性暴力给女童带来的重创和阴影。而小说作者也因童年的绝望经历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小说出版两个多月后自缢身亡。

图片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磨铁·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3月

我们不禁要问,假如房思琪是位男孩,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男孩群体与男童个体的特殊性

《飞屋环游记》的编剧汤姆·麦卡锡执导过一部电影《聚焦》。影片讲述波士顿当地报纸《环球报》的一个特色专栏“聚焦”,调查小组深挖神职人员性侵大量男孩的故事。

图片

电影《聚焦》

起初,小组只是深挖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涉及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男童。随着调查不断深入,他们很快发现背后还隐藏一系列事件,涉及上百名受害者,而教会已与受害者“私了”,并掩盖了罪行。调查团队遭遇到了当地官员们的掣肘,教会内外势力都在施压,想让调查组放弃案件……该影片使一个个真实孩童的伤痛以震撼人心的方式抵达银幕之外。

图片

2016年10月12日在德国雷根斯堡拍摄的雷根斯堡大教堂少年男声合唱团的标志.图源:新华社

性侵儿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环境和背景下,包括家庭、学校、宗教机构、体育俱乐部等。尤其是一旦涉及到通常被认为是安全和神圣的群体性场所,震撼和冲击尤为巨大。如德国雷根斯堡“教堂之雀”童声合唱团的性侵丑闻。据2017年的报道,这家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合唱团至少有547名男童曾遭受性侵或身体虐待,罪行令人触目惊心。

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童年性侵幸存者的细节,《被盯上的男孩: 夺回被偷走的童年》(望mountain/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无疑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图片

[美] 斯蒂芬·米尔斯著,赵晓曦译,望mountain/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7

这是一部深刻揭示性侵对儿童影响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斯蒂芬·米尔斯(Stephen Mills)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在童年时期遭受性侵的男孩如何面对和克服这段经历的艰难历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个人创伤的叙述,更是对社会对待性侵问题态度的深刻反思。

给更多男孩传递抗挫的勇气

和詹妮弗•福克斯的电影《信笺故事》类似,《被盯上的男孩》描述了作者米尔斯在13岁那年的痛苦遭遇。

一开始,米尔斯被犹太夏令营的营地主任特别关注,这位富有魅力的社会工作者一心想成为他的朋友。米尔斯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信任这个权威人物。这个权威人物先是诱骗他,然后猥亵了他两年。

图片

米尔斯童年照片。图源:米尔斯的个人网站

米尔斯没有告诉任何人,但余震撕裂了他的成年生活:自我厌恶、吸毒、轻微犯罪和可怕的噩梦……所有这些都因为他发现施虐者正在从一个营地转移到另一个营地,在不同的州继续猥亵其他男孩。这段经历对米尔斯的成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展现了性侵对儿童心理的长期影响,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境和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障碍以及物质滥用等。

作为自传性质的文本,本书具有相当高的现实性。让读者庆幸的是,作者勇敢地走出了心灵的荆棘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寄托并好好地活着。

图片

米尔斯。图源:米尔斯的个人网站

米尔斯与罗杰·福茨 (Roger Fouts) 合著了《近亲:我与黑猩猩的对话》,被洛杉矶时报评为年度最佳图书。自 1983年以来,他一直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合作,发起了动员数百万人支持环境保护的运动。他与妻子苏珊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同时还担任美国儿童基金会的大使。

阅读后,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我们看到一个男孩被性侵的悲惨故事,更看到了一个幸存者如何勇敢地面对过去,寻求疗愈和正义的过程。这是对性侵男童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受害者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虽然本书文笔优美、感人至深,将幸存者的故事提升为一场夺回灵魂的奥德赛之旅,但坦诚地说,这本书仍让我读后浑身发抖。主人公对自身悲伤、愤怒、内疚、困惑和层层痛苦的刻画是那么生动,他用细腻的手法捕捉到了虐待儿童所造成的持久创伤。

受害的是整个男孩家庭

据BBC纪录片《男性性侵:打破沉默》,六分之一的男性都遭受过性虐待的创伤,但很少有人打破沉默。《周易》说“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有人追溯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在传统思维中,男孩被教育为有泪不轻弹、要勇敢。如果男孩子被欺负了,可以哭吗?可以示弱吗?可以求助吗?男子气概的迷思使得被侵男童反处于劣势吗?这些问题是摆在男孩父母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图片

科隆抢劫和性侵案引发德国民众大游行。新华社记者罗欢欢摄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屡屡不绝,有其特殊性。男童在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处于弱势,犯罪分子常常利用职业优势、身份优势甚至是性别优势,性侵未成年男童。相信当下社会,漠视男孩/男性也会遭受性侵害的思维早已不存在,人们也会理智地承认有女性加害者、施暴者的存在。

谈到性侵事件对孩子的影响,很多人往往提到原生家庭。如果从小传递一种家是港湾的思想,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家是你最后的港湾,那么很多孩子也许不会选择懦弱沉默,让自己饱受折磨没人诉说。

如若从小就被教育“你不要这样想,让人家笑话”,恐怕会觉得父母不会给撑腰,反而被人说三道四,给父母或家族丢脸,从而在被欺负后也不敢告诉父母。同理,世人用粗鄙的眼光看待受害者,也正是因为很多成见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图片

图源:新华社

成风化俗,社会风气是人人带动的氛围,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土壤,很难长出繁茂的枝叶。想要形成“当事人无所畏惧、旁观者不再冷眼,舆论不再唯完美受害者论”的氛围,恰当的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被盯上的男孩》描绘了作者的自我救赎之旅,以及他为了阻止连环性侵者而进行的斗争,都显示了幸存者的勇气和坚韧。它让我们对性侵害这一沉重的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醒我们:关注孩子成长,不仅要重视他们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

为了让我们的援助之手更具实践性,可以结合男性性侵害临床实务的经典之作《哭泣的小王子——给童年遭遇性侵男性的疗愈指南》一同阅读,形成社会共同体来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作者简介:

徐行,德语译者、研究者,书评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